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商议(第2/2页)

周弘殷从未打算过纳权臣女儿进宫,一来担心有外戚弄权,二来他年纪大了,事情也多,实在不耐烦同小姑娘多说闲话,况且比起相貌,那些个权贵人家的女儿还未必有宫人生得好。

最要紧的是,他从来都不是贪图女色之人。

想了一圈,周弘殷却是怀疑起儿子来。

自己传出这样难听的名声,最后得好处的,不用想就是太子周承佑。

天家无父子,自从周弘殷屡经重病之后,再对上太子,就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前一阵子他有所转好,甫一醒来,就发现朝中许多要紧事项被儿子先抓了主意,那主意还与自己的想法截然相悖,登时勃然大怒,才能多喘几口气,就把不少东西拨乱反正,又叫儿子好生回自己属宫闭门思过,认真向学,莫要整日胡来,把朝政搅得一团乱。

只是表面看起来朝堂终于回归正轨,可周弘殷清醒之后,又吃星南大和尚的药,日渐精力充足,慢慢接回手,却是发现自己病时这一段,中书也好、京城也罢,已是有许多地方都安插上了太子的人,甚至有不少原本对自己忠心不二的,也纷纷将效忠的对象里添了“周承佑”三个大字。

虽然太子乃是储君,天生就要接自己的位子,下头人为其效力实为天经地义,可周弘殷越看越觉得心惊胆战,几乎寝食难安:他还有多年好活!这儿子的动作也急得太过难看了罢!

因心中许多不满,周弘殷索性寻了几个错处,叫儿子老实待在属宫当中闭门思过,无事不要外出,另又每日认真跟着星南大和尚吐纳呼吸、打坐练气,又一日三回吃丸药。

只是儿子可以放在一边叫他好生凉快去,同儿子有所往来的人,却不能这般一样对待。

纵然看到中书送往江南西路的诏书中盖了太子监国的大印,也知道郭家这一门,尤其郭保吉同郭骏,必定同自己儿子有所勾结,可事情到了头上,依旧不能不任用。

周弘殷憋着十分的不满,拖了两日,晓得再拖不下去,又听得翔庆府中次第有消息送回来,一日急过一日,只好叫来翰林学士吩咐诏免郭保吉江南西路监司一职,又任其为平西大将军,接管翔庆府军务,即日上任,着宣州知州杨其诞接手一应事务。

再给郭保吉之子郭安南加官,转职学士院中任差,另赐其次子郭向北入国子学资格。

诏书发得出去,周弘殷才松了口气。

沈轻云的事情叫他更生了几分警觉之心。

从前大魏也不少被掳的臣子,泰半都叛国了,今次沈轻云深陷敌境,还能立下如此功劳,除却他本人品行的缘故,最要紧也有一点,就是他只一个女儿,那女儿已在宣州,如果不设法立功。

由此推想,郭保吉只有两个儿子,他自家去了翔庆,剩得子嗣在京中,一个升官,一个进学,都深得天家照应,做爹的难道还敢不认真效力?

当真有了什么问题,妻、子俱在京中,想要拿捏,也更为容易。

***

郭保吉虽不知道京中什么时候才能来消息,心中却早已有了底。

他脑子里全数挂着翔庆的事情,日日都在舆图上列兵排阵,又推演军情,又计算兵力,短短几天功夫,就已经设计出七八套反客为主的方案。

上头人心不在焉,从原来时时都在忙圩田堤坝事,转为日日都在宣州城中,难得才跑一次小公厅,下头的人自然都看得见,只是却没有一个人在意。

郭保吉在小公厅本来就是个摆看的存在,他被裴继安请出去走访各处衙门,又巡视堤坝、圩田,除了为了给他露脸的机会,最要紧是不要叫他太多空闲,时时想着做出点事情来,此时他将注意力转开不去多管,一应进度不慢反快。

等到进得七月,京城再度来人,换了一个宣旨的黄门,这一回却没有给郭保吉抗命的机会,旨意里用词十分郑重,乃至护送的侍从与兵丁都送了过来。

郭保吉领命之余,也察觉出几分不对来,不免生出几分微妙之心来。

他外出征战多年,头一回接到这样奇怪的旨意,还未上阵,便给自己妻儿封赏,由不得他不去多想。

然而这种时候,再想也没有什么用,他起身接了旨,又细细看了一遍,见得要把圩田、堤坝事交接给杨其诞,倒是一下子就变了颜色。

虽然后头料到自己多半要去翔庆,将大部分精力转移开了,可三县圩田毕竟是郭保吉付诸了许多心血的,更是他亲眼见得一砖一木垒叠起来,一竿一线量测出来,想到转给杨其诞之后,其人多半不但会立时叫停,还会设法给自己泼黑水,他就十分恼火。

将旨意放好之后,郭保吉急急让人把裴继安叫了过来,将自己的新差遣说了,又道:“而今陛下要将三县事交由杨其诞管顾,又着我即刻上任,我这一处再如何拖延交接,最多也只能拖个两三日,届时圩田当要如何才好?”

裴继安却是不慌不忙,道:“眼下圩田、堤坝俱已成形,只有水柜尚还在建,不过各处村镇都晓得水柜要紧,便是衙门不去催,他们自己也会急着修好的。”

两人正说着话,外头杂役忽然敲门进来道:“外头谢公子来了,说有要事想同监司与裴官人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