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定计策回京认亲(第2/5页)

刘悦薇一把撩开窗户帘子,“三哥,你怎么来了?”

郑颂贤满眼担心,“娘子,我跟你们一起去吧。”

刘悦薇摇头,“三哥,你要读书呢。”

郑颂贤也摇头,“这是大事,你们一群妇道人家去了不方便,我虽然办不了大事,跑跑腿还是可以的。”

刘悦薇又道,“可是,三哥你连件换洗衣裳都没带。”

郑颂贤笑,“不防事,我不挑剔,路上有成衣铺子,给我先买也行。”

魏氏当机立断,“二丫头,让贤哥儿跟着一起去。”

正说着呢,远处聿竹骑着一匹马飞奔而来,手里提着两个大包袱,“三爷,三爷,我给您带了行礼过来。”

郑颂贤十分高兴,“这下好了,都齐全了。”

李三爷见他们说定了,立刻让队伍再次发动起来。

刘家人跟着李家人北上,杜氏和许氏这一对婆媳被那几个将军们压着一路南下。婆媳两个被关在一个囚车里,车跑的又快,一路颠婆,肠子都要颠簸出来了。

李太妃让人把许氏送来,目的就是为了让敌营内部混乱。许知府到时候就要两难了,他女儿是世子爷正妃,但现在一个孩子都没有。他妹妹是南安王侧妃,儿子都好大了。他支持哪一个,好像都是错误的选择。

魏氏为了早日确认身份,催着李三爷加快速度。又怕两个孩子颠簸的厉害,她在车里面垫了厚厚的棉褥子,这样每天也能多赶一段路。

不到二十天的功夫,一行人就到了京城。

在城门口,李三爷让大家都下了车,接受城门卫的检查后才能进。娘儿几个看到巍峨的城墙,心里多了一分谨慎和敬意。

郑颂贤抬头看城墙上的砖块,心里忽然激荡万千。

这里,是天下读书人向往的地方。只有到了这里,寒窗十余载的辛苦才能有回报,自己心里的壮志凌云才能有机会实现。希望此生,他也能通过考试再次回到这里,上金銮殿、游长安街、赴琼林宴。

刘悦薇拉了拉他的袖子,“三哥,别傻站着,咱们进去吧。”

郑颂贤回过神,立刻伸手护住她,这城门口人多,别让人冲撞了。

李三爷在前面带路,有李家的招牌在,守城门的人哪里敢阻拦,一行人畅通无阻,直奔李家在京城的大宅院。

李太妃虽然如今尊贵了,但李家人一向守规矩。李三爷身上没有官位,他一路走来都是下马步行,只有魏氏娘儿几个坐在车里慢慢前行。

一到李家,留守在京城的李七奶奶立刻出门迎接。李七爷是李三老爷的次子,一直留在京城,看管这边的宅子。李家三个老爷,都在外做官,五个孙子里,有做官的,有留在老家的,也有在京城的。李七爷虽然读书不成,但好交际,人情世故上是一等一的精通,李家就把他留在了京城。

李七奶奶早就把家里收拾好了,她将刘家娘儿几个通通安排在一个最大的客院里。魏氏带着双胞胎住正房,刘悦薇和郑颂贤住东厢房。

刘悦薇马上就要满十六周岁了,魏氏也懒得再去管女儿房中事。她原来说十六岁才能圆房,不过是担心女儿怀孕过早,如今已经满十六,她就不用操心了。

李三爷立刻让李七奶奶往行宫里送信,李太妃收到信之后,让刘家人明日去行宫觐见。

已经是二月底了,京城这边还冷得很,李七奶奶让人给魏氏母女几个送来了炭盆,还有几件大氅。

魏氏亲自去道谢,把李七奶奶吓一跳,“婶子,不过是些小事情,婶子不用和我客气。”

魏氏笑,“多谢七奶奶关照,我们娘儿几个没头苍蝇一样就来了,连城门口朝哪里开都不知道。若不是有贵府引荐,怕是什么事都办不成。”

李七奶奶客气道,“婶子言重了,原是我们两家有缘分,不管结果如何,您也是我们河间省的老乡。婶子不知道,祖母常常嘱咐我们,在京城这边看到老家的人,不说帮什么忙,管两顿饭必定是要的。”

魏氏知道李家人现在不大好和自己说话,过于客气显得巴结,但她现在身份不明,人家也不好太亲近。说了几句之后,魏氏就回去了,带着孩子们一起吃饭。

京城里的菜色和老家还是有些不一样,这边更冷一些,大伙儿喜欢吃热的。李七奶奶让人备了一大桌的饭菜,荤的素的都有,中间有个大大的热锅子,底下放了上等的银丝炭,锅子里咕嘟咕嘟冒着热气。

魏氏吃着吃着就想到了刘文谦,也不知道他在反贼手里能不能吃饱穿暖。

刘悦薇时刻观察着魏氏,连忙小声劝慰,“娘,您别担心,明儿咱们见了太妃娘娘,要是,要是真有那个命,爹的身份贵重,朝廷必定不会随便不管他的。”

魏氏回过神,“好,我晓得了,明日你跟我一起去,别怕。”

第二天天还没亮,李七奶奶就来了,把魏氏娘儿几个都叫了起来。

李七奶奶亲自去魏氏房里说话,“婶子,我家里离行宫且有一段距离,咱们不好让娘娘久等,我就贸然来打扰您清觉了。”

魏氏连忙道,“七奶奶客气了,多谢您来叫我,不然起迟了,岂不是失礼。”

李七奶奶让人上了些饭,除了两个孩子,其余人吃的都是比较干的东西,防止在太妃娘娘面前要出恭,那可就丢人了。

郑颂贤今日不能去,他留在李家。

娘儿几个匆匆吃了顿饭,魏氏也没心思过多装扮,穿的稍微得体一点,带着几个孩子就跟着李七奶奶就走了。

李太妃今日起的更早,她去太上皇那里看了看。

太上皇虽然中风了,半边身子还有感觉,人也不糊涂。

李太妃面无表情地看着他,忽然道,“陛下,您还记得三十多年前,臣妾生了个克星的事儿吗?”

太上皇这些日子生病了,脾气有些大,他见不到杜太妃和南安王,心里清楚,外头肯定出事了。可他身边人都被李太妃换掉了,那些小女孩子们,李太妃通通放在一个院子里养着,等太上皇死了,她准备把她们都发还原籍。

太上皇每日只能见到李太妃的棺材脸,心里有些不痛快,听见她说克星的事儿,从鼻孔里哼了一声。

李太妃冷笑,“陛下,你不过是生一场病,怎么就能怪到我儿子身上去?什么克星,一个小孩子,你是皇帝,他能克到你什么?我实话跟你说,那个孩子他没死,我把他送出去了。”

太上皇瞪大了眼睛,他倒是不在乎孩子,而是没想到李太妃居然会骗他。

李太妃挪开了双眼,“我在宫里不受宠,却连生两个儿子,你的皇后,你的宠妃,哪一个不想弄死我。你就眼睁睁看着她们诬陷我儿子是克星,看着她们抢走皇儿,把我关在皇庄里六年。我不受宠我认了,我本来也不稀罕做你的宠妃。但我儿子难道就该死吗?都说母凭子贵,我生了两个儿子,没得过你一句好话,等我儿子做皇帝了,你还要封杜氏做太后来羞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