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双更合一(第2/3页)

尤氏佩服凤丫头的果断,却有些不甘赖大赖升那么多家产都到了荣国府库里,一点儿也没给他们宁府剩下。

她对着秦氏抱怨道:“要说赖大赖升是两府总管,他们贪污的东西,也有咱们家的一份儿,凤丫头就这样全占了?”

“咱们家虽没欠国库五十三万,却也欠了二十万,哎,要是能得一半儿,咱们也不用愁了。”

秦可卿心里一动,看着屋内无人,劝道:“娘不用急,若是为了还国库银子,依我看,娘若狠得下心,咱们家里也有好几个管事儿被抓进去了。”

“左右身契都在咱们手上,他们也都是有钱的,不如……”

尤氏明白她的意思,站起身来在地上饶了几圈儿,一面觉得秦氏的主意好,知道这正是绝佳的机会,一面又怕贾珍回来后怪她自作主张。

但最终还是王熙凤的成功让她下定了决心,给贾珍的借口往后都好找,左右她都抄了能怎么样?不信贾珍不爱银子!

尤氏下了狠心,和秦氏道:“你在这里好好坐着,让丫头婆子们把你屋子守紧了,我去西府里找你二婶子帮忙!”

王熙凤本以为尤氏这次去而复返是来谈分银子的,毕竟赖大赖升也没少贪宁国府的钱,按着道理是该分给他们些。

但荣府外债太多,王熙凤打算好了,若东府里不提,她就当没这回事儿。

东府里提了,她还要掰扯掰扯是她出的主意带的人,最多只能分给东府两成。

不是王熙凤贪财,实在是抄的虽多,但还了欠的银子就不剩下多少了。

谁知尤氏并不是来谈分钱的,而是想让王熙凤帮她带着人去抄了宁府几个管家的财产。

王熙凤听完尤氏来意,对她高看了几分,笑道:“大嫂子可打的好主意,我出力我得罪人,你在这里享清福。”

尤氏瞪她一眼,无奈道:“你也知道我,又没根基又没人手,虽有这个心,奈何没这个力,少不得要请你帮忙儿。”

“若你帮了我,赖大赖升家里那些东西,我一文不要,全都算作你们府上的,如何?”

王熙凤就等着尤氏说这句话,又笑着确认了一句,问道:“大嫂子说话算数?”

尤氏拉她起来道:“算数,算数,钱都进了你库里,难道我还能带着人强抢?”

于是王熙凤熬了一晚上才睡了三个时辰起来,吃了饭还没歇得一会儿,又打点人手跟着尤氏往宁府抄家去了。

宁府这几个管家也富得流油。

王熙凤虽没细数,打眼一扫也知道能有个二三十万,填补宁府的外债是尽够了。

且毕竟他们荣府拿了宁府的银子,王熙凤还顺手替尤氏绑了几十个要作反的下人,都挨排关在马棚子里,下午就叫了人牙子来全家发卖。

卖了几十户一百来口下人,又抄了几十户的财产,尤氏又得了几万银子,还借着王熙凤的手立了威,一举多得。

王熙凤尤氏两个一面整顿家业,一面不断使人往外探听消息,两府里人忙忙乱乱,连中秋也没好生过得。

却说荣府里几个十几岁的小爷哥儿,听得家里出事,惊慌了几日,贾琮贾环贾兰三个便开始日夜苦读,知道往后中了举做官,家里才能更安稳些。

贾琮是只有父亲被抓,母亲兄嫂姐姐都在,又有迎春日夜劝着,很快就缓过神开始用功。

贾环是生父嫡母被抓,生母赵姨娘却无事,还有亲姐姐探春看着,比贾琮只晚了一天就开始拿起书本。

而最小的贾兰只有九岁,却是他们几个里最早开始用功的。

贾政王夫人虽是他祖父祖母,可自小待他并没多亲,贾兰还是两年前贾府闹学堂那次,才渐渐的和贾政略亲近了些。

贾赦是隔了房的大爷爷,说话的时间更少,贾珍虽是叔叔,却更远了。

贾兰从小就被李纨教着靠他自己,只有搏出功名来,他和她娘才能过上好日子。

所以家里人被抓对贾兰影响不大,他只慌了两日,就重开始日夜苦读。

只有宝玉一个是亲生爹娘全都被抓,失魂落魄,一直不曾开始读书。

他今年长了十三岁,本生得面若银盆,目如点漆,有春花之容色,修竹之俊美。

可这二十来日,家中遭逢巨变,祖母被大爷和母亲气得昏厥,父母入了监牢,家里熟悉的下人被发卖了不知几十几百个,熟面孔越来越少。

宝玉心中煎熬,看姐妹们都能帮着理家事,他却无事能做,只能在屋子里忧心,连惜春小妹妹都不如。

煎熬了这二十日,他瘦得面颊凹陷,整个人没了从前的精气神儿,叫贾母看在眼里心疼得了不得。

贾母把宝玉还当个孩子,把他拉到怀里哄着,拿好吃的好玩儿的填补给他,王熙凤却再不做这样事。

她得了空儿把宝玉叫过身边,告诉他道:“家里已经这样,你就再哭也不能让皇上改主意。”

“我听说你这几天书也不读了,笔也不沾手了,天天在屋里就知道唉声叹气,和丫头们一起哭?”

宝玉头一次被王熙凤这样直白说到脸上,被说得满脸红涨,低着头不言语。

王熙凤看他两眼,嘴上毫不容情继续说他道:“宝兄弟,你若真是哭上几回,就能让咱们家再和以前一样,你哭就哭了,偏又不能。”

“这世道只有读书习武两条进益之路,习武打天下,咱们家祖宗们已经做到头儿了,你也不是那块料子。”

“你读书上头有灵性,偏又还不愿意读,都是强逼着你,你才肯读。现下你爹娘都被抓了,家里没了人管你,你就松懈了?”

宝玉心里发急,抬头要为自己分辩,被王熙凤抬手止住,道:“宝玉,你先听我说完。好不好的,我也就说你这一回,能不能听进去,就看你的造化。”

“我也知道,你生于富贵之家,从小儿受尽万千娇宠,什么都不愁,最喜欢和姐妹们厮混,心里又有个痴想头,巴望着万事不用愁,快活一辈子,死了就完了,是不是?”

“可人生一辈子,哪儿有万事不愁的?别的不说,你爹娘生养了你,老太太如此疼你,平素姐妹们也待你好。”

“现下家里遭了难,万一圣上降罪下来,家里没了爵位,没了进益,难不成你就死了完了,也不管老太太和你爹娘?也不管你姐妹们往后如何?”

“整日家说和姐妹们和你丫头们生死在一处,你现在把你屋里几个丫头带出去,看没有家里相帮,你能养活得起谁?”

“你姐妹们都知道家里出了事,她们身为女子,不能出去考科举振兴门楣,却也把家里整顿得井井有条,让人都各归各位,你现在能有饭吃有衣服穿有水喝,哪点儿不是靠着迎春探春惜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