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72章 难念的经(第2/2页)

送行的人也是不少,只是见到孙氏的马车的时候,还是难免指指点点。孙氏偶尔听到几句,心中的愧疚更深,唐俭便安慰她,唐观看在眼中,心里倒生出了几分羡慕来,人到了老年,还能有这样一份感情,确实也是难能可贵。

唐俭走后三天,李孝恭也去定襄赴任做大都护去了。本来,定襄都护府是不具备设置大都护的资格的,因为但李孝恭是郡王,他的规格摆在那儿,若启用他,无论是从资历考虑,还是身份考虑,必须得是大都护。多一个大字,品级就不一样了。都护为三品,大都护则是二品。武将之中,这就是最高品级了,也只有如今身为尚书右仆射的李靖可与之相提并论。

但李靖之前做过李孝恭的部下,资格上李靖是绝不敢与李孝恭比拟的,除了当年的天策上将李世民,李孝恭说是当朝第一人也不为过了。

李崇义没能跟李孝恭一起走,而是进入了崇文馆陪伴太子读书了。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将军领兵在外,必留长子做质子,不止是李孝恭,李绩也是如此,若李孝恭一定要把李崇义带在身边,即便他没有反义,也会有人参他一本的。

这都是十天前的消息了,李牧收到这些消息的时候,人已经到了洛阳,只不过,他目前的状况,略微有一点儿糟糕。

……

长安距离洛阳并不远,就是道路有点曲折。走水路要过三门峡,走陆路,也是九曲十八弯,路况不是很好。这也是为何,长安城的粮价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运送粮食,是从下游到上游,逆水行舟,很多路段要靠纤夫,运输的成本提升,分摊在了粮食上,粮价自然就要高一点儿了。

但是洛阳就没这个问题,西方有句话叫做条条大路通罗马,用在洛阳身上也是极为合适的,条条大路通洛阳,从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到达洛阳,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这也就导致了洛阳的一个极大的缺陷,那便是不易防守,所以纵观历史,定都长安的朝代,总是要比定都洛阳的朝代长一些。

李牧对于洛阳,一直有着美好的想象。因为他前世,就来到过洛阳。洛阳还有牡丹,想到牡丹,他便想到了王鸥。看系统里头的道标石,胖达应该就在洛阳,这一路上李牧一直在想他该怎么办。

上次在定襄,因为金晨的关系,王鸥没见面便一气走了。李牧也本以为,再也不会跟金晨碰面,所以对王鸥那边,他其实并不是很担心,总想着见到面儿了,好好的哄一哄也许就没事儿了,但是这次金晨为他替死,情意不容李牧再躲避了,他必须得负责任,把金晨带在身边,可是如此一来,王鸥那边如何解释呢?两个女人见了面,会不会打起来,他还真的不敢确定。

如今王鸥的肚子里,还有他的骨肉,若是气坏了伤了孩子,他真的不知道到时候该怎么办了。为今之计,就是最好让俩人别见面,可是该怎么说呢?金晨这几天可是一直有点粘着他,当着巧巧的面儿还好些,不当着巧巧的面儿的时候,恨不得抱住他的胳膊不撒手,实在是粘人的紧。

李牧因为金晨替死的事儿,心中一直有愧疚,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就能够因此接纳金晨,他只是觉得自己有义务,担当起一个男人的责任来。而且他也知道,白巧巧的心里,对金晨绑架他的事儿,一直耿耿于怀,与金晨是否在一起,他还要顾及白巧巧的心思是如何的。白巧巧那边若过不去,他怎么也不会让金晨进门儿的。好在白巧巧的性格温柔,耳根子还软,经过替死事件之后,白巧巧对金晨的态度也有所缓和了,否则李牧还真的就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了。

但是即便这样,也还没到把话点透了的时候。李牧也想着别那么着急,先安顿下来再说。所以到达了洛阳之后,李牧就想着先买下一个宅子安顿,可是着手的时候,却发现,偌大的洛阳城,竟然没有一个愿意卖给他宅子的人!

正常情况下,一个城市,即便再小,交易再少,也不会没有出售宅子的人,何况李牧是出了大价钱的,事出反常必有妖,这样的情况能够发生,只有一个可能性,那便是有人不想让他买到宅子,而且这个人的势力非常大,竟然能控制整座洛阳城!

这就非常的奇怪了,李牧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他在长安生活那么久,见到了各式各样的人,就算是势力庞大如皇帝,李世民也不敢说他能控制长安城的一草一木啊,他也确实是做不到,但是在比长安小不了多少的洛阳,竟然有人能做到这一点,让那个人有钱都不敢赚,这样的人,到底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