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嫁妆的用处(第2/4页)

张氏虽然觉得当家的说得有理,但还是有几分不解,“可是儿子就是因为早些年咱们俭省才能供他读书考秀才啊!虽说如今我们家的家底厚了些,但俭省总不会错的,银子花了便不是银子了,往后我们还是要俭省着送他去考状元!”

陈礼忠:“……”

陈礼忠恼羞成怒道:“你这婆娘,儿子都说了此番他考中举人,县老爷和各位乡绅、同窗都送了议程来,再有官府的赏银,进京的钱粮已经够了,让咱们平日里该吃吃该喝喝,保重身子骨后头才能享福。”

“至于往后的银钱,今年不是一口气养了十亩地的稻田鱼吗?将我们家所有的上等水田都用上了,放的鱼苗也多了好些,老大也天天去割草精心伺候着眼看着年底就能收了,卖出去又是一百多两。”

“爹也说了今年这些钱都紧着咱儿子用,留着给他去京城,再加上在老宅养的十几头猪和一大群鸡鸭,也能有几十两进项,还有家里这些年攒下的,我们两个的私房这加起来都有三百多两了,再加上他自己攒的,还不够啊?”

说到这里陈老大也来气了,怒道:“儿子自中了秀才之后每月还给你二两家用你是不是都攒起来不花啊?”

“这事要听儿子的,村东头的赵老头家够俭省了吧,逢年过节肉也不舍得割油也不舍得买,你看他们家大人小孩饿得走路都打颤,买地了没有?起新房了没有?”

张氏语塞,“我,我这不是为了两个儿子嘛!攒一年有二十两呢!要在以前我们家辛苦三年也就攒这么多,若遇上了荒年还要倒贴。”

“再说了这钱够儿子在省城一个来回的了,再有老大,他这把年纪了还没个后,可不得为他打算打算?还有咱荷花,眼见着也要说亲了但嫁妆还没有着落呢。”

不过张氏想想觉得当家的说得也有道理,可不是因为他们有个好儿子,才能享这许多福。若是没有三儿子,她们一家子都还挤在老房那几间屋子里喝稀粥呢,哪有今天的好日子,儿子不但中了举人,还娶了嫁妆多的媳妇……

“对了当家的,你看了三媳妇的嫁妆没有?满满的六十六抬都插不进手,就比先头的大刘氏少了两抬!但是单子比先头的更长,首饰匣子更是金光冲天,实打实的刚才搬的时候钱树两口子差点就把腰给折了!”

陈老大瞪圆了眼,“钱树怎么去搬我们儿媳妇的嫁妆?”

张氏解释道:“那不是因为要把嫁妆箱子理一理,在后罩房那边腾出几间屋子来嘛,不然下人们都不够住了,他们那一屋子的女人连个箱子都搬不动就让他去帮忙抬一抬,不然难道让你这个公爹去还是让她当家的咱儿子去?”

那的确更不像样,陈老大没话说了,叮嘱道:“这些嫁妆你可别碰,就让她自己收着。”

“这大户人家的嫁妆我哪儿敢管啊,”张氏叫屈,“连着先头那个的我都准备给她收着。”

陈老大点点头,可不是这个理,普通的乡下妇人嫁妆能有两抬就很得夫家看中了,可不管是大刘氏还是小刘氏,嫁妆都是论车的,满满的摆了一院子,这些东西他们老陈家可不能碰,没得让人戳脊梁骨。

这世间风俗和朝廷律法都规定了女子的嫁妆为自己所有,待去后分给子孙的,若是没有子孙则要返还娘家。

所以谁家要是敢打儿媳妇嫁妆的主意,不说亲家不同意还会坏了名声,连累得整个宗族,整条村都娶不上好媳妇。

想到此处,他又不放心地仔细解释道:“老三娶的这两个媳妇啊,带的多是浮财,田地不多,先头那个去的时候都商议妥了,她的嫁妆就分给慧姐儿和康哥儿这两个孩子,这是咱们亲孙呐。”

“后面娶的这个就分给她自己生的孩子,也是咱亲孙,如此两边就都差不多,他们日子也安稳。”

顿了顿,又说道:“你别看这两个嫁妆都多,可是将来老三谋官的时候用的银子也多,先刘老太爷就用尽了刘老太太的嫁妆,后补上的,刘家这次结亲也是有这个意思。”

张氏沉默了,半响道:“我也不是那等恶婆婆,只要他们好好的,不会为难她的。”

陈老大也是沉默了,埋头抽了几口烟,嘴一张,吐出了泛白的烟圈。

******

刘玉真也在考虑着嫁妆的事,她是填房又和原配刘玉珠是一家子,明面上嫁妆的数量就不好越过。刘玉珠的是八十八抬,嫡长孙女公中出了四千两总共六千多两。

刘玉真虽然是嫡幼孙女但她情况特殊,也给了这个数,再有母亲曾氏、亲朋故旧、姐妹及京城外祖父家送来的十八口大箱子添妆,满满当当的达到了八十六抬。

抬出来的时候这些家具、日常用具、摆设、古玩、衣裳首饰、宅子、铺子、田地仆从等把整个县城都惊动了,那些因为大房孤儿寡母没人支应门楣而不想议亲的人家心中暗悔不已。

有这么多嫁妆娶回来做次子三子媳妇多好啊,他们分不了多少家产有个这么丰厚嫁妆的媳妇往后几辈子都不用愁了。

懂得的人不由得暗暗咂舌,“这比当年的大刘氏要强得多呢,举人老爷可真有福气!”

昨日晒完嫁妆之后便草草的收到了后罩房里,今天才有闲暇领着人收拾,都妥当了刘玉真让段嬷嬷她们都去打理自个儿的东西,自己怀抱着几个匣子回到了房内。

这些都是轻便贵重的,田铺契书、银票这些刘玉真准备自己收着,她略翻了翻京城那边有母亲给的妥帖人,外祖母也有照应所以不用操心,县城的大半都租出去了,等着收租子就行。

至于田地和庄子的收成都安排了妥当的管事打理,这些有成例可依的刘玉真都不打算动,她目前的重心是家庭生活,而且她没有点亮种田的技能树。

不能像陈世文那样能从古籍中找出“稻田鱼”这样赚钱的法子来,所以对手上固定产业的处理就只能往后推了。

正思量着桂枝怀抱着几个匣子走了进来,其身后是顾厨娘和郭家的,两人一前一后抬着一个箱笼。

“这是什么?”

桂枝从那堆匣子里找出一本新写好的册子递过来,道:“这是府里各位亲朋给您的添妆,您在家里也没仔细瞧过,嬷嬷便说抬来给您瞧瞧,这是单子。”

刘玉真打开略略一看,见都是金银首饰头面绸缎等,顿时来了兴趣,让她们一一打开,从中挑选了几套。

“外祖母、两位舅母还有表姐给的这几套都收起来,将咱们到了京城要用的,咦表姐给的这套可就是传说中的点翠?真漂亮!”

“是呢,”桂枝将匣子捧近了给她瞧,笑道:“在家里的时候几位太太也都是看呆了,不过不是什么‘传说中’的,是宫里出来的呢只有在京城才能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