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状元(第2/2页)

“比之郡主,我确实差远了。”颜铄感叹道。

其实薛夷光也是看了闱墨的,道:“颜公子何必妄自菲薄,你的文章犹如曹子建在世,我这辈子估计是写不出来这样的文章了。”拿颜铄和曹植相比较,确实是不为过的,颜铄的用词极为华美,辞章藻丽,这样的文章薛夷光自认这辈子估计都不可能写出来。

颜铄听后苦笑道:“不过是空中楼阁,无一用处罢了。”

薛夷光是看过颜铄的文章的 ,颜铄的文章并没有他自己所说的那么不堪,“颜贡士的文章颇有见地,何必妄自菲薄?”

颜铄看了薛夷光一眼,正想要说话,却听到已经开始点名了,两人只能结束这个话题。

殿试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之后才会颁发策题,应试的贡士们才可以答题。

殿试只考策问,这是薛夷光最为拿手的。而且殿试在大魏也只是一个过场,殿试并不淘汰人,只是在于排出名次。

大魏的殿试时务策的字数远没有她前世历史中清后期的题目长,只有二三百个字。

策问的题目上写道:“制曰:朕奉承宗社,统御海宇,夙夜袛畏,弗遑底宁,以图至治……,朕将亲览焉。”

薛夷光没有思考太久,便提笔在卷子上写道:“臣对:臣闻治本于道,道载诸经,圣人出而三代之治为可复;真儒出而六经之道为大明。经以载道,固必待人而后明;道以出治,尤必待人而后行也。……”

这篇策论,对于薛夷光来说写起来得心应手,洋洋洒洒,之后薛夷光略微修改便誊写好了,又过了大约一炷香左右的时间,殿试结束,之后便是漫长地等待名次。

“殿试一甲三人,状元薛夷光,榜眼颜铄,探花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