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退皇位除夕蜜语(第2/4页)

郑老爷高兴极了,大声叫郑太太,“老婆子,老婆子,你快来!”

郑太太从屋里出来了,“王爷来了。”

然后看向郑老爷,“鬼掐你了,叫这么大声做什么,我又不聋!”

郑老爷笑眯眯的,“晚上把这只鸡炖了,我和王爷喝两盅。”

郑太太拎着老母鸡走了。

两个老头子一边继续摆弄竹子,一边说闲话。

等鸡炖好了,老哥儿两在屋里点个大蜡烛,配着炖鸡和几样小菜,你一杯我一杯,边喝酒边说话,好不热闹。

皇帝要过大寿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西北,作为皇帝的亲侄女,刘悦薇自然要精心准备一份礼物。郑颂贤作为秦西省的巡抚,也给皇帝准备了一份大礼。

两年多的时间,郑颂贤像老牛一样苦干,终于让秦西省再次繁荣了起来。镐京城城里城外每天热闹非凡,周朝人、胡人、西域人,每天来来往往。当然,每年都能给朝廷挣不少银子。

以前镐京城还有宵禁,现在每天夜里城里的灯火从来没灭过。即使是半夜三更,随时都能在外头买到吃的,勾栏戏院更是通火通明。

太阳落山不久,郑颂贤父子陆续归来,沛哥儿手里还提着个篮子。

福姐儿问他,“哥哥,你买的什么?”

沛哥儿把篮子放在饭桌上,“新开的一家食铺,里面卖的咸口味豆花,我买了几碗,还是热的呢,妹妹快吃。”

福姐儿伸头看看,“哥你不是上学去了,怎么还知道人家开了食铺?”

刘悦薇看着儿子,“怕不是豆花好吃,是做豆花的人好吧。”

沛哥儿立刻红了脸,“没有的事,娘快吃吧。”

刘悦薇不再多说,儿子大了,有自己的小心思,她也管不了。不过听说人家豆花姑娘一点看不上她儿子,豆花姑娘的爹都已经给她说了正经亲事。

这个傻儿子哟,白费一腔心思。

郑颂贤也吃了一碗豆花,对刘悦薇说道,“娘子什么时候送东西回京?”

刘悦薇搅了搅碗里的豆花,“三哥有什么好东西要送?”

郑颂贤放下碗,“今年的税收送回去,就足够陛下和殿下高兴了。至于寿礼,我弄了块普通的石头,上面刻了六十个寿字,有个寓意就够了。”

刘悦薇点头,“是这个理,三哥若是在寿礼上下功夫,怕秦西省的官员们都要动歪心思了。既然这样,我给皇伯父绣个寿字屏风吧,有个心意就行。”

夫妻两个说着闲话,福姐儿在一边捧着碗豆花,和大白一起,你一口我一口吃的高兴。

沛哥儿看着大白鼓鼓的肚子,和妹妹商议,“妹妹,等大白生了,你送一只小猫给我好不好?”

福姐儿多机灵,眨了眨眼睛,“哥哥,你要送给豆花姐姐吗?”

沛哥儿顿时都扭捏起来,真是的,怎么家里人都知道了!

他瞬间镇定起来,“豆花姑娘头先救我一回,我于情于理都该还礼。”

福姐儿看着她哥,满眼不信,“我还给哥哥做了荷包,哥哥怎么不记得送东西给我?”

沛哥儿弹了一下她的脑门,“我给你的好东西还少了?我看大白的肚子肯定能生好多只小猫,你就送我一个吧。”

福姐儿皱了皱肉乎乎的脸,“那好吧,那你要对大白好一些,不然它不给你。”

沛哥儿摸了摸大白的脑袋,“放心吧,我天天给鱼它吃。”

正在吃东西的大白丝毫不知道它的孩子已经被送出去了一只。

刘悦薇和郑颂贤在一边偷听儿子女儿说话,然后相互对视了一眼,又假装继续说寿礼的事情。

没过几天,西北边境贸易一年的税银,连同秦西省官员们给皇帝的寿礼,一起运送到了京城。

果然,太子一收到税银,立刻高兴的哈哈大笑,“怀瑜真是我朝栋梁!”

旁边的官员们立刻附和起来拍马屁,太子高兴过后又道,“诸位大人这一年也辛苦了,过几日父皇寿辰,请诸位大人一起进宫给父皇贺寿。”

太子仍旧按捺不住喜悦,跑去找皇帝报喜,“父皇,怀瑜送银子回来了,明年的军费不用操心了。”

皇帝嗯了一声,“既然有钱了,也别小气,让大家都跟着过个好年。”

太子点头,“儿臣预备今年过年多给百官们发些奖赏,父皇看如何?”

皇帝点头,“奖赏也不能乱发,看吏部的考评,不同的考评发的奖赏不一样。这人都不能惯,官也是一样,要是年年都发,人人都有,往后谁还肯用心当差。今年也别说什么奖赏了,就拿朕的寿辰说事,明年不发了也行,反正朕也不是年年过大寿。”

太子鞠躬,“儿臣受教了。”

等到了皇帝寿辰那一天,天还没亮呢,满宫都热闹了起来。

太子妃今日异常忙碌,皇帝六十寿宴,可不是小事。其余人只管热闹,只有她要里里外外照应。柳家原是小门小户,太子妃原来做皇子妃时,五皇子府里应酬少,她需要操心的事情也不多。自从跟着太子入主东宫,太子妃每天都在接受新的挑战。

两年过去了,太子妃感觉自己和孙皇后比起来,处理宫务的能力还是差了十万八千里。这回寿宴,孙皇后有心历练她,完全放手不管。太子妃兢兢业业,每天恨不得只睡两个时辰,就怕做错了事情。

连太子都忍不住劝她,“父皇过寿,你尽心就是,也不是说样样都要十全十美。我在前朝理事,也没说从来不出错的。你出错不怕,母后会给你兜着的。”

太子妃摇头,“殿下不一样,殿下错了,只要虚心请教,大臣们都会说殿下有明君之相。我要是做错了,怕是别人就要说妾无才无能不配太子妃之位了。”

太子叹了口气,不再劝她,“等明年月哥儿成亲了,他媳妇是大家子出身,比咱们都有见识,你把事情分一些出去,也省得累着你。”

太子妃心里暖烘烘的,“多谢殿□□恤。”

话转回来,皇帝今日过寿,他也十分高兴,一大早,儿女们成群结队来给他请安拜寿,皇帝笑得脸上起了褶子。

等见过了儿女们,他又去前殿和大臣们见面,商议过了政事之后,大家都甩开膀子陪皇帝太子玩乐。

后宫里,孙皇后带着内外命妇们围着李太后说笑。

李太后穿着家常的衣裳,和儿媳妇孙媳妇以及娘家女眷们说笑话。这个时候,谁嘴巴巧谁露脸。

等到吃宴席的时候,太子妃终于能歇一歇了。

很快,皇帝让人送来了两道菜,一道给老母亲,一道给皇后。过了一会子,太子让人送来了三道菜,祖母、嫡母和太子妃一人一道。

太子妃受宠若惊,被孙皇后拉着坐下,“这些日子你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