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第2/3页)

她眨了眨眼,弯眸笑道∶"你跟太子哥哥说,本宫会为他等门的,他若不回来,本宫就不睡。"

秦七愣了下,没想到平时在殿下面前极为孩子气,甚至有些小任性的太子妃,听见殿下不能回来居然没有生气,也没有责罚他的逾矩,反而还笑吟吟的说要等门。

哎哟,他们的太子妃怎么能这般的乖巧可爱,分明心智不比常人却如此的贴心可人,丝毫不逊于京城里任何一个世家贵女,难怪太子殿下平时疼.爱.她疼得紧!

"是,奴婢这就立刻回去向殿下复命!"

秦七见苏长乐已经捧起碗筷开始用膳,这才安心的离开东宫。

沈星阑的确是受了宣帝旨意,才会婚期尚未结束就立刻忙了起来。

假银一案他前便调查过,也早就知道幕后主使者是谁,只是前世他抓到的那个并非真正的幕后指使者。

前世他只懂得领兵打仗,以致于最后抓了个代罪羔羊,最后反而是沈季青揪出了藏匿于江南一带的真正犯人,立下大功。

他知道沈季青这一次也打着这样的主意,才会明面上和前世一样,一直往追错的方向追去,私底下却已派人到江南打探。

沈星阑知道,自己前世除了懂得打仗,其他方面几乎一无是处,若非宣帝铁了心刻意偏爱他,太子不会是他,江山最后也不会落到他手中。

若苏长乐不曾随着苏父回京,不曾和温楚楚一同被林皇后叫进宫中陪伴他与沈季青玩耍,那么他永远是被林皇后过于溺爱,不知天高地厚,沉迷玩乐,只懂得花天酒地的纨绔太子。

他不会因为好胜心作崇,想证明自己并非苏长乐骂得那么糟,一气之下随着舅舅去军中磨练,他可能连最后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沈星阑处理好事情之后,虽是归心似箭,却还是在宫门下钥的前一刻,才匆匆进宫。

回到东宫时,东宫寝殿灯火通明,金铜为座的烛台上,烛火摇曳,芙蓉花色的纱帐因火光染上一片喜色,榻上娇儿的袅娜有致的身影,孤零零地映在墙上。

软榻前的银钩上,挂着一盏巴掌大的宫灯。

苏长乐早已浴沐完毕,她只着一袭雪白的寝衣,靠坐在床榻上。

沈星阑一推门入内,见到的就是苏长乐坐在那盏宫灯下,就着烛火拿着针线,认真仔细的缝着什么。

"太子哥哥!"

苏长乐一听见推门声,立刻放下手中物什,抬头看到沈星阑那有接近前世的气质,不自觉地笑了起来,孩子气的跳下榻,扑进来人怀中。

他今日一袭玄色常服,上头绣着青竹,身上少了几分刻意外显的倨傲,多了几分儒雅冷峻,如玉一般雅致,倒有几分翩翩公子的模样。

沈星阑微微一愣。

苏长乐向来早睡,除了两人胡闹以外,这时间她通常已经睡下。她说为他等门,便真为他等门。

沈星阑刚回来,带着一身寒气,温香软玉一扑入怀,寒气尽散,心里前所未有的满足。

他将人稳稳接住,苦恼的"嘶"了一声,道;"孤还没换衣裳。"苏长乐不以为意的笑道∶"我再沫浴一次就好啦!"沈星阑摇头失笑,将人直直抱起,一面走向床榻,一面打趣道∶"哦? 那跟孤一块去浴堂沐浴可好?"

他眼中尽是调笑,眼里的笑意却在目光触及榻上小衣,陡然-顿。

苏长乐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立刻脸红着,挣扎着离开他的怀抱,手忙脚乱的将东西全都收到一旁柜中。

沈星阑看得清楚,那些小衣显然是初生婴孩在穿的。她显然很期待能有个孩子,就像前世一样的期待。当时的她也是这样,明明都还没怀上孩子,就已经开始替孩子缝制小衣。

她明明那么开心,最后却什么也没了。

沈星阑想到前世两人的孩子是如何没的,向来明亮的眼眸,蓦然掠过几许阴鸷。

就在他刚陷入一片阴郁,耳畔便传来小姑娘娇羞不已的噪音∶"好啊! "

苏长乐飞快地抬眸,看了眼他削瘦的下巴,低下头,面上热度更盛∶ "但是就只能沐浴。"

他最近忙得不可开交,整个人因而清瘦不少,不可以再像以前那般毫无节制的胡闹。

沈星阑看着小脑袋埋得低低,三千青丝全拨落在左边肩头,露出嫩白的脖颈的小姑娘。

小姑娘脖颈系着根细细的红绳,红绳下的肌肤微微泛着一层粉色,透着一股惹人怜惜的娇.媚。

想到她之所以如此乖巧,忍着羞.涩答应他的随口邀约,任由他为所欲为,就跟前世一样都是为了孩子,沈星阑心头一下甜得发.软,-下又沉重得发涩。

"好。"沈星阑捏起她的下巴亲了亲,伸手揽住不盈一握的细腰,笑着将人打横抱起,眸色沉沉。

看来得尽快把沈季青一脉解决才行。

*

萧贵妃恩宠正浓,执掌凤印,如今手握协理六宫大权,宫宴一切事宜皆由她负责,萧贵妃的母家荣国公府在前朝自然亦是风头正盛。

荣国公府也曾经鼎盛一时,朝野侧目过,祖上为开国功臣,萧贵妃的父亲更曾助先帝夺嫡即位,较一般勋贵家族要显赫的多。

纵使曾被后来居上的温府压.了下去,夺了风头,但到底百年的底蕴放在那里,自温皇后逝世之后,温家的势力已不如元后在时那般如日中天,可说一年不如一年。

沈星阑生母早逝,从小就养在林皇后膝下,林皇后为都察右御使之女,母家势力自然也不小,但那到底跟沈星阑没有半分干系,宣帝之所以照应着温家,可说完全看在沈星阑与他的生母,也就是前皇后温初语的情面上。

但自从庆功宴上,太子与晋王接连出事,温楚楚之父温彦辰为御林军统领,负责行宫安全的办事不力,惹怒宣帝,温彦辰因而受了责罚。

宣帝看在太子刚带兵从边疆凯旋,温家又是元后母家的面上,只将温彦辰降爵,由镇国公降至辅国将军,并收回不少兵权。

温彦辰犯下如此大的疏漏,自然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备受宠信,这十多年来,一直屈居于温府之下的荣国公府,可说一逮到机会,便趁势直起,

大皇子沈延书的声势,竟因而跟着水涨船高。

沈星阑之所以会在年节将至期间,还日日与官员一起出门,每日到凤仪宫送苏长乐回宫之后,就忙得脚不落地,近因回到东宫时,苏长乐都已撑不住先睡了过去,这全是因为宣帝为了稳固他的储君之位。

再过三日便是小年,沈星阑却比之前还要忙,今日甚至没办法过来凤仪宫接苏长乐。

苏长乐早就习惯走出凤仪宫时见到沈星阑,没见到他的身影,心中居然极为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