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二更(第2/2页)

正好等再过五年,二公主也十四岁,该议亲了。

若是等到那时潘表妹还未改今日之志,他就绝了心思,再不想着潘表妹。

长乐宫里,苏皇后皱着眉和皇上道:“李翰林十九岁就中了探花,年少有为,圣上想栽培他之心,几乎是人人皆知。”

“五弟去年不提,偏过了一年想要李翰林做庚晓的驸马,他这心思……”

皇上冷笑一声道:“朕这几个月只把他人手除了几个,他就坐不住了,现在有了动作,可见是有了什么主意,想先试探试探朕。”

“李家人现在虽没有尚书总督在朝,可各地都有人任职,姻亲中人更多。若是他真弄成了庚晓和李翰林的婚事,正好还更恶心朕。”

“真让他把这一摊水再搅浑,朕这皇帝也白当了。要不是他,庚晓和李翰林他两个倒也相配,偏有了他立在那儿,我怎么能如他的愿?”

苏皇后叹道:“可怜庚晓妹妹今年都二十一了,还没定上亲事,若不是他作孽,害了修国公家那孩子,说不定庚晓妹妹连孩子都有了。”

“前年我从弟妹那里知道了这事,就再不敢随意给庚晓妹妹说亲事,咱们家的孩子是孩子,人家的孩子也是孩子,何必平白害了人家孩子性命。”

“我听弟妹说,这几个月五弟都吃不好睡不好,总疑心有人要害他。”

皇上冷笑道:“他这看不上,那看不上,害死了人家孩子,这会子又来肖想朕的探花朕的大臣,看来还是朕让他□□逸了,心里没有畏惧。”

“从明日起,就说父皇想他,让他每日入宫来给父皇侍疾,他没了闲工夫,也闹不出什么大风浪,让他自己先疑神疑鬼去罢。”

“等时机一到……”

皇上住了口不言,苏皇后也没再问,只静静靠在皇上肩膀上。

过了一会儿,苏皇后又把话题转回到李明诚身上,问道:“临郎让五弟往宫里侍疾,只能拖得了一时,他总会觑着空儿再去找李翰林,到那时又该如何?”

皇上看见苏皇后双眼被烛火映得发亮,笑意盈盈的问他,又是心中一动,笑道:“我是看重这孩子,想提拔他,但也不能什么事儿都朕替他做了,总要看看他有什么主意。”

他边把玩着苏皇后的耳坠子,边在她耳边道:“再说,也不知李家态度如何,正好趁此机会,我也顺便看看李家人的忠心,我施了恩,他们做臣子的也该明白分寸……”

皇上说完这句,拿手指轻轻一抹苏皇后的嘴唇。

苏皇后嗔他一眼,皇上便顺势压了上去。

第二日一大早,李明诚就被左书右书两个联合晃了起来,迷迷糊糊洗漱吃了早饭,早早儿往翰林院赶。

他骑马走到半路,方才完全清醒,他打了个大大的哈欠,和潘梅真嘟囔道:“要不明日咱们还是照常起罢,我不信他能这么早起得来堵我。”

潘梅真无奈笑了几声,知道李明诚不过图个嘴上痛快,也不劝他,只留神看四周有没有可疑之人。

一路平安的进了翰林院,两人都暂放下了心,各自去办差事。

今日他们有了经验,可不会再和昨日一样傻饿着了!他们怀里都揣了烧饼,完全可以和忠顺亲王耗下去!

谁知道今日午饭时和同僚议论起来,他们知道今日忠顺亲王被圣上叫到宫中侍疾去了!

李明诚和潘梅真对视一眼,先想完了,烧饼白揣了。

紧接着他就是心中一乐,烧饼白拿算什么,今儿能回家正经吃饭!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却说四月二十是迎春生日,今年迎春又恰是及笄之年,荣国府里,王熙凤和贾母议定,虽没大操大办,却也请了几家世交亲戚之家过来,好好热闹了一日。

其中清远伯府冯将军家的卫夫人乃是迎春的未来婆婆,也是在场诸位夫人中除贾母外诰命最高之人。

是以等卫夫人亲自给迎春插了簪全了礼,诸人入座吃席,卫夫人便坐在主客席上,与贾母对坐,迎春是今日的寿星,打扮得花朵儿一样坐在贾母旁边。

再往下便是薛姨妈,李婶娘两位。

因算是家宴,便没那么多规矩,贾母便命刑夫人也坐了,凤姐虽是小辈,却是荣国府当家夫人,亦有一席,不过她并未坐下,只在贾母卫夫人两席上服侍。

尤氏秦氏婆媳并未出孝,只命人送了贺仪,人并未至。

二房已搬出荣国府居住,再加上去年王夫人在京中出了名儿丢了丑,为保全贾王两府名声,等她身上伤好,便主动往佛堂中去吃斋念佛,无事绝不出门。

李纨是年轻寡妇,不好出门,便说要留在家里看家服侍婆婆,也没来,二房只有探春坐车带着礼来了。

王熙凤席下,便是探春陪着李纹李绮姐妹,惜春陪着薛宝琴邢岫烟六个小姑娘的席面。

卫夫人一面吃酒,听王熙凤说笑话儿,一面看坐在贾母身旁的迎春,当真是生得如花似玉一般,人又落落大方,心里对这个未来儿媳妇满意极了。

等吃过几杯酒,王熙凤见卫夫人一直朝着迎春笑,便在一旁笑道:“二妹妹,你婆婆在那儿看你,怎么不赶紧去敬酒?”

迎春羞得两颊飞红,站起身接过酒壶,走到卫夫人席边恭敬给卫夫人斟满了酒。

卫夫人一气儿饮干,拉着迎春坐在身边,对着贾母笑道:“还是您会养人儿,看养出这么好个姑娘,全都便宜我了。”

贾母忙谦虚几句,席上诸位夫人太太又说笑一会儿,卫夫人爱迎春爱得舍不得撒开手儿,又怕拉着孩子坐久了让她紧张,只好恋恋不舍的放迎春回贾母身边去。

她身边没了未来儿媳妇,心里一空,想起弟妹托给她的事儿,便扭头打量贾家二房当家姑娘探春。

去年这个时候,弟妹就和她说想给若兰求娶贾家三姑娘做媳妇,三姑娘性子是个厉害的,往后和若兰成了家,能镇住常良两口子的歪心邪意。

那时候她和弟妹说,三姑娘虽然是庶出,但毕竟是贤妃娘娘亲妹妹,国公爷的孙女,史老太君未必肯随意许人,劝弟妹打消了这个心思,又给弟妹提了史家的姑娘。

但弟妹出去做了一回客,见史家姑娘性子直爽,天真烂漫,觉得史姑娘好是好,却怕她心思不深,压制不住二房作妖,一直也没去史家提亲。

恰是去年宁荣两府出事,贾家三姑娘的父母分家搬出了荣国府,贾家二房名声一落千丈,当家夫人王氏闭门不出,一应管家理事出门交际,几乎都是这位三姑娘出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