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第2/3页)

在吃这个包子之前,林香香没想过这包子能超过当年吃的小笼汤包。

一个大包子,一个小包子,馅料不同,滋味自然也不一样。

但咬了一口下去,在口中细细品时,林香香觉得打脸了。明明不是汤包,可里面汁水却多得很,刚咬一口没注意,一股汁水顺着她的唇角往下淌,把她烫得赶紧低头,将咬开的包子口朝上。

柔软细腻,里面馅料还是团成球的,不知道是怎么做的,这么多汁水都没透底。汤汁和馅料老老实实团在里面,只等着人一口咬开,才知道里面的汁水有多丰富。

厚厚的面皮入口非常乖顺,不像吃其他包子那样,还会沾着牙齿。云朵的口感,咀嚼的时候飞速的化开,和浓稠的汁水以及饱满的馅料混合的时候,滋味达到了顶峰。

林香香捧着手里的包子,生怕吃完了似的,一口一口慢慢的吃。等全吃完了,还嗦了一口沾了汁水的手指,看的廖清欢眼睛直抽抽。

她将自己的粥喝完,把剩下的最后一个包子拿起来,当着林香香的面咬了一口。这小姑娘眼底的光都灭了,失望得不行。

刘红星则满足的打了个饱嗝,他吃了两个大包子,还吃了鸡蛋和两碗山药粥,满足得不得了。

罗翠芳进来就看到了他们三个吃饱喝足的样子,然后一抬下巴,恢复了之前趾高气昂的态度,直直的走到廖清欢面前。

“廖清欢,今天我就不在饭店做事了,建国商店那边让我过去做营业员。”

昨晚上她在家里又哭又闹,闹得她爸妈没办法,就去找了她姑,正好建国商店那边新加了个卖手表的柜台,就让她过去做事。

原本正常来算,她这边离开得廖清欢同意才行。但她可没那个心思让廖清欢同意,就准备直接通知她一声,然后赶紧走人的。

刘红星有些着急,现在店里生意好了,虽说罗翠芳也不做事,但好歹能收收票,也算是帮了一点忙。这样直接走了,这么大的饭店就他们三个人,哪里忙得过来?

他看看廖清欢又看看罗翠芳,忍着气说道:“说好了干一个月的,现在生意这么好,你这样直接走了我们怎么办?”

罗翠芳有些得意,姿态越发的高傲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你们愿意做这些伺候人的活就做呗,我可是要站在柜台后面卖手表的,大家都得捧着我呢。反正也就是来说一下,我还得赶着去上班呢。唉,我可是享福的命,不像有些人啊……”

她意有所指的看向林香香和廖清欢,反正他们的命不一样。

廖清欢慢慢将口中的包子咽下去,抬眼看向罗翠芳,眼里也没别的情绪,清凌凌的,然后伸出手指向门口,不咸不淡的说了一句。

“那你还不快走?”

罗翠芳一噎,看着廖清欢的眼睛把嘲讽的话又咽了回去,哼,也没必要说什么,反正大家不是一路人。

她趾高气昂的来,又趾高气昂的离开。人消失在门口了,刘红星一跺脚。

“唉,真是的,怎么这就走了呢。现在就咱们三个人,哪里忙得过来。”

“其实师父你刚刚应该留住她的,怎么着也得做一个月。只要你不同意,她可没法走。”

林香香小心翼翼的挨过来,举起手,“我多干点活就是了,一个月后上面肯定会安排人手过来的。”

之前她是觉得饭店干不下去了,才想着跟罗翠芳那边打好点关系,这样好找出路嘛!但现在廖师傅做菜做得好,平时店里客人也多,那饭店肯定是能干下去的。

反正自己从吃了廖师傅做的饭开始就已经把罗翠芳得罪了,她也没想着再讨好对方。罗翠芳脾气太坏,就算讨好她也不过是被丫头使唤,那还不如继续留在和平饭店。平时能吃到那么多好吃的,多好啊!

廖清欢把包子吃完,看着面前两个瞪着眼睛看她的刘红星和林香香,伸手把盘子端起来。

“也就是少个没用的人而已,到时候我再跟上面申请安排人手下来,招待不了那么多客人,咱们就少招待些。”

她气定神闲得很,也让刘红星焦躁的心平静了下来。

也是啊,罗翠芳能干什么活啊,还不是他们在干,走就走了呗,少了个闹心更省事。

于是,罗翠芳的离开一点都没影响到和平饭店,大家该怎么忙活还是怎么忙活,反而因为少了个烦人的更和谐了。

陆长缨和冯巧巧吃完了早饭,冯巧巧就出门到厂里去,准备把那边的工作推了。

之前安排工作,也是那些人想表现一下他们的宽容大度,让她这个上了年纪旧社会被压迫的人做了几年的临时工。

她就以病重和年纪大了为由推掉工作,倒也说得过去。

陆长缨原本是要和她一起去的,冯巧巧让他去找工作,不让他跟着,省得耽误时间。

冯巧巧可是知道在城里要是没工作会多麻烦,还带着她这个拖油瓶,那就更需要一份工作来做了。

既然不让他一起,陆长缨就也出了门,他是准备出门找找法子,看有没有什么法子能把身份证明搞到手。

他在这没什么认识的人,这事要干得好,倒是没什么事,就怕干得不好,那样一出事就容易牵连他人。

所以必须想一个万全的法子才行。

他在路上慢慢的走着,听到一户人家里面传出哭声,停下了脚步。

“真可怜,才二十多岁呢,这做知青哪是那么好干的,都是城里孩子,哪里吃过那些苦,这不就在乡下吃不好穿不好,熬坏了身体。”

站在门口有两个婶子正在聊天,这聊天的内容自然也被收入陆长缨的耳朵里。

“可不是嘛,现在能安排工作就尽量安排工作,我宁愿早点退,让孩子把工作顶上,也不愿意让孩子去乡下。不是咱们不服从领导,只是扎根农村,吃的苦太多了。我们家那小子还傻乎乎的呢,一门心思要下去,说他很多同学都去了,他要听从指挥,为农村建设做贡献。”

“拦着,我听说电视厂那要招人,把你儿子送过去试试,不愿意你就哭。眼看着马上又要号召下乡了,在这个之前就把工作安排上。可别像前面东城那一户,俩老人就一个孩子,辛辛苦苦拉扯大之后孩子被弄到农村去,结果命没了,那俩老的哭得眼睛都瞎了,熬了没两年也都走了。”

“你看,原本好好的一家子,但凡是当年把孩子拦住了,也不至于一家子人全没了。原本挺好的老头老太,全都走了以后过不了两年,大家就把他们忘得干干净净的,连烧纸钱的都没有,你说难受不难受?”

俩婶子在那唉声叹气,听着里面的哭声越发的惆怅了起来。谁家孩子谁心疼,尤其是只有一个孩子的,孩子没了就等于要了父母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