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正名声举家外任(第2/4页)

刘文谦见他说话实诚,心里喜欢这个孩子,很和善地跟他说了一会子话,又送了他一些礼物,派了身边的贴身长随送了他回去。

陆二老爷对于儿子好管闲事的毛病已经见怪不怪了,客气地和诚王府的长随说了几句话。

等诚王府的人走了,陆二老爷看了儿子一眼,“出息了,和老妇人都能吵起来。”

陆二郎摸摸头,“爹,那老妇人说话忒是气人。我听说她以前还讥讽过姑母不守规矩。”

陆二老爷抄起旁边的兵器,“上战场看的不是你的嘴皮子功夫,让我看看你去军营学到了多少腿脚上的功夫。”

父子两个很快乒乒乓乓打成一团。

五皇子听说孔老夫人曾经嘲笑母妃不知规矩,第二天就亲自参了个孔家的主支子弟言行不端,这名子弟被禁止十年内参加科举。

刘文谦女儿被人这样欺负,他岂能善罢甘休。他不是御史,没事不能随便参人。但凡衍圣公在朝堂上说什么,若是略微有所不妥,他就要驳斥。孔家有什么红白喜事,他也不去,拒绝和孔家往来,理由是,本王市井中长大,规矩不够,不敢去衍圣公府面见圣人。

衍圣公可急坏了,称王和宣郡王一条藤,三天两头找他麻烦,他如何能吃得住。可老娘给他惹祸,他只能自己努力擦屁股。先把老夫人安顿好,老夫人待还要向皇后上表,衍圣公只能请了太医来给亲娘诊治,然后就不让她出门了。老夫人还要闹,衍圣公就请了老夫人娘家人来劝。

这样闹了一阵子,老夫人终于偃旗息鼓,也不知道是战败了,还是积蓄力量准备再战。

吵吵闹闹的过程中,春闱过去了,新科进士们也都出来了。

郑颂贤作为上一届的状元,一边教皇孙们读书,一边还在御前听差,很是羡煞一干新科进士们。

在新一轮新科进士们还没开始谋缺之前,郑颂贤先去找了五皇子。

五皇子在兵部渐渐站稳了脚根,虽然没有具体的职位,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外人看来,他们两个暂时发展势头都不错,至少都有了一定的人脉和权力。可郑颂贤知道,这点权力,都是陛下给的,陛下随时一句话都能收回。不像那些大家大族,陛下动之前还得掂量掂量。

郑颂贤不想造反,他只想不再因为一些小事情被人拿捏了。若是他官居一品,孔老夫人保证不会这么嚣张。

兄弟两个一起喝酒,酒过三巡后,郑颂贤问五皇子,“殿下,我想谋外任,您觉得合适吗?”

五皇子笑道,“怀瑜想去就去吧,这京城里,除了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做不了太多实事。”

郑颂贤又磕了口酒,“殿下,您觉得,我去西北怎么样?”

五皇子看了他一眼,“怀瑜觉得那里会大有作为吗?我还以为你想去中原或者江南呢。”

郑颂贤道,“西北地域辽阔,未必不能做出一番成绩。只是我走了,殿下一个人在京城要小心。”

五皇子的眼光忽然锐利了一些,“我又不闹事,暂时无妨。”

郑颂贤道,“殿下也不用一味冷着陆家,我知道,殿下是怕给陆家惹麻烦。可殿下和陆家本就是一体的,殿下不和陆家亲近,旁人也不会把你们分割开来。陆家如今元气大伤,倒不至于让人侧目。如今孙家和周家才是热炭一般的门第,殿下只管跟着陛下走就是。”

五皇子放下酒杯,“明日我去父皇那里替怀瑜说一说。”

郑颂贤笑道,“不劳烦殿下了,我自己说也可以。”

五皇子点头,“也好。”

郑颂贤抽了个时间,求见皇帝,皇帝没有迟疑,让人叫了他进去。

他依着规矩行礼,见旁边还有几位大人在,有些踟蹰。

皇帝直接道,“怀瑜有什么事,只管说。”

郑颂贤先抱拳再次行礼,“陛下,臣感觉近来教导皇孙们颇有些吃力。”

皇帝哦了一声,抬头看着他,“你是状元出身,如何就吃力了?”

郑颂贤道,“回陛下,微臣虽是状元出身,然一直在和书本打交道,从未和黎民百姓打过交道,纵然自幼生活在市井之中,对百姓民生也是一知半解。小殿下们常问及治国之道,微臣只能纸上谈兵。长此以往,微臣担心误了小殿下们。”

皇帝忽然笑了,“怀瑜这是跟朕来要官了?”

郑颂贤忙道,“微臣不敢,臣请陛下另择贤良教导皇孙们。”

皇帝嗯了一声,“既然你不愿,朕也不勉强。你就还回来做你的供奉吧。”

郑颂贤犹豫了一下,然后跪下了,“陛下,请陛下让微臣赴外任,不论是边关还是苦寒之地。微臣中了状元,却没为百姓做过一件事情,微臣心里有愧。”

皇帝笑问,“难道帮朕起草诏书,不是正经事情?”

郑颂贤回道,“朝中人才济济,微臣学了一肚子四书五经,然而不管怎么和诸位大人们学习,微臣感觉自己始终是脚步虚浮,不能脚踏实地。微臣知道,微臣这是缺乏历练。”

皇帝沉吟了片刻,然后在奏折上落笔,“你们这一届翰林也要满三年了,过一阵子给你们考个试,你要是能进前三,朕就放你出京城外任。”

郑颂贤忙道,“多谢陛下。”

皇帝点头,“你去吧。”

等郑颂贤走了,庄大人问道,“陛下何故要留郑翰林在京城?”

皇帝笑道,“母后年纪大了,希望后辈们都在身边聚着。怀瑜是母后所有孙女婿里面最有出息的一个,哪个长辈不喜欢呢。朕原来还想等翰林散馆后让他继续跟在朕的身边,既然他要外任,且随他去吧。”

庄大人道,“陛下孝顺。”

郑颂贤得了准话,第二天就不去给皇孙们讲课了,一门心思开始准备翰林散馆考试。

刘悦薇处理过了慈恩堂的事情后,开始考虑离京的事情。

翰林散馆考试要不了几天了,以郑颂贤的能力,中个前三总是没问题。既然要离京,该预备的不能再等了。

头一个,就是金缕阁的事情。

刘悦薇想来想去,决定交给魏氏打理。一来刘家以前从商之时,魏氏就懂经商之道;二者,她辈分长,众人也能信服。

刘悦薇把这个想法告诉魏氏时,魏氏不假思索就答应了,“既然你们要出京城,那就去吧,外面天大地大,总能干出一番事业。在这京城之中,事事看资历,时时看关系,也没多少可以立功劳的地方,不如到外面去。”

刘悦薇道, “娘要多照顾好身体,本来娘这里事情多,我不该来烦扰娘的,只是实在不知该托付给谁了。”

正说着呢,刘悦妍来了,“妹妹怎么不托付给我?”

刘悦薇笑道,“这个姐姐就不知道了,我托付娘,娘忙不过来了,还不是要姐姐来帮忙。我要是直接托付给姐姐,姐姐忙不过来了,总不好来使唤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