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第4/4页)

僖嫔身边的宫女们连忙扶着僖嫔,又是忙着按压僖嫔的人中,又是为僖嫔揉着胸口,还有两个小太监跑去太医院请御医去了。

平贵人望着昏倒在地的僖嫔,冷笑道:“就这么点能耐还敢跟我吵架?可真是不自量力!

别说你这位僖嫔我没有放在眼里,就算那位密嫔我也一样没有放在眼里!

不过是一个以色侍人的卑贱的汉女而已,不过偶然得了一些皇上的恩宠罢了,又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倒是想要看一看,那位密嫔究竟能够得意多久!”

僖嫔醒来之后,并没有将平贵人对她不敬的事情禀告给贵妃娘娘,更加不可能把今日长春宫内发生的事情禀报给皇上或者太皇太后。

因为僖嫔心里明镜似的,僖嫔十分清楚平贵人之所以敢如此张狂,确实是沾了仁孝皇后的光。

而且,平贵人对她说的那番话虽然放肆无礼,但却也有一定的道理。仅凭平贵人是仁孝皇后的妹妹这一点,只要平贵人没有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过,皇上和太皇太后看在仁孝皇后和赫舍里氏一族的情面上,都不会重罚平贵人。

因此,僖嫔便只能忍气吞声,暂且忍下这口恶气,只能等以后有机会再做打算。

当晚丑时,夜深人静的御花园中除了偶尔有巡逻的侍卫巡视路过以外,本不应该有人。然而此时,在绛雪轩门口的海棠树下,却有一个身披黑色斗篷的身影,正蹲在树下埋着东西。

只见那人先警觉的看了看周围,见四周并无他人以外,方才从身上取出了一个长方形的木盒,快速的埋在了中间那棵海棠树下,而后又迅速地将地上的土踩平,并且特意在踩平的土上洒了一些海棠花瓣,将这块刚刚掩埋东西的地方伪装得和四周一模一样。

那个人迅速的做完这一切之后,便趁着夜色离开了绛雪轩。

转眼间到了四月初,康熙经过太医院院使孙之鼎的诊视之后,确定他身上入魂香的药效已经不会再影响他的欲念,康熙大喜,第二日便搬回了寝殿与蜜菀同住。

康熙搬回寝殿的第一夜,本打算拥着蜜菀好好的睡一觉便好。然而,康熙本就已经许久未近蜜菀的身子了,如今软玉温香抱满怀,自然难免心猿意马。

康熙将蜜菀拥在怀里的时候发现,蜜菀随着怀孕的月份增长,胸前的蜜桃也长大了一些,令康熙越发爱不释手。

当晚,康熙虽然念在蜜菀怀有身孕并未命蜜菀真正未他侍寝,却翻出了龙床旁边暗格之中的那本《春宵秘戏图》,选了一个比较简单容易的姿势,拉着蜜菀与他一起研究了一番。

康熙也蜜菀二人皆久未演练,不免有些生疏,但由于两人皆心系对方,两情相悦,自有一番柔情蜜意萦绕于心间,虽不曾真正行房,却也享受到了久违的欢愉。

从此之后,康熙和蜜菀便恢复了以往同床共枕的日子,自是恩爱无比,柔情蜜意犹胜从前,甚至比以往更加亲密无间。

四月春暖花开,和煦的春风和温暖的阳光令蜜菀心情大好。康熙时常会在下午的时候陪着蜜菀到御花园中散步。

蜜菀在康熙的陪伴下逛遍了整座御花园之后,最喜欢的还是绛雪轩门前的几棵海棠树,蜜菀每次去御花园中散步,都要在绛雪轩门前的海棠树下逗留片刻。

起初,在康熙陪伴蜜菀去御花园中散步的时候,总能在御花园中与一些妃嫔巧遇。

有的妃嫔带着琵琶想来为康熙弹琴,有的妃嫔带着新缝制的荷包和扇套向康熙传情,还有的妃嫔想要和他们一起散步,蜜菀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却令康熙不胜其扰。

后来,也不知康熙做了什么,当康熙陪着蜜菀到御花园中散步的时候,便没有再与其他妃嫔们巧遇了。

欢乐不知时日过,还有几天便是端午佳节,蜜菀兴致勃勃的打算亲手包一些粽子吃。

康熙见蜜菀挺着大肚子竟然还惦记着自己包粽子,因担心蜜菀累着,便柔声劝道:“菀菀喜欢吃什么口味的粽子,只管告诉朕便是。朕吩咐御膳房为菀菀准备,一定能让菀菀吃得满意,又何必非要自己亲自动手包粽子呢?”

蜜菀却笑着解释道:“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吃起来格外的香。御厨们包的粽子固然好吃,但却没有自己包的粽子吃起来有滋有味。而且,自己亲手包粽子的时候,更能体会到端午节的气氛和过节的乐趣。”

康熙见蜜菀如此有兴致想要自己包粽子,决定不再阻拦,只嘱咐蜜菀包粽子的时候不要累到,又吩咐素心和樱儿好生伺候蜜菀,万不可有半点闪失。

当日下午康熙检查完众位皇子们的功课以后,便打算回寝殿与蜜菀一起用晚膳。康熙刚一走进寝殿,便看见蜜菀正带着樱儿和素心两个人在一起包粽子。

康熙走近一看,发现蜜菀竟然准备了许多不同口味的馅儿料,甜的、咸的都有。例如:红枣、豆沙、枣泥、蛋黄、五花肉等等。

蜜菀手巧,粽子包得极快,三两下便能包好一个形状漂亮的粽子。素心和樱儿虽然包粽子的速度比蜜菀慢一些,形状却也包得极好。

蜜菀见康熙饶有兴致的望着她们三人包粽子,心中一动,当即便笑着建议道:“皇上,亲手包粽子更能体会到端午节的气氛呢!皇上一向希望可以与民同乐,要不要也来亲手包几个粽子,体验一下百姓们过端午节的时候包粽子吃的快乐呢?

等皇上包好粽子以后,送给太皇太后吃多好呀。太皇太后吃了皇上亲手包的粽子,一定会非常开心的!”

不得不说蜜菀刚才劝说康熙的这几句话,句句都说到康熙的心坎里了。

康熙笑着对蜜菀道:“既然菀菀盛情相邀,朕便陪你一起包几个粽子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