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第4/6页)

和离不成,那就只能被休。

虽然被休也能参加科举,但到底名声不好听。

进入官场之后,想要升迁得够快,名声好的人自然比名声坏的更是容易。

柯良玉说完,伸手拍了拍甄英莲的头:“你就是想太多,顾虑太多,可这世上哪儿来那么多的两全其美?遇上为难的事儿,将两个选择摆在自己面前,将做出选择后将会遇到的最坏可能想清楚,然后看看哪一个自己更不能接受。”

“想清楚了就立刻做决定,做了决定就别瞻前顾后别后悔。”

柯良玉笑了下:“这世上哪儿那么多的两难抉择?不过都是世人为自己的优柔寡断想的借口而已。”

说完她便直接离开原地,找了个学生带着自己去了住宿的地方。

甄英莲站在原地沉默许久,也不知想通了什么,一直萦绕在她心间的紧张与惶恐瞬间消失无踪。

她长舒了一口气,心情轻松了不少。

虽然不可能如柯良玉所说那般,果断决定,绝不后悔——

事实上能做到柯良玉那种地步的人,这世上只怕也没几个。

甄英莲自己就做不到,但她还是从柯良玉的一番话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她没办法彻底抛开封氏给的压力,但她可以暂时摒弃封氏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可以不将封氏看得太重。

能达成封氏的心愿固然好,若是无法达成,她也不必委曲自己。

毕竟她未来还有几十年可活,怎么可以为了封氏抱孙子的想法,就赌上自己的婚姻和后半生?

想通之后,英莲当天就睡了一个好觉。

睡得好了,英莲学习起来效率更高,进步也比之前更迅速。

原本还有些担心英莲的老师们见状,全都松了口气,几次考试之后,直接告诉英莲,按照她如今的水平,哪怕之后再无进步,她也绝对可以在下次会试得中进士。

英莲听完,狠狠地松了口气。

……

光阴如白驹过隙,眨眼已经消失无踪。

过了年,很快就到了会试。

这段时间,女学、国子监与寒山书院一起考试十几次,但如简惠贞之前所言那般,国子监与寒山书院的成绩虽然有所上升,但在女学那些学生的飞速进步下,仍旧很快就被超过,甚至碾压。

甚至于,乡试之时压了甄英莲一头的那位寒山书院的考生,在三所学校联考之后,不过第三次就直接被甄英莲的名字压在了下面,第四次则被傅秋芳超过,然后考试次数越多,超过那位考生的女学生就越多。

你以为那位考生懈怠了,成绩下降了?

可事实却是,那位考生在寒山书院的排名一直稳如泰山,从来就没有从自己班级掉下去过,因为太过努力,他还超过了好多备考多年,想要参加这次会试的举人。

但……

据说那位考生每次看到名单,都会自闭一次,然后再次努力,再考试,再自闭。

但他的努力也没有白费,至少原本并未打算参加这次会试的那名考生,如今的成绩得到了寒山书院院长的肯定,说是只要参加必然榜上有名。

那位考生几乎喜极而泣,然后放弃了这次会试。

其他人不解,那位考生却回答道:“我总觉得女学里面卧虎藏龙,指不定再考试几次,还会有人名次超过我,到时候我就算考中了贡生,等到殿试的时候只怕也会落到同进士的位置。既然这样,我还不如按照原计划多学习三年,这样也保险。”

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位考生一般清醒的头脑,很多考生都想要博上一场。

但最后的结果嘛……

会试的成绩很快下来了,女学考生只要是参加了这次考试的,八成榜上有名,前十名同样被占据一半,不过这次,前三名没有一个女性考生。

第一名是来到京城之后,便直接进入国子监苦读的甄英竹,第二名是寒山书院的一位考生,第三名则是江南的明德书院的考生,而女学第一名甄英莲,只是第四而已。

可这样的成绩,却根本没人敢嘲笑。

毕竟从第四名开始,一直到第八名,全都是女考生。

女学的名声,再一次传遍了整个京城。

这次考试,女学一共有将近五十位考生报名,录取的二百多名考生中,女考生占据了足足六十席位——

四十个女学考生,二十个其他地方进京赶考的女考生。

让人震惊的是,这六十个新晋贡生竟然全都准备参加之后的殿试,完全没有考虑到成为同进士的可能。

毕竟这六十位女贡生中,有不少人名次靠后,就算之后会试结束后玩儿命地学,也肯定会有不少人成为同进士。

但……

没人在意。

殿试报名的女贡生,一个不落。

这样夸张的比例,几乎让所有人都说不出话来。

但林柳在看到这个数据后,却笑弯了眼睛。

她原本以为,想要等到朝堂女性官员的数目超过五十,只怕还要等上好几届会试,但如今不过第一届,这些抓住机会的女性就拼尽全力从泥潭里面挣扎出来,成功踏上了往金字塔尖攀爬的第一步。

林柳心里有无数的想法,只是碍于朝堂之上女性官员的数目太少而不能贸然提起,但如今,她看到了希望。

殿试一如既往,只考一天,几天后就公布成绩。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英莲的名次成功从第四名爬到了第二,与甄英竹的名字并列在一起,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等知道两人是姐弟后,此事很快传扬开来。

甄英莲与甄英竹两姐弟的名字,也很快随着报纸传遍了整个国家。

甄士隐比报纸还要先一步得知消息——

在考试成绩出来之后,朝廷就将会试与殿试的成绩随着邸报一并发往全国各地,姑苏当地的官员知道之后,便敲锣打鼓地带着这个消息登上了甄家的大门。

甄士隐喜不自禁,给了官差不少赏银。

封氏也高兴,但她的关注点更集中:“英莲既然已经考中了进士,便可以嫁人了吧?我是不是可以上京,开始为她与英竹二人寻摸婚事了?”

甄士隐脸上本来带着笑,此刻却笑不出来了:“两个孩子年纪还小,想什么时候成婚就什么时候成婚,你着急什么?”

封氏张了张嘴,到底没有说什么。

但看她眼神,却能发现她并未打消这个想法。

好在她向来以夫为天,甄士隐不同意,封氏绝无可能独自上京。

甄英莲与甄英竹两姐弟从信中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两人既然已经考中进士,自然就不能再住在国子监和女学了,到翰林院报名之前,两人便托贾敏帮忙寻摸一个小院子买下,如今两姐弟住在一起,每日还能一起上值,有人陪伴,倒也不觉得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