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第2/2页)

太子自己不想枪打出头鸟,所以就蛊惑着褚厉去。

递上去的折子写了谁的名讳,怕是也只有皇上一人知晓,到时候太子只要糊弄过去,想着褚厉不会追究这事也就过了。

他这是想一箭两雕啊。

褚厉睨他一眼,像是看出他的想法,却是笑了声:“他是想一箭三雕。”

谢明泽:“还有一个?”

褚厉的视线在他身上绕了一圈:“我得罪皇上得罪二皇子,必定会自身难保,你为亡夫报了仇之后这姿容在京中需要寻求庇护。我失了势,二皇子被贬定会报复回去不会放过你,你到时候只能另求庇护,而他这个太子,自然是最佳人选。”

谢明泽咂舌:“感情这还等着我投怀送抱呢?”

这兵不刃血就连拿下两血还白得一美人,太子这是当世上都是傻子不成?

褚厉自然不会放任太子得到这么好的事,太子既然想逼皇上亲自审理,他就让他求仁得仁,只是最后却需要有些地方不太一样罢了。

褚厉当时直接应了太子,让太子尽管去准备。

太子没想到褚厉这么好忽悠,等回去后,立刻就让人联系那些臣子们,一起写了一封请命书的折子,只是最后却只有九皇子的名讳,没有太子的。

只是太子不知道的是,递进宫的折子送到御书房的途中,小太监莫名脚下一个踉跄,竟是摔倒了,他吓得脸色惨白,迅速跪下来,这是反射性地动作,等没听到任何人的声响,赶紧扭头看了眼四周,发现这里空无一人。

小太监松口气,赶紧将折子上不存在的灰尘用袖子抹掉,重新摆在托盘上,再用东西细心盖好后,这才匆匆往御书房去。

直到他离开后,假山后的角落里,另外一个眼生的小太监手里拿着一道折子,翻开看确认无误,很快揣好,低着头匆匆离开。

褚厉得到办妥的消息挥手让厉四离开,他这些年虽然在外,却在离开前已经安排了几个心腹在宫里。

这些年从未联系过,可等有用的时候却是一把最好的弓箭。

就算太子最后知道也无妨,从去过睢淮还清欠太子的,他也不愿再与太子演所谓的兄弟情义。

一个本就无心无义,一个本就心知肚明,何必再逢场作戏?

太子这次找的几个都是老臣,在朝堂上很有话语权,第二日早朝上,再次请命,请皇上彻查这件事。

褚寅帝一张脸铁青,低着头瞧着大殿上跪着的一众臣子,视线扫过一排第一个的太子,想到昨日看到的折子,无声冷笑:他倒是生了一个好儿子,为了打压老二坐稳太子之位,倒是连伙同臣子请命这招都使出来了。

等下一次,是不是要逼他禅位让贤了?

褚寅帝越是怒极,反而笑了出来,最后直接准了。

太子轻轻松口气,只是父皇这次似乎答应的有些快,可想到父皇肯定是因为老九这次在睢淮立了功若是反对,到时候老九用功劳请命依然只能同意,所以干脆就应了。

两日后,褚寅帝亲自审理了二皇子这事,给胡氏也是给百姓一个交代,不过到底是皇子,最后只说是胡商与二皇子之间有误会,下人们替主子出头这才打了起来,本只是给个教训,谁知却造成这个后果。

如今胡商尸体还未寻到,只能暂时当成失踪处理。

可二皇子的确做错了,褫夺亲王封号,贬为睿郡王,禁足三月。

此消息一出,整个京中都震动了,毕竟这还是头一次因为一个平民却能撼动一个皇子,夸赞皇上圣明的声音此起彼伏,也为褚寅帝博得一番好名声,让褚寅帝心头的气稍微轻了一些。

除此之外,对九皇子的夸赞也不少。

这让太子有些不爽,却也知道这事名义上是小娘子求到九弟那里,百姓们只知道是九弟最先的,不过为了不让父皇记恨他,老九虽然得了百姓的名声却失了父皇的心,怕是父皇更加厌弃老九。

事情了解之后,褚寅帝早早就回宫了,留下几个臣子们以及褚寅帝身边的大太监,大太监看了眼太子,无奈没什么诚心道贺:“太子殿下当真不愧仁义之名,为了百姓的冤屈,不惜连同臣子们为其请命,此番心意让百姓们感动,也让皇上颇为感慨,直言殿下当真是长大了,能独当一面了。”

说完,不再看太子愣住的模样,心想太子演得还真真的,那联名折子不是太子打的头阵?可把皇上气坏了。

太子直到人走了还没回过神。

几个老臣子颇为欣慰,也纷纷上前夸赞太子一番。

反倒是褚厉这个本该是主角的,站在角落,不知何时已经离开了。

太子:??

直到终于打探到事情真相,得知请命的折子是他带头请命而非他以为的厉王时,太子差点一口气窝在心口上不来气。

谢明泽听到太子接下来几日都称病不敢上朝后笑得歪在床榻上笑得肚子疼。

太子到底哪里来的自信觉得他想算计谁就真的能算计到?

只是现在二皇子这边是清了,可他这身份可怎么办?

这怎么换回来?总不能一直顶着女子的名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