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纪事之我主沉浮 第四卷 万叶千声皆是恨 第三十四章 暗闻冬雷轰(第2/2页)

她眼神儿里蕴藏的内容太过丰富,张太后一时之间难以全部读懂,可是她的话,张太后听得很明白。

“可惜?可惜什么?”张太后重新审视着面前一身道袍的胡善祥,只觉得今日的她话语中处处透着玄妙,可是偏偏往日里堪称洞察世事的太后今儿却没了兴致,也没有精神去参透任何事。

“善祥是说可惜了我大明朝的江山社稷与万世基业,更可惜了一位旷世贤君。”胡善祥把目光重新投向张太后。

她说得如此直白,以至于张太后完全超乎想象,怔怔的没有接语。

胡善祥笑了:“母后,‘兄终弟即’虽然没有‘父死子继’来得正宗,可也不是没有先例呀。那宋太祖崩世之后,太宗不是按照‘金匾欲盟’和杜太后遗命承继了兄长的帝位吗?襄王仁孝贤明,更是满腹经纶,身负惊世之才,若是襄王可以登基,于国于民于朱姓宗室都是百利无害!”“善祥!”张太后稍感意外,她伸手紧紧握住了胡善祥,“难为你这样通达明理。众人都只会责怪母后宠溺幼子,后宫干政乱了纲绩,想不到母后的心思还有你懂,母后甚感欣慰。只是儿性情圣纯至善,一曲琴音就乱了他的心智将他逼回襄阳。如今局面已然无从挽回了,母后也无可奈何,只好由他们去了。”“母后莫要灰心,其实咱们还有转机!”胡善祥言之切切,张太后神情微变,眼中露出期盼之色。

胡善祥续言道:“襄王虽然暂时走了,您还有太子啊!太子自小是由母后代为抚育的,与母后感情深厚,登基之后,内有母后继续训导,外有贤王辅政,朝政应不会有偏!”张太后点了点头,只是目光中又闪过一丝忧虑,“这一层母后也想过了,可是照理说新帝登基,母后就该退下来在寿康堂颐养天年,天子年幼,守在他身边的该是他的母后。”“万万不可!”胡善祥脸色突变,“襄王辅政就免不了要时常入内面见皇上商讨国事。

而皇后身负抚育幼主的责任肯定是要与皇上同居乾清宫的,这年轻叔嫂时常见面,虽然襄王性情纯如璞玉,定然洁身自好,可是这时间久了万一有些尴尬之言传出,于皇家的体面和皇上的龙颜都将受损。况且……就像昨夜以曲相谏一般,怕是襄王会屡遭蒙蔽遇事未必明断。”“正是,正是,这正是哀家担心的!”张太后频频点头。

“母后,善祥有一言相谏!”胡善祥凑到张太后耳边低语片刻。

张太后神情微变,她紧盯着胡善祥道:“善祥,你可知道这番话讲出来,足矣让你身首异处,满门抄斩?”胡善祥笑了,笑得很是明媚,“是的,善祥知道。善祥也不想说是为了江山社稷,就是因为心中有恨,恨不得她立时死去。因为皇上宠她,所以多少次善祥把这样的恨隐藏下来,总在最后关头放她一马,就是因为皇上。如果她活着可以让皇上高兴,那我认了,我忍了。可是现在,皇上不在了,她早就该死!”她仿佛变了一个人,疾言厉色,脸上的神情无端地有些吓人。

阳光照在她的脸上,张太后突然发现她眼角边深深的细纹,她老了,她只比若微大三岁,可是她笑起来,这眼角、唇边、额上的纹路是那样的清晰。

张太后只觉得心里有些压抑得喘不过气来,她应该讨厌这样精于算计又有些凶狠毒辣的女人,可是此时此刻,她却觉得是胡善祥的狠与恨帮她长长出了一口恶气,更帮她移走了压在自己心头的那块大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