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后娘(八)(第3/4页)

这打糍粑是过年必备的活动。家里有个石头做的石槽,将糯米蒸熟之后,就用两个木头做成的棒槌打。一直打到糯米成粘状,看着火候差不多了,就可以将糯米拿起来,趁热用手捏成一个个小团子,然后用工具将团子压扁,再用雕刻了花纹的木雕,沾了红蓝二色染色水,在糍粑上面按上花纹,这糍粑就算是做成了。红色喜庆,蓝色好看。

因为这个时候家里面也没有太多粮食,所以糍粑都不如往年打得多,以前要打很多糍粑,家里的男丁都要上阵,这可是个很累人的活计,大冬天的都能打出一身的汗水。

如今家里就爷爷奶奶还有和香,和香扛着棒槌,和爷爷一起打,奶奶就活糯米团。

这石槽在农村的名字叫粑槽,就是专门用来做糍粑的。

和香虽然有一把子力气,但是这棒槌很重,每打一下,就会耗费不少体力,越到后面,不仅仅是没什么力气了,就连双手都举得很酸,扬起都困难。

爷爷虽然还能打,但是年纪毕竟大了,这样的力气活,和香不让想爷爷独自做。

棒槌打在糯米上的声音是很扎实的,老远都能听到。

就在爷孙打糍粑的时候,院门口出现了一个身影。

“叔,打糍粑呢?”

打糍粑的声音因为这道声音的出现,短暂地停了一下。

和香的目光朝院门扫去,是林知秋站在院子门外。

和生停了一下,道:“是啊,快进来吃糯米团子。”

奶奶也招呼林知秋,“知秋,快来吃一碗糯米饭,蒸子里面还有糯米呢。”

林知秋走进院子来,笑道:“那我可算是赶上了。”

自从林知秋将和香从山上背下来,后面又因此承受了不该承受的非议之后,奶奶就对这个小伙子格外的喜欢。能招呼他吃糯米饭,就能看出来。

奶奶站起身,准备去给林知秋盛一碗糯米饭。这个时候,吃糯米饭,就光吃糯米饭,都很香甜。很多人家还打不起糍粑呢。

林知秋连忙笑道:“婶婶,您别管我了,我自己去盛点。”

奶奶也没有将他当外人,就笑道:“那你自己去盛。”

林知秋走进了厨房,很快就走出来了,也没有拿碗,手上捏了一个小小的糯米团子。

奶奶见了,不太满意,“你怎么就吃这么一点?”

林知秋笑道:“我刚在家里吃了饭出来呢,谢谢婶婶,我就尝个新鲜。”

奶奶听他这么说,也就不劝了。

林知秋几口就将手上的糯米团子给吃了,然后走到了和香身边,道:“来,和香,我替你一会儿。”

和香真是累出了大汗水,不过久了之后,倒也习惯了,没有最开始那样吃不消。和香停了停,对林知秋道:“不用,小林叔。”

林知秋将她挤到一边,“你休息一会儿吧。”

和香见他坚持,也就没有再说什么,将棒槌给了他。

林知秋这个名字虽然很文秀,林知秋长得也确实很清秀,但是他毕竟是一个成年男人,力气当然不是和香能比的,和香之前打,因为力气不大,所以糯米要打很久,才能达到合格,但是林知秋一来,三下五除二,就将糯米给打好了。

和香就帮着奶奶团糯米团子,有林知秋帮忙,糍粑提前做好了。

林知秋走的时候,奶奶还拿了两个最开始做出来的,还没有完全硬化的糍粑让林知秋带回家。林知秋本来就是义务帮忙,不想要,但是拗不过奶奶一定要给他,林知秋知道,盛情难却,若是他一定不收,反而伤了奶奶的感情,只好收下了。

等林知秋走后,和香帮着奶奶收拾粑槽,奶奶一边洒水,一边道:“知秋真是个好孩子啊。”

和香心里也赞同这样的说法,林知秋可不是好吗?人家以后前途无量。

奶奶继续说道:“就是不知道,这孩子怎么这么大年纪了,还不结婚。”

和香也不知道,她静静地听着。

奶奶看了和香一眼,心里感到很遗憾,若是和香没有嫁过一次人,这林家小子简直再合适不过了。可是现在,和香已经是嫁过一次的姑娘了,就算是黄花大闺女,人家林家也肯定是看不上的。

奶奶觉得可惜得慌,不住地摇头。

和香倒是不知道奶奶心里在想什么,她也知道自己现在名声不佳,而且目前也没有想过嫁人的事,所以根本就没有往哪方面想。

倒是林知秋回到家之后,从兜里将那两个糍粑给掏了出来。

这年成,虽然和家村比其他村要稍微富裕一点,但也不是可以随便就送人两个糍粑的程度。林母看着这两个扎实的白糍粑,上面还沾了红色的花纹,看着喜庆极了,就问了一句,“这谁给的?”

林知秋不会说谎,也没有想要将这件事瞒着,就说道:“三婶给的。”

“三婶?”林母愣了一下,才问道:“和香的奶奶?你上她家去做什么?”

林知秋就说道:“我在外面,看到他家在打糍粑,就进去帮了忙打了,走的时候,三婶就给了我两个糍粑。”

若是别人家,帮忙也就帮忙了,也没有什么,林母反应也不会这么大,可是偏偏帮忙的是和香家。现在林母真的是一点都不想儿子和和香扯上什么关系,一听,顿时发怒。

“我不是跟你说过,要离和香远一点吗?家里这么多事情,你不伸手帮个忙,别人家的事情,你倒是热络得很。”

林知秋也没想到林母会因为这样的事情发火,他知道顶嘴的下场只是会更加激怒他娘,干脆就闭口不言。

到底是快要过年了,林母也不想家里闹得不愉快,忍了忍,还是没有再说。

和家村一片喜乐洋洋,赵家人也差不多如此。只除了赵老柱家。

前不久从和家要回来的两块五毛钱,来娣不敢乱花,只买了五毛钱的猪肉,好过年的时候包一顿饺子。

至于什么炸年糕这样的事情,赵家根本就没有粮食做,这个年过得格外的冷清。而且赵家虽然有两个女儿,但是两个女儿被来娣弄烦了,都已经好几年都不回家拜年了。

家里还是没有柴火,冷冰冰的。

这天,村里到处都洋溢着油香、芝麻香,赵家人早上还是吃了一顿煮红薯。这红薯吃多了之后,就腻得慌,而且肠胃还一直不舒服,一直打屁。这要是出去吃酒席,一直打屁,可就要闹笑话了。到了年关,酒席也变多了。只是赵家穷得叮当响,想要去吃酒席,就得送东西。想要蒙混进去吃一餐可是不能够的,主人家就站在门口,你手上拿的是什么,人家看得一清二楚。赵家现在也没有什么好送人的,粮食是不敢送的,自家吃还不够呢。

所以往年去混酒席吃的事情,今年没有发生在赵家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