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送儿子边境贸易(第4/5页)

一家三口在花园里玩的十分高兴。

刘悦薇过生日,虽然她自己没请客,该记住的人也都记住了。

魏氏打发人送来了一匹新料子,刘悦妍送了一根赤金镶宝的长簪和一对金镯子,连汪彩凤和五皇子妃都送了一些小礼物过来。

金缕阁经过了上一轮的扩张,在京城的份额变大,京郊也打开了一些销路。年前,投入进去的银子都已经回本了,上个月各家终于见到了第一轮净分红。章郡王府有了这项进益,终于不用再像以往那样紧巴了。故而此次刘悦薇过生日,柳氏送来的东西虽然小巧,却值钱的很。

刘悦薇高兴地收下了大家送的生日礼物,亲自下厨带着丫头们做了几个菜,准备和丈夫儿子好生吃一顿晌午饭。

云锦熟练地指挥丫头们摆放饭菜,刘悦薇见她一幅干练的样子,觉得应该把她的亲事提上日程了。

郑颂贤吃了一口娘子做的菜,赞不绝口。

刘悦薇笑道,“三哥,我做的一般,这还有厨娘做的许多菜呢。”

郑颂贤连忙又夸赞了一番,沛哥儿虽然不懂,也跟着说好吃!

郑颂贤吃了几口菜之后举起酒杯,“娘子,我祝你芳华永驻、心想事成。”

刘悦薇端起酒杯,“多谢三哥。”

夫妻两个喝了一杯酒,然后各自满上,看着沛哥儿。

沛哥儿赶紧也举起自己的杯子,虽然里面只是甜汤,他也很正经地和父母碰杯,夫妻两个说了几句夸赞的话,听得沛哥儿十分高兴,缠着和父母碰了好几次杯。

母子两个的生日悄悄过了,朝廷也解决了云南土人之乱的事情。

至于刘文谦藏孩子的事情,除了魏氏,姐妹几个一概不知。原以为也就这样了,没想到后面又起了波澜。

当日范大人在云南和许首领签了边境贸易的文书后直接走了,后面的一应事宜交给了云南布政司处理。

云南官员们按照往常的规矩,建了个差不多的集市,派了几个兵在那里把手,每隔五天开放一次,两边的人拿一些东西来交换。

刚开始还好好的,但时间久了,就有人开始钻空子。土人那里有人拿次一等的木料充好木料,汉人这边也有人用粗盐充当上等细盐。

为此,两边人时常起冲突,闹到最后,不仅打了几次架,还出现过吃了有毒的盐死人的事儿。

若是打架斗殴死人也就罢了,盐不干净吃死了人,许首领就不干了。

他找云南布政司,让对方给个交代,云南布政司也就是处罚了一下那个贩卖劣质盐的商人,别的什么都没做。

许首领心里很不高兴,他知道,朝廷虽然和他和解了,但在汉人眼里,还是看不起土人的。

且土人这边的人十分团结,死了一个人,整个家族都来闹,所有土人都觉得要找汉人报仇。

许首领也不再犹豫,带着一队人马冲破了关卡,进城把那个商人砍了,然后收兵回寨。

这下子云南这边不干了,你不经过我的允许私自冲过边界来我这边杀人,是何居心?两边刚刚达成协议,这么快你就反悔了。

云南这边立刻上报朝廷,皇帝开始重新审视这事儿。

皇帝的新政推行有几年了,略微有了些成效。如今各地大地主和土豪们开始按规矩交税,但这一年年的,不是这里发洪水,就是那里干旱,每年的军费、养百官的钱,哪哪儿都需要银子。皇帝觉得自己快要变成个抠死鬼,朝廷的银子还是不够用。

皇帝心里清楚,朝廷的钱和民间百姓的钱加起来总量并不少,但活不起来。

所有人都喜欢把钱藏在家里以备不时之需,只有一小部分钱在外面流动,使得整个大环境死气沉沉。

此次云南之事,给了皇帝一个提醒。

他想开边境贸易。

皇帝有这个想法不是一天两天了,但他知道,此事不可轻举妄动。全天下百姓都觉得,大周朝地处中原,物资丰饶,外面都是些蛮夷之辈,若是开了边境之口,一则外敌容易入侵,二则和蛮夷做生意,岂不是让他们白占便宜。

周朝成立到现在,一百多年了,一直闭关锁国。除了象征性的和边境几个小国家开了个像云南那样的小口子,安抚一下这些整日找麻烦的跳蚤小国,还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地开过边境贸易。

皇帝却有不一样的想法,外面肯定也有好东西,只要开了边境贸易,肯定能招来许多外面的游商,把周朝的茶叶、布匹这些东西卖出去,他们来买东西,自然就要花银子,这样周朝的钱和物就能活起来。除了卖出,肯定也能买入一些周朝没有的东西。

但这个过程中,到底朝廷是吃亏了还是占便宜了,不好说。

皇帝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了几位中枢大臣们听,大伙儿立刻开始激烈讨论。

有人觉得这样好,可以让钱和物流动起来。若是一样东西只留在一个地方,再怎么折腾也出不了什么水花。比如江南的美酒可以卖到塞北,西北的牛羊也能贩卖到南边,这样流通起来,许多人有饭吃不说,还能让大周朝更繁荣。

也有人觉得,要是外头那些蛮夷来把我朝的粮食盐铁什么的都买走了,岂不影响朝廷国力。

众人吵闹个不休,皇帝最后拍板,跟新政一样,先找个地方试一试。等个两三年之后,要是能成,再干大,要是不能成,也就罢了。

皇帝提出新政,反对的人也不好在说什么了。当初初初提新政的时候,众人都反对,后来不也出了成效。那行吧,先试一试。

众人立刻就想到了云南。

皇帝是个行动派,立刻要派人去云南那边开个正儿八经的外贸口子,专门和南边土人以及西南那些边陲小国做贸易。

中枢重臣们都点头了,大朝会上很容易就通过了这个决定,现在最关键的,就是人选问题。

百官们你看我我看你,谁都不想去。这种试点,干的好也没多少油水和功劳,干的不好,说不定还会惹陛下不高兴。

头一天,并未决定出人选。

大朝会结束后,郑颂贤回家和刘悦薇说了此事。刘悦薇自然是赞成朝廷开外贸的,金缕阁开了这么久,赚的都是自己人的钱,要是能把那些蛮夷人的金银赚回来,那才叫人高兴呢。

“三哥,我听说那些外族人,和咱们长得不一样?”

郑颂贤点头,“南边的外族人,因为那里天气热,比咱们肤色暗一点,个子矮一些。北边的外族人,因为天气冷,皮肤白鼻子大,还长了黄头发和蓝眼睛。”

刘悦薇觉得很有意思,“什么时候我能见到这些外族人就好了。”

郑颂贤笑,“陛下正在愁人选呢,要是这事儿能成了,以后说不定就有外族人进来,京城这边肯定也少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