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第4/5页)

康熙在开笔时首先提笔写下了“五谷丰登天下太平,民安乐业边尘永息”几个字,而后想起蜜菀,又提笔加了一句“春韶介祉诸事吉祥,宜入新年万事如意”。

开笔之后,康熙在南书房稍事休息片刻,便在十余名宫人的簇拥下,依次到天一门、钦安殿、斗坛、天穹殿上香祈福,而后至干清宫月台,由御前侍卫接引至奉先殿祭拜祖先,之后回干清宫给祖先焚烧金箔等物。

梁九功看了看时辰,小声提醒道:“万岁爷,您该前往坤宁宫,同皇贵妃、贵妃、以及众位妃嫔娘娘们一起诣佛前、祖宗前、灶君前拈香祭拜了。”

康熙却皱了皱眉头,忽然问了一句:“密嫔怎么样了?还没有醒过来么?”

梁九功一愣,连忙恭敬的回禀道:“回万岁爷的话,到目前为止,寝殿之中并未传出关于密主子已经醒过来的消息,想来密主子此时应该尚未苏醒。”

康熙越发拧紧了眉头,心里惦记着蜜菀,担心她的病情有变,竟然先回了一趟寝宫,看过蜜菀之后,才起驾前往坤宁宫,与众位妃嫔们拜佛、祭祖、祭神。

坤宁宫内,皇贵妃佟佳云婉早就已经带着后宫众位妃嫔们在此等候多时。众位妃嫔们见康熙一人前来,身旁并未带着蜜菀随行,不免各怀心事,对康熙此举有着诸多猜测。

然而,正月初一坤宁宫祭祀是一项极为严肃的事情,众位妃嫔皆要严守规矩,按照规矩参拜行礼,众人皆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走错一步路。即使是心直口快的宜妃郭络罗毓秀和平贵人赫舍里怡萱都不敢在这个时候造次。

康熙虽然对皇贵妃厌恶已极,然而此时尚有许多事情没有查证清楚,还不到动皇贵妃的时候,因此,康熙也不想打草惊蛇,虽然不曾同皇贵妃多说一句话,但平静无波的脸上却看不出任何喜怒。

如此一来,倒也相安无事。

皇贵妃见康熙的左手竟然被包扎上了,本想等祭拜结束之后,仔细问一问康熙他的手是如何受伤的,然而,康熙压根没有给皇贵妃这个机会。

祭拜刚刚结束,康熙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坤宁宫,众位妃嫔们望着康熙离去的背影,心里皆觉得有些不安。

众位妃嫔们皆觉察到了康熙今日对待她们的态度似乎比从前更加冷漠了一些。众位妃嫔们面面相觑,心里不免暗自猜测莫非皇上对待她们的态度与密嫔今日未曾出席坤宁宫祭祀有关?

贵妃钮钴禄瑾瑜见皇贵妃在康熙面前吃瘪虽然感到十分开心,但却也同样因为康熙今日对待她们格外冷漠的态度而感到有些担心。

康熙带着众位妃嫔们在坤宁宫拜佛、祭祖、祭神之后,又带领众位宗室亲贵和朝中近臣前往堂子进行萨满教的祈福敬天仪式。

在祭祀的时候,康熙的御座被安置在享殿的檐下,各王公大臣则按照职务的高低依次坐于丹陛上下,由身着“神衣”的萨满在神案前献酒跳神。

康熙望着这些正在祈福的萨满法师,心里却在琢磨着要不要请萨满法师为他的小丫头也跳一跳神,去去晦气,也好让他的小丫头尽快好起来。

康熙此时虽然在走神,脸上却依旧是平静无波、高深莫测的表情。众人只觉得康熙高高在上,令人难以窥伺其心事,众人却不知道此时康熙虽然人在这里,但他的心却早就已经飞回干清宫寝殿,回到那个令他牵肠挂肚的小丫头身边去了。

仪式过后,康熙又将象征诸神恩泽的福肉和祚糕分发给参与祭祀典礼的众人。这福肉其实是不加任何调料的白水煮肉,祚糕是已经供奉在神主前一夜的凉糕,其实并不好吃。

可是,这些算不上珍馐美味的福肉和祚糕,却代表着皇上的恩典,并不是寻常人可以得到的。但凡是得到康熙赏赐的福肉和祚糕的人,无不感恩戴德,以此为荣。

之后,康熙又前往慈宁宫向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太妃行礼、递如意,向长辈们拜年。

太皇太后看见康熙受伤的左手,当即便关心的询问道:“皇帝的手怎么受伤了?”

康熙浅笑道:“孙儿今日在干清宫中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瓷碗,因此被瓷片划破了一点皮。孙儿已经命孙之鼎为孙儿医治过伤口了,并无大碍,请皇祖母不必担心。”

太皇太后却皱了皱眉,直言询问道:“可是,哀家怎么听说皇帝昨夜把太医院里所有当值的御医们皆传到干清宫去了?皇帝的左手到底伤成了什么模样?皇帝给哀家说实话,可不许欺瞒哀家!”

康熙皱了皱眉,沉声对太皇太后道:“孙儿昨夜将太医院里所有当值的御医们皆传到干清宫候旨,并不是因为孙儿的手受伤了,而是因为密嫔昨夜胎象不稳,有滑胎之兆。”

太皇太后闻言大惊,连忙着急的追问道:“菀菀那个丫头现在怎么样了?她和腹中的两个龙胎现在可否平安无恙?”

康熙连忙安慰太皇太后道:“皇祖母请放心,经过孙之鼎的诊治之后,密嫔如今已经平安了,她腹中的两个龙胎也安然无恙。只不过,据孙之鼎所言,密嫔接下来的几个月仍需要卧床静养,否则密嫔依然会有滑胎的危险。”

太皇太后听闻蜜菀和她腹中的两个孩子皆平安无恙,方才微微松了一口气,然而想到康熙昨夜竟然闹出那么大的动静,将太医院里所有当值的御医们皆传到干清宫候旨,太皇太后便知道了蜜菀和她腹中两个孩子当时的情况有多么的紧急和危险。

太皇太后皱眉道:“昨夜究竟出了什么事了?菀菀好端端的为何会忽然动了胎气,还弄得差点小产滑胎这么严重?”

康熙沉默片刻,对太皇太后道:“此事说来话长,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等孙儿忙完今天的各种庆典,再向皇祖母仔细禀明此事。”

太皇太后看了看时辰,也知道康熙今日的确非常忙碌,眼看辰时就要到了,康熙随后便要到太和殿接受诸王及文武百官的朝贺,这是前朝国事,的确是不能耽搁的。

太皇太后点头道:“吉时也快到了,皇帝还有国事要忙,哀家便不多留皇帝了。”

太皇太后又不放心的叮嘱道:“皇帝的手受了伤,要千万仔细着些。”

康熙浅笑道:“皇祖母请放心,孙儿会照顾好自己。”

康熙辞别了太皇太后,便乘着御辇,在宫人们的簇拥下向太和殿行去,准备接受诸王及文武百官的朝贺。

辰时一到,午门上钟鼓齐鸣,銮仪卫响静鞭,文武百官按照品级跪好,两名大学士跪捧贺表,由宣表官宣读,奏《丹陛大乐》,读毕文武百官向康熙行三叩九拜大礼。

礼毕之后,康熙于太和殿内赐宗室亲王、大学士和外国贺年使饮茶,并且赐给身边的八旗子弟、宫女太监们装有金银玉制如意的宫制八宝荷包作为压岁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