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第2/2页)

中秋佳节,万家团圆。

又过了两日,陈婉兮晨起吃过了晨食,随意看了两页书,教儿子念了三四个字,忽而想起一件事,招了菊英进来问道:“这两日,可有打听外头的动静?街头巷尾的百姓,怎样议论咱们王府?”

菊英回道:“正想回娘娘这件事,因蝗灾日益剧烈,已有陕西山西的百姓进京投奔亲戚,说起那边的情状,真是无比惨烈。蝗虫吃光了地里的庄稼,甚而连树叶杂草都没有放过。那些百姓,竟还叩拜什么蝗神娘娘,求她放过。地方官府束手无策,只好听之任之。”

陈婉兮听着,只觉得厌恶,斥道:“这当真是无能之辈,朝廷费了那么多俸禄,就养了这么一帮蠹虫。”

话出口,她心中思量了片刻,便道:“传个信儿到编织作坊那边,叫琴姑娘今日进府见我一面。”

菊英当即应命。

这日午后,琴娘果然应招而来。

她原本以为,陈婉兮要问她这几日生意如何,她记着于成均的吩咐,心里预备了几句话,打算应付过去。

然而,陈婉兮却并没问生意,见面便道:“琴姑娘,如今有件事,我想请你去做,不知你能不能做到?这件事有些凶险,弄的不好,或许惹祸上身。你若不肯,我也绝不勉强。”

琴娘见她不问生意,心中的石头先落了地,又听见这话,忙说道:“娘娘这话实在客气了,王爷与娘娘待我都如一家人一般的好。既是一家人,还有什么说的?娘娘说来,我拼尽了所有的本事,一定帮娘娘做到。”

陈婉兮便低声说了几句,盯着琴娘的眼睛,问道:“这件事,不大容易。妖言惑众,可是一桩大罪。”

琴娘耳里听着,心中已如电便转过无数念头,口中说道:“娘娘放心,我一定把这件事办好。”

陈婉兮又道:“你先别忙着兜揽,天子脚下,耳目无数,一个不慎就会走漏行藏。你打算怎么做?”

琴娘说道:“这个倒是不必担心,咱们作坊里的那些工人,原本就是娘娘收留的难民。他们得了娘娘的照拂,本就对娘娘感恩戴德。如今我回去,就告诉他们,于老板就是咱们王爷,他们必定感恩。我再私下找几个可靠能干的工头师傅,叫他们将那些话传出去。这些工人们下了工,无事就爱到茶馆酒铺子里去吃饭闲话。那种地方,鱼龙混杂,嘴巴无数,消息传得最快。即便有人要查,又往何处查去?娘娘放心,这种事以前我在西北看人行过几次,万无一失的。”

陈婉兮见她已有对策,便点头许了。

两人秘议了片刻,琴娘便离了王府。

过得几日,京中街巷之中忽有传言,如今世道大乱,灾乱四起,必得有一位天命所归之人,方能救大燕子民于水火。

街上甚而有瞽目道士摇卦算命,言称这天命所归之人,当年出世之际必征龙相之兆。

继而,隐隐便传出言辞,说当今的肃亲王于成均,当年出生时,天有红光坠落,更得国师相命,称其命格特殊,征龙相之兆。

街头巷尾,这等神鬼言辞传的最快,不过两三日的功夫,便塞满了大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