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民国旧影20

就生意的事情简单说了两句后,无论是衡玉还是谢世玉都没了往下再聊的想法。

对衡玉来说,她今天来只是打算旁观,可没打算露面。

现在暂时见一见没什么,她的妆容让她和平时差距极大,气质和平日更是千差万别,她刚进百乐门时,李老二盯着她盯了那么久都没敢确认她的身份。

不过接触多就容易出意外,尤其是谢世玉以后要去北平定居。

对谢世玉来说,从衡玉提到那句“谢家主对视线的敏锐程度,着实让我心惊不已”起,他的心情就不是很美妙了。

没有谈话兴致的双方,在聊完正事后,衡玉就起身离开了。

李老二跟在她身后。

“继续谈下去吧。工厂到手后你就留在上海经营,钱和人手缺乏了就从北平调过来,也趁机多培养一些自己人。”衡玉低声道。

李老二连忙点头。

挥挥手让李老二离开,衡玉走到舞池角落,重新点了杯酒。

没过多久,百乐门最红的舞女萧妙菱上台。

她一出场,歌厅里的热闹程度明显更上一层楼。

衡玉的耳边全都是欢呼喝彩声。

也难怪萧妙菱正当红,容貌出众,舞姿曼妙,唱歌时双眼朦胧,流光溢彩的旗袍穿在她身上,顿时多了与旁人不同的韵味。

她才刚一开嗓子,就收获了非常多喝彩。

萧妙菱的一些追求者,从她出场起,就不停打赏着钱,献给她的花束更是多,在舞台前、她的脚边堆满。

疯狂而痴迷。

这里的一切,都显得纸醉金迷。

衡玉坐着欣赏了会儿,笑着摇头,付完钱后就离开了。

她一走出百乐门,那些嘈杂的歌声、喝彩声全部远离,取而代之的是喧闹的带着市井气息的声音。

——黄包车车夫拉着车来来往往,上面坐着或者衣着朴素或者衣着光鲜的人。行人神色从容,逛起周边的夜市。路边摆着摊的小贩出声吆喝,还能听到讨价还价的声音。

又是另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画面了。

现在时间还不算晚,衡玉不急着回去,干脆逛起上海的夜市来。

夜市少不了各种吃食,衡玉买了好几样特色小吃,后面逛累了,还在拐角的一个小面摊坐下,让上了年纪的老板给自己做碗馄饨。

面摊在的地方不是什么闹市,这时候摊子上没什么客人,等馄饨被端上来,衡玉一边吃着热乎乎的馄饨,一边和老板闲聊。

吃完馄饨,就差不多要回上海大学了。

不过衡玉先去小旅馆开了间房,把身上的妆卸掉。

就算没了那极浓的妆容,季曼玉看到衡玉穿着的红色旗袍时,还是吓了一跳。

衡玉没当回事,“那天帮你买旗袍时买的,想换身不同风格的衣服穿。”

季曼玉这才把脸上的吃惊收敛起来。

她认真打量几眼,除去一开始的违和感后,季曼玉越看越觉得衡玉穿这一身好看。

“以前从不知道你这么适合穿红色的裙子,当真好看。你这个年纪的女孩子就该穿这种鲜艳的颜色。”

衡玉笑,“大姐若喜欢,明天我陪你也去买一套。”

“可别了。”季曼玉摇头,“你也好好休息,这些天经常出门,身体哪里受得了?”

其实也还好。她逛会儿坐会儿,也没怎么累着。

但知道是季曼玉关心她,衡玉没反驳,顺着她的话点头。

反正谈判的事情由李老二负责,她这几天也没什么事情。

闲下来后,衡玉第二天就开始逛上海大学,遇到一些有意思的课,会轻轻推门从后门进去,旁听完整节课。

有些教授把她当做是上海大学的学生,在讲台上看她听课听得认真,还点名让她起来回答问题。

倒算是体验了一把民国学生的生活。

等她从教学区走回住处,邓谦文正好也从外面回来。

两人站在树荫底下乘凉,顺便聊了几句,邓谦文听她说了这两三天的安排,夸道:“这就很好,在学校里学习和在家里学习,感觉还是很不同的。”

“对了,明天有场文人聚会,你如果没安排,要不要和我一块儿去?”

衡玉微愣,“我没收到邀请,也可以进去吗?”

邓谦文点头,“你是我的晚辈,跟着我进去就好。”

衡玉转念一想就明白了。

邓谦文在文坛,说一句德高望重绝不为过,他带一个晚辈进去,基本没谁会不给面子。

“那就麻烦您了,我对此也挺感兴趣的。”

邓谦文打趣她,“当初要来上海时,某个小姑娘还说要好好照顾我,结果到了上海就顾着自己到处去逛,我这把老骨头,每次参加聚会都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有学生在跟前,偶尔要写什么字,念什么诗都得自己亲身上阵。”

衡玉神色严肃,“这可不太好,您那个晚辈不靠谱,不如让我把她取而代之吧,明天的聚会有我在,什么写字念诗全都交给我就好。”

邓谦文大笑出声。

——

直到亲临这场文人聚会,衡玉才知道为什么之前举办过那么多次聚会,邓谦文都没喊她去,这一次却特意询问她的意见。

这场聚会,实在值得参加。

一处清幽而宽敞的院子,周围栽种满竹子,现在还在八月,酷暑没过去,从外面走进这处院子,明明温度没降低,却让人从心头升起一股畅凉之感。

阴凉之处摆放着数十个蒲团,不远处有几张书案,上面放有笔墨纸砚。

没过多久,受邀请前来的人陆陆续续到了。

有邓谦文这些在学术界名声显赫的学问家;有当代文坛的领军人物,如从北平前来的曲流水、庄子鹤,如金陵、长沙等地的文坛巨匠,如上海本地声名大噪的几位文豪。

有在新诗创作上无出其右的大诗人,有在这个国弱的时代,将个人画展都开到美国的天才画家……

这场聚会,实在当得上是文坛的一场盛会。就连《新公报》都派了两名记者过来,拿着笔纸,背着相机,打算全程跟进,回去后将整场聚会好好报道。

优秀的人太多,季曼玉在文坛只能算是后起之秀,里面并不显眼。

衡玉是跟着邓谦文来的,因此她的位置比季曼玉还靠前一些。

坐下来后,发起这场聚会的人自然而然开始主持聚会。

大家一起讨论散文创作、小说创作。他们提出的一些观点,就连衡玉都颇有收获。

谈完创作,彼此又换了个话题,聊着聊着,有人提议道:“不如我们创作些诗歌或者散文,记录下这场难得的文会?等文会结束,还能集结成文集出版。”

这个提议得到所有人的赞同。

因为里面还有画家,众人表示也可以画几副和聚会相关的画,到时候放在文集里当做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