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汇报(第2/2页)

“修路、修建学校等等看似花钱,但实际上却是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临海市区修出了四通八达的柏油马路,方便我们生产的货物及时运输出去,也为那些来临海市批发进货的商人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服务。修建学校可以为我们的工厂与工农兵大学培养更多的人才,拥有技术的工人能直接影响到生产,而工农兵大学培育出来的人才能为将来的生产提供价值不可估量的技术服务。”

“总结起来,临海市市政府的发展心得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挖掘各地优势,充分发扬各地产业优势,以经济带动工业、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多个行业发展,再以各行各业的发展反哺经济,最终以经济推动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虽然很多主意都是叶知秋给出的,但林国栋亲自参与了临海市发展的全程,他出的力不比叶知秋少,甚至有很多事情都是叶知秋只负责动动嘴皮子,林国栋跑前跑后去落实,故而这会儿向首都来的领导汇报时,林国栋只是一开始有点慌,待切入正题后,他心里就有底了不少,等讲到最后时,他的状态那叫一个淡定。

高层来的领导听完林国栋的汇报,笑了一声,点头说,“着重发展经济,以小经济带动大经济,再以经济促进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确实是一条很不错的路。依照目前的状况来看,临海市的路子走对了。不过你们市政张口闭口都是谈经济,那让财政局的叶局长谈什么?我如果没记错的话,你们俩是夫妻吧。”

林国栋:“……”

叶知秋:“……”

两人齐齐点头,对视一眼,谁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话题突然就转到了这个方向。

高层来的领导似是看懂了叶知秋脸上的复杂,他笑着说,“叶局长,你爱人大讲特讲经济,你打算讲点什么?总得讲点同经济不一样的东西吧。”

叶知秋忖了忖,心里灵光一闪,猛然抓住了一个她觉得十分不错的切入点——科技。

“领导,市政的林市长讲了经济,是因为经济带动市政发展,市政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我们财政肯定不能讲经济了,不然就成了复述林市长讲的那些内容,我们财政决定讲讲驱动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科学技术。”

“我个人一直都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第一生产力。临海市的经济能发展起来,离不开各大工厂与企业,这些企业与工厂能发展起来,离不开站在他们背后的科学技术。”

“临海市的光明奶糖为什么能把其它厂子生产的奶糖比下去?为什么在光明奶糖之后又涌现出很多的奶糖,可光明奶糖一直都是翘楚?因为光明奶糖背后站着的,是我们临海市从姑苏学院挖来的一整个研究团队。”

“光明奶糖真正的倚仗是这些研究食品的科学家们不断地做试验,从软硬度到口感等多方面调配出来的秘方。如果拥有配方但没有工人,我们生产不出光明奶糖来,可如果没有配方,就算工人再多,我们照旧生产不出光明奶糖来。”

“大元汽车厂同样如此。如果没有站在大元汽车厂背后的那些科学家,我们研究不出比意呆利的救护车还要好的避震技术。还有正大食品厂、纺织厂等等,每一个能为经济带来助力的工厂,背后都站着一个掌握着科学技术的团队。”

“如果没有这些科学技术的加持,临海市内的企业与工厂就会失去极大的核心竞争力,这些企业与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就会失去其不可替代性与优越性。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些科学家站在背后默默无闻地贡献技术,临海市能做到的东西,其它县市同样能做到。”

“说一句我觉得僭越的话,我知道我们国家正在进行一场□□运动,我也亲眼目睹很多科技工作者正在农场里、牛棚中受苦,有些人罪有应得,但也有些人是真的被无辜牵连了,我希望国家能够重视这些掌握着科学技术的人。”

“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就应当是圈层明显的,有人负责科学技术的演技,有人负责农业生产,有人负责工业生产,大家各司其职。我们希望人人平等,但每个人接受的教育、掌握的能力都不一样,谈什么平等?”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胜任所有工作,老农民造不出飞机大炮,科学家行。如果科学家去学老农民种地去了,那谁来研究怎么造飞机大炮的问题?我觉得,临海市之所以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脱贫致富,根本原因在于各司其职,大家都进入了最适合自己的岗位,都能贡献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而非盲目地追求平等。”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只要将自己的优点发挥出来就好了,每一块土地都是不一样的,只要政府选择因地制宜的发展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