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高堂(第2/2页)

虽然是未嫁之女,论礼不该计算夫家的银钱。

可他两个都没有长辈在上,冯渊想把亲事办得风光体面,让钟鸾过上好日子,行事间免不得带出了前些年公子哥儿的习性来,什么都要最好的。

连找人牙子买丫头,也一气儿就想买四个。

钟鸾听说他的打算,虽然不好意思,还是劝了一番,和他算道:“四个丫头,就算咱们……咱们往后刻薄些,每个月只开二百个钱的月钱,一年也要十两。”

“更别说还有吃饭穿衣,加起来她们四个一年就得三十两银子。”

“你要出门在外,身边还有金陵带来的赵叔和冬蝉,总不能亏待了他们。再说,我也很用不着四个丫头。”

“你若是听我的,只雇一户人家,男的专管看门做饭,女的浆洗衣服做些杂事。我再只要一个跟着的丫头就是了。”

冯渊听钟鸾字字句句都是为了将来打算,虽然知道她说得有理,可还是觉得一个丫头委屈了她,便定要买两个。

钟鸾推辞不过,只好精心挑了两个小丫头,一个十岁,一个十一岁。都是面貌端正,手大脚大,一看就知道勤劳能干活的。

这个年纪的丫头已经能做些活,若是不好,性子也还能掰正得过来。

因她两个生得不算清秀,年纪又大了一两岁,人牙子便只算了一个四两银子。

等问了人牙子,她手上还真有一对儿夫妻,年纪将近三十,带着一个儿子八岁,那家的男子还原是个厨子。

冯渊看过觉得挺好。直接花了十五两,把这一家人买下。

那男子名叫章白,厨艺不错,夫妻两个人也老实。

他们夫妻两个原是为了给小儿子治病,花光了家里的钱还欠了银子,还不上债,才卖身为奴。并非是那等鸡鸣狗盗之徒。

买的下人们还是都暂住在客栈。钟鸾看他们五个身上穿得简陋,便做主拿出细布,命章白家的给他们一人先做出两身换洗衣服来。

虽先不发月钱,但一应饮食等,也并不苛待他们。

两个丫头也先在旁边帮着裁布,和章白家的学做针线。章白现在用不着做饭,便日日跟着冯渊出去走动看房子。

钟鸾为人一向可人疼的,客栈老板娘也多照拂她。

本来钟鸾觉得自己是奴籍,不好与人交际,现成了自由身,便红着脸儿请教老板娘成亲的规矩。

老板娘见钟姑娘终于守得云开,也十分感叹。

她自家也有女儿,看钟姑娘总带着三分疼惜。细细告诉她按着规矩,女方嫁妆得有四季衣裳若干身,被褥若干套。为图吉利,都得是双数。

钟鸾听了打算做十床被子,也图个十全十美的吉利意头。

她自家赶不及做,便买了棉花被面,又拿银子,请老板娘帮着做。

老板娘只收了一半的钱,和自家姑娘一起赶工,答应年前定帮她做出漂漂亮亮十床被子出来。

钟鸾便一边自己剪裁四季衣裳,一边调理下人们,教两个小丫头些道理,又等着冯渊找到合适的房舍。

冯渊钟鸾两个人这十几日商量着办事儿,感情真是突飞猛进,一日千里不足以形容。

虽然碍着礼节,两个除了拉一拉小手外,别的出格之事一概未做。可心里都已经把互相当做夫妻相处了。

家里的下人都买齐全了调理着,嫁妆也慢慢置办,房子也终于有了影儿。

冯渊最后挑出两个院儿,一个小小两进,位置近些,要价一百八十两银子。

另一个三进还带个小花园,旁边有个跨院,就是位置稍微远两条街,要价五百六十两。

虽然冯渊十分想买那个三进院子,可自己也知道钟鸾确实说得有理:“咱们家就这么不到十口人,两进院儿还空出许多房舍,三进院子又得添人,罢了罢了。”

“那三进的还远。你每日一早一晚出去回来,得多费多少时间呢。”

钟鸾说完,想了半日,低头悄声说道:“咱们在京里是学手艺的,又不是来享福的。等往后家里若是宽松起来,我自然不和你客气。”

冯渊紧着过户画押,又花了十两银子修缮门窗,打扫房舍,买些家具,还把那地上的青砖一一看过。带着钟鸾去看过一回,已经各色齐全。

这时候冯渊才又带着钟鸾上了林府的门。

文皎看这对小年轻跪在底下,说了来龙去脉,求她帮忙找一位能主婚事的人,心中颇有些反应不过来。

怎么才半个月过去,冯渊就要明媒正娶钟姑娘了?连房舍下人都买完了,嫁妆都置办起来了?

因冯渊钟鸾是事事都准备好了来的,诚心甚足,文皎也在白露那里知道钟鸾的事儿,知道这姑娘也是个苦命人。

举手之劳,就能解了他们麻烦,再说冯渊还算是林府的人,文皎自然没有不应的。

既然冯渊还要继续在林府干下去,他表现又一向不错,是个肯吃苦又聪明的,文皎也有心再拉拢他一番。

想着正好家里林游虽然年轻,但是自己一辈,和冯渊名份上又有师徒之宜。

若叫林游认钟鸾做个干女儿,钟鸾从此也算是林家的姑娘,冯渊便是林家姑爷。想来以后林游冯渊两个一起办事,也能更加顺畅。

却说林游被海嫂子使人叫来,那人还说是大喜的事儿,以为自己婚事有了着落,赶忙打扮一番就赶来了。

谁知道进了屋子,看见冯渊和买来的那个姑娘光明正大站在一处,两个人眼神腻腻乎乎的。

又听海嫂子说了来龙去脉,林游目瞪口呆。

小爷还没成亲,就多了个这么大的女儿?

林游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皱着眉头,一捏鼻子,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