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洗冤屈发还爵位(第2/4页)

案子越查越深,内幕越挖越大。当年的许多证据被查明,都是子虚乌有捏造的,连一些证人都改了口,说是被人要求那样做口供。

不到一个月的工夫,二十年前的贪腐案真相就露出了水面。

可这真相皇帝还没法公布,能站在朝堂上的哪个不是人精子。陆侯案说白了就是两个原因,一是太上皇觉得陆侯和儿子搅和在一起威胁到了他的皇位,二是太上皇看上了陆家的钱。

皇帝总不能给先皇定罪,只能找替罪羊。现成的就有一个,杜家嘛。

皇帝把黑锅都扣到了杜家头上,太上皇最多只是个失察。好了,两全其美。

刑部官员结案的速度比吃饭还快,一天的工夫,漂亮的结案文书就放在了皇帝的案头。

案子结了,陆家清白了,可陆侯早就死了,他两个儿子被流放,还不知道现在是个什么下场。

如庄大人这些年纪大的老臣,都还记得陆侯当年的风采。自小习武,中途弃武从文,本来是状元之才,因为长得好看,太上皇定了他一个探花。四十岁就做了吏部尚书,外孙是太子的儿子,文武两道,陆家都能吃的开。

可惜了啊。

皇帝发旨,召陆侯子孙回京。

陆侯的案子清白了,五皇子的亲王之位就没人再提了,他自己也不在乎。

他用亲王之位翻陆家案,太子看他的眼光都不一样了。陆家重回京城,虽然二十年过去了,多少还能捡回一些过去的人情往来和关系,老五才立了个不大不小的功劳,忽然又得了这样一个母家,以后势头不小。

但太子目前还没把陆家放在眼里,只要老五肯听他使唤,他也愿意兄友弟恭。

陆家得以平反,五皇子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痛哭了一场。他很小的时候,周贵妃人后耻笑他,他娘是个奸鬼,他外祖父是个贪官。

他始终记得宫里那些宫女内侍们看他时的那种轻蔑的眼神,没有了陆家,没有了生母,他就是个任人践踏的小贱种。父皇若是稍微问一下他的饮食起居,他就会遭受报复。时间久了,他在父皇面前除了说一个好字,再没有别的话了。

当天夜里,郑颂贤拎着两瓶酒来了宣郡王府。

郎舅两个坐在一起,你一杯我一杯喝了起来。

郑颂贤问五皇子,“殿下,你心里高兴吗?”

五皇子喝下一口酒,“高兴不知道有没有,反正很畅快。我外祖父和我母妃,不能白白死了。”

郑颂贤给他满上,“殿下有魄力,娘娘也能安心了。”

五皇子的眼睛有些发红,“怀瑜,你说,我用亲王之位换外祖父的清名,值得不值得?”

郑颂贤道,“殿下,你心里想这么做,且做的很好,那就是值得的。我最近也听了许多陆侯爷年轻时的事情,陆侯受冤而死,如今真像大白,世人都会夸赞殿下的。”

五皇子笑了一声,“以后要是哪里再有难啃的差事,怀瑜你还远不愿意跟我一起去?”

郑颂贤笑道,“去呀,自然要去,我还想继续做官呢。陆侯爷四十岁就做了尚书,我做不了尚书,总要混个三品尝尝滋味。”

五皇子哈哈笑,“怀瑜好志气。”

郑颂贤又问他,“殿下,我问你一句实话,有心争夺大位吗?”

五皇子顿时睁大了双眼,“怀瑜莫要胡说,太子已立,国本稳定。”

郑颂贤喝了口酒,双眼发亮地看着他,“殿下,我不是来怂恿你争夺的。而是如今,殿下渐渐崭露头角。等陆家人回京,说不定能恢复爵位。陆家当年虽然被抄家,肯定还有底子在。我就担心,到时候殿下想守拙做臣子,别人也不肯相信殿下了。”

五皇子沉吟了片刻,“此事走一步看一步吧,父皇春秋鼎盛,太子做的也很好,上面还有三哥四哥,哪里就轮得到我。”

郑颂贤又喝下一口酒,“殿下,诸皇子已经成年开府,按照规矩,也该给封地出京了。”

五皇子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怀瑜,你是说让我出京吗?”

郑颂贤叹了口气,“殿下,暂时还出不了,先等陆侯家里人来了再说吧。”

五皇子道,“都是我连累怀瑜了,如今人家都以为你是我的同党。”

郑颂贤笑道,“我与殿下以文会友,哪里说得上是同党。再说了,我只是个小小的五品官,又不像陆侯那样风采出众,谁也不会来盯着我的。”

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喝了四壶酒才作罢。

等郑颂贤回来时,刘悦薇见他似乎有些醉意,满身的酒气,连忙带着他去耳房洗漱,“你们两个说话就说话,喝这么多的酒做甚。”

郑颂贤笑道,“娘子,不喝酒,干坐着岂不尴尬。就像你们女人在一起说话,不也要吃茶吃点心。”

刘悦薇给他搓干净了,回房后,他衣裳还没穿好呢,喝了一碗醒酒汤之后,抱着自家娘子就往床上去了。

第二天,刘悦薇总觉得自己胳膊腿儿有些发酸。

呸,喝两口黄汤,就不像个人了。

她刚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好,魏氏忽然使唤人来叫她,刘悦薇匆忙跟着人去了。

才一进王府,就听加里面传来吵闹声。

她赶紧进去了,发现刘悦蓁正在大声和一个媒婆说话。

媒婆似乎被气的不轻,“三郡主,您这是什么话,哪有成亲后还要往外跑的。”

刘悦蓁道,“旁人是旁人,我是我。我不出去跑,谁给那些百姓打井?那些无儿无女的老太太谁看她们一眼,我带回来的那十几个孩子谁管?我又不是为了图这一时的美名,我要一直管下去的。姑祖母不是说一向乐善好施,回头我这里需要人出钱出力了,定然会记得她的。”

哎哟,媒婆气的心口疼。

魏氏连忙呵斥刘悦蓁,“快些住嘴,回你自己屋里去。”

刘悦蓁见二姐姐来了,对她眨眨眼,然后走了。

刘悦薇和媒婆打过招呼,坐在了一边。

媒婆连忙道,“看看,长乐郡主如今过的多好,都是王妃娘娘教导的好。三郡主就是年纪小了些,还是小孩子脾气,等长大了就好了。殿下说了,三郡主愿意做好事,张家最喜欢了。就是三郡主说的这个要出门,王妃看能不能再商议商议。”

魏氏笑道,“自己的孩子自己晓得,不瞒您说,这孩子自小被我当男孩子养大的。我就算答应张家了,以后她在家里坐不住,到时候还是有的闹,索性现在说明白些,以后也不用扯皮。还请您告诉姑妈,我家三丫头性子活泼,和她家孙子怕不是良配。”

来的媒婆是一位过了气的大长公主家请来的,想把刘悦蓁说给她孙子。但刘悦蓁自己提出了条件,成亲后她每天都要出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