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第3/3页)

“嬷嬷,”曾氏忽地反应过来,看着她远去的背影喊道:“你的意思是……”

徐嬷嬷停住脚步,没有回头道:“姑娘,我就在这陪着您,,咱们从曾家到了刘家,二十年了,若不能将您带回去,我又有何脸面见太太?”

……

屋外,烛光照不到的角落里,一个身着月白寝衣,外披白色狐狸皮斗篷的身影沉默着,一动不动。

刘玉真今日辗转反侧睡不着,于是便想着来和母亲一起睡,却不成想听到了这样骇人的事。

她紧握着披风的带子,沉默不语。

她不说话,身后那个紧跟着她,提着灭了蜡烛的灯笼的桂枝却是不能不说,她合上了张大的嘴,小声道:“姑娘,我们可要先回去收拾东西?”

“不用了,”刘玉真摇头,“我们不用收拾东西。”

“可是您明日就要启程了啊!”桂枝惊道,“这会儿再不收拾就来不及了,出门在外要带的东西多着呢。”

“我们不去京城,”刘玉真转身往卧房走去,“快,随我回去换身衣裳。”

桂枝紧跟上去,不解地问道:“姑娘,可是太太刚刚说要送你去京城啊,让德叔送您去,明日就启程耽搁不得,再晚族里就要把您送去给那什么知府做妾了。”

“我不去,我不去京城,”刘玉真扯下身上的斗篷,打开柜子随意取了一件旧衣裳,“我若是去了母亲就可能活不成了。

桂枝吓得手上的灯笼都掉了,“姑娘您这是什么意思?太太,太太……”

情况紧急,刘玉真也不换里衣了直接把衣服穿上,桂枝见状连忙过来帮忙,先是套上裙摆,接着给她系上汗巾子。

刘玉真快速地扣着上衣的扣子,“桂枝,你说我若是走了,母亲会如何?”

桂枝沉默了半响,猜测道:“禁足?”

刘玉真轻笑了一声,“母亲与父亲恩爱得很,十年前若不是我哭喊不休,恐怕母亲就随父亲去了。她这么多年一直待在刘家守寡,未曾改嫁一是因为刘家规矩,二就是我,这第三就是父亲了。”

“不,应该第一是父亲、第二是我、第三才是刘家的规矩。”

“母亲舍不得父亲。”

“她曾与我说,父亲是这世间少有的伟男儿,他们两个成亲那么多年一直琴瑟和鸣,从未红过脸,祖母几次三番催他纳妾都被他推了,一心一意守着母亲过日子。”

“连被祖母强塞过来,那般貌美的郭姨娘他都没看在眼里,若不是郭姨娘后来生了父亲的遗腹子,他们就是一生一世一双人。”

“母亲这些年对父亲偶有怨恨之语,但我知道她心里是放不下父亲的,好几次说过父亲在底下等着她。我若一走,去了京城过上好日子,她在这里便了无牵挂了。”

一个没有了牵挂的人,若是再被刘家欺辱逼迫,很容易就会做出傻事。或许不用等到之后,她一走母亲就有可能自尽,以营造出对她最为有利的环境。

毕竟她是刘家的女儿,不可能毫无缘故地被曾家收留,并安排、插手婚事的。

这个时代宗族的强大毋庸置疑,她们孤儿寡母在此面前不堪一击。

她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刘玉真穿好衣物,又披上一件黑色的灰鼠皮斗篷,提起刚刚掉在地上的灯笼点燃,“桂枝你躺床上去,盖住脑袋免得让人发现我不见了,记住我没有回来之前你千万不要乱动!”

“姑娘您要去哪儿?”桂枝急问道。

刘玉真推开门,抬脚迈了出去,声音渐渐远去,“去找一个,能帮我的人……”

刘府,很大。

近年来为了节省开支,也因为那些大小蛀虫,好些地方的灯笼都被撤走了,到了夜里的时候便显得尤为阴暗。

刘玉真小心地出了随园,到了外头遇上人便提前避让,若避不开的便回答自己是桂枝,替五姑娘到大厨房取点心的。

一路畅通无阻。

到了大厨房不远,她左右瞧了瞧见没有人便拐入了另一条路,这条路更为昏暗,行人几近于无,她提着不太亮的灯笼,一步一步走着,心也跟着沉静下来。

直到来到了客院。

这座小院位于大厨房不远处,是专门用来招待贵客的,她要找的人就在此处。

院内正对着门的那处屋内,亮着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