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翻脸

以下的这些内容都是我当时的翻译,或许会有翻译不透的地方,但这也是我当时唯一能看出来的一些东西。

文言文跟现代文不太一样,通常一句很简单的话,想要翻译过来就会很麻烦,因为文言文中的一个字往往就代表了好几个字。

下面的内容不少地方都是我翻译过后照着我的思路添加的,算是一些不知对错的答案。

※※※

“北海金丝,书其大道,南鱼之须缝帛,葬于阳眼,宝可永安。”

※※※

我用北海所产的金丝书写(应该是绣制)所谓的大道,再用南海生活的鱼胡须缝制丝帛(是不知品种的鱼,这里并没有明确说出鱼的名字)。

将这丝帛埋藏在阳眼处(不是阳齾之地就是聚阳之地),这丝帛自然会很安全,不会被外人破坏或盗窃。

※※※

“宝不可消也,道不可失也,天地存也,长生亦存也。”

※※※

这宝贝不能消失,道也绝对不能消失,(这个道是指天道或是长生之道,或者就是这内容中所说的还阳术法。)

天地存在,长生自然也就存在。

※※※

“弟子曾曰,长生何在焉?”

“答曰:天不知几万丈也,地不知几万丈也,天地之大,谁人明也?彭祖寿八百,清扬寿三百余,师寿一百余而成仙,既可长寿,自有长生之道。”

※※※

我的弟子曾经问过我:“长生在哪里?为什么我没看见过?”

我回答他:“天不知有几万丈高,地不知有几万丈深,天地的大小,谁能知道明白?彭祖活了八百岁,清扬(这人我到现在都还不知道是谁)活了三百多岁,我的师父也活了一百多岁成仙了,既然可以长寿,那么自然有长生之道。”

(左慈寿数究竟有多少,不少记载都有不同的地方,但在葛玄这左慈亲传弟子的记载中,左慈是活了一百多岁而羽化成仙,那么还是跟一百三十多岁的那些记载较为吻合。)

(注释:彭祖,真名彭铿(keng第一声),陆终的第三子,自尧帝所在的时期出生,经历了夏朝跟商朝,寿命八百余岁,又有“长年八百,绵寿永世。”的传说。)

※※※

“弟子曰:此道何求焉?”

“答曰:王禅老祖曾曰:因凡胎之故,人不能长生也,死复还阳,脱其凡胎,得其大道,自可长生焉。”

※※※

弟子问我:“这长生之道怎么去寻找?从哪里可以得到?”

我回答他:“王禅老祖曾经说过,因为肉体凡胎的原因,所以普通人不能长生不死,但死复还阳之后,脱离肉体凡胎,得到长生之道,自然能够长生。”

(注释:王禅老祖,真名王诩(xu第三声),号玄微子,为春秋时期的世外高人,千古留名的纵横家鼻祖,还是谋略家,思想家,兵家的代表人物,后隐居清溪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也称鬼谷子,擅长的东西极多,风水术数,观星卜算,兵法谋略,修身养性,祛病延寿,就因为他懂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杂,几乎无所不窥无所不学,后人有尊称其为“万圣先师。”)

※※※

“弟子曰:人死为尸,魂之归地,此乃天道,还阳之术,如何施之?”

“答曰:人死为尸,以阳为阵,使尸化齾,自保肉身不亡,魂之归地,此乃笑耳,以阵养其三魂,以阵养其七魄,收之入玉则成。”

“施术者活,则魂魄活,施术者死,则魂魄死。”

“三载春秋,施之术法,魂入阳齾,魄入阳齾,死复还阳,只需三载焉。”

※※※

弟子问我:“人死了就会变成尸体,三魂七魄归于地府,这便是天道,还阳的术法,又该怎么施展呢?”

我回答他:“人死了会变成尸体,以阳为阵局,(这里无法解释,阳气,聚阳之地,阳齾之地,还是其他的特殊符咒,我根本猜不到),让尸体化作阳齾之孽,自然就能保证他的肉身不会消亡,三魂七魄归入地府,这不过是个笑话罢了,只要在归入地府前,用阵局养他的三魂七魄,收入玉中即可。”

(这里所说的玉我猜不到是哪种玉,是加工的还是没加工的?这点我解释不清楚。)

“施展法术的人一直活着,那么这养着的魂魄自然就会活着,如果施展法术的人死了,那么这魂魄必然就得魂飞魄散。”

“三年之后,施展法术,让三魂七魄进入已经化作阳齾之孽的尸首,死复还阳,只需要用三年的时间。”

※※※

“弟子曰:此乃大道焉?”

“答曰:否也,此乃违道,必遭天诛。”

“师于泰山北巅羽化之日,曾曰:死乃道也,魂之归地亦乃道也,还阳则违道也,亦天地不容也,余悔之晚矣。”

“余问曰:长生何在?”

“师答曰:长生在道,长生在道……”

※※※

弟子又问我:“死复还阳,长生不死,这是大道吗?”

我回答他:“这不是大道,这是违背天道的事,必然会遭到天诛地灭的大劫,或是报应。”

“我的师父在泰山北的山巅羽化成仙,羽化当天,他曾经给我说过:死亡乃是天道所规定的事情,人死后,三魂七魄归入地府也是天道所规定的事情,还阳则就违背了天道,是天地不容的事,我悔之晚矣。”

“然后我问我师父,我问他:长生不死到底在哪里?”

“师父回答我:长生就在道里,长生就在道里。”

(这个部分奇怪的地方有两点,第一,左慈所说的“我悔之晚矣”,究竟左慈公是在后悔些什么?难道他用过这种还阳的术法?第二,左慈最后给葛玄的回答,更是莫名其妙,长生就在道里,这所谓的道,是天道还是?我猜不到。)

※※※

小佛爷见我脸色变换个不停,他也没急着跟我说话,笑呵呵的吃着饭菜,时不时还举着杯子跟大牙他们碰一杯。

“小佛,这个……”

“你别急啊,你再把盒子里的那地图看了。”小佛爷往嘴里塞着炝锅鱼,口齿不清地说道。

闻言,我愣了愣,下意识的把头低了一下,将目光放在了先前装着金丝玉帛的檀木盒中。

只见盒子底部还有一张薄薄的丝绢,真的是薄如蝉翼,看见这玩意儿的时候我眼珠子都看直了。

“这不是近代的东西吧……”我小心翼翼的把丝绢拿到手里观察着,小佛爷点点头:“好像是唐朝的东西。”

“好家伙,光是这丝绢就能值不少钱。”我咧了咧嘴,手里的丝绢不光是薄,而且还极有韧性,这种丝织手段估计现代都无法达到。

在丝绢的正面,画着一副普普通通的山水图,但在这副山水图中却有几个地方是明确用墨水点出来的,很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