第124章(第2/4页)

众人听见商细蕊滚雷般的声音,只道他们兄弟吵嘴,避得更远一些。那位假堂侄察言观色,当是商细蕊为了私运西药的事情与哥哥翻脸,心里很过意不去,勉力迈步跟上前,在商细蕊身后笑道:“商郎慢些走,许我说两句话。”

商细蕊扭头瞅他一眼,果真放缓了脚步。假堂侄一点头:“商郎今日不惜个人荣辱出手相助,免除一场大难,我感激不尽!”

商细蕊道:“是我哥哥出的力气,该谢我哥哥。”可是照商龙声方才的意思,似乎已经将商细蕊开出姓氏,他不再是他哥哥了。商细蕊怔了怔,觉得委屈和难受,落寞神情看在假堂侄的眼里,又误会了:“不管怎么说,商郎为了我们,实实做出了名誉上的牺牲。等有朝一日,我们的事业成功了,天下太平了,我一定出面说明真相,还商郎的清誉。”

这样信誓旦旦的口气,商细蕊不禁认真朝他看了一眼,思索说:“我想起来你是谁了,那年孙主任的堂会,你是延安的韩……”然而还是忘了韩先生的全名。商细蕊对政局虽然一无所知,来往的显贵谈论起来,难免听见一句两句,于是跟着这边的要员们将这股革命势力称作“延安那边”,接着忖忖今天的事,他惊讶道:“我大哥入伙了?”

韩先生笑道:“大爷不和谁一伙儿,大爷是为了大义。”

商细蕊点头:“我也不是为了你们,是为了大义。”韩先生跟着笑起来,捂住受伤的肚子,与商细蕊漫步交谈。这位韩先生是真会说话,说时局,说政府,说民生,软言软语的话音里暗含雷霆气象,撩拨得商细蕊豪气干云。韩先生的延安政府到底是怎样一个宗旨,商细蕊不太明白,救济穷人和抗击日寇,商细蕊听懂了,当场许诺要给韩先生一笔赞助。韩先生抱拳笑道:“商郎好意心领了!说这些,不是为讨饷,只望商郎谅解大爷,不要因此伤了兄弟和气。”他叹道:“敌强我弱,日后不知要经历多少苦战。凡是有骨气的中国人,绝不会袖手旁观的。大爷搭救江湖朋友从来不惜性命,何况在家国大事上呢?那更是出生入死了!起先不告诉商郎知道,也是怕你年轻藏不住事,反而露馅了受牵连。”

商细蕊笑道:“大哥是好样的。”他回想自己这一年的遭遇的暗算,某些同行对他一向不友善,可从没有这样狠毒过,是日本人带来的这个坏世道,把好人逼得作恶,恶人只有更恶。商细蕊说:“给你们赞助不为别的,国家要真被日本霸占上,难保以后只许唱日本戏。日本戏又难看,又难听,我可唱不了。”韩先生发笑,商细蕊又道:“七七之后,我给政府捐过大飞机!现在政府撤走,想捐没处捐了。同是抗日,你们拿着一样。”

韩先生抱拳:“既这么着,多谢商郎!”

说着话走出城外两里地,前头一个短打扮的汉子,汉子肩上扛着一根棍,挺不耐烦挺横的样儿,不是个。商龙声与韩先生等人扶灵归乡,众人也该返程了。商家哥俩再度对面告别,似是还有千言万语,最终也没能说成,唯有互道一声保重。商细蕊一直目送哥哥走远了,一回身,众人望向他的复杂疑虑的目光来不及收回,两厢里撞了个顶头碰。平时为人软和的,此时尴尬地撇开眼睛,平时为人尖利些的,望向商细蕊的眼光不退反进,更添了挑衅的意味。商细蕊不怕他们的审视,昂首阔步的往前走,人们略略让开,单给他辟出一条道路,不知是谁在他走过的地上啐了口吐沫,商细蕊仿若未觉,反正他是聋惯了。

商龙声前脚走,商细蕊后脚搬出小公馆,与小来住回锣鼓巷,怕的是万一运药路上事发,不要连累了程凤台。他嘴巴很严,小来与赵妈当然什么缘故都不知道,只当他要回去排练新戏。但是搬走好几天,算日子程凤台早该回北平了,居然连个人影子也没见着,打电话去问,赵妈也没有程凤台的消息。

商细蕊最后是在水云楼里听到程家的近况。他们说程二爷那个黄眼睛黄头发,摸牌手气很好的妹妹不见了,八成是跟男同学私奔了,也或许是遭到绑票,总之一个大姑娘下落不明,赶上这兵荒马乱的,不会是个好下场。程凤台当然是急死了,悬赏出天价寻人,就连日本人也在帮着他找,至今已有七八天,然而杳无音信。

这天傍晚,程凤台终于来到锣鼓巷的商宅。小来给开的门,见到程凤台,先惊了一惊,盯着他简直说不出话来。程凤台伸手捞捞头发,向内一望,厅里门帘半掀,可以望见屋内女人的旗袍和腿,便道:“商老板有客呐?别惊动他,我在外面坐会儿。”说着坐在院内冰凉的石凳上定定出神,墙外槐花被风一吹,落了他一肩一头,他也没知觉。

商细蕊出声道:“崔师姐别忙了,这丫头我不收。”他顿了顿,尽量柔和着说:“小孩儿,出去找你小来姐要果子吃,我和你娘说说话。”一个小女孩儿应声跑出来,梳着两条麻花辫子,穿紫色带花的布衣布鞋,像画片上的小人似的活泼泼的。见到程凤台坐在外面,也不认生,大大方方朝他一笑。程凤台现在可见不得小女孩子,他像失落了骨肉的祥林嫂,看谁都是他家的阿毛,仓促间想回给小女孩一个笑,可是他好久没有笑过了,脸皮都僵了,微笑还未完成,小女孩已经跑开去找小来。

屋内商细蕊的声音:“二月红以后,我不收女徒弟。”

崔师姐说:“我听说了,水云楼接连嫁走几个坤伶,违约银子值不多少,白费了你的心血,想必你是蚀本蚀怕了。不过我的这个丫头,是可以放心的……”

商细蕊打断她的话:“不,不全是因为这个。”静了一会儿,方才续上:“戏子在唱戏之外,是什么样的情形,要遭什么样的罪,崔师姐是行内的人,不好启齿的话,我不说,师姐全知道。”

崔师姐默不作声半晌:“这行纵然千难万险,有你保着她,我信得过。”

商细蕊失笑道:“我啊?我都保不住人骂我,打我,杀我呢!外面把我说得不是个人德性,难得师姐偏心高看。师姐喝茶。”

两个人停了一歇,喝过茶,商细蕊说:“李老板先前劝我早日封箱另开张,做点小买卖,我没有听,但可见李老板多么不中意梨园行。”

崔师姐道:“从着他的意思,几个小子念书念得好好的,只要他们争气,读到博士我也咬牙供!可是几个丫头……”崔师姐叹气道:“还能指望她念书做官不成?她哥哥念书要花钱——你别急,我知道你会帮衬,这一向就破费你无数了!可也须得知道救急不救穷的道理,天长日久的,如何是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