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第4/5页)

清宫里的月饼不仅面皮种类繁多,里面包着的馅料更是丰富多样、美味可口,既有以甜味为主的月饼,也有以咸味为主的月饼,可以满足不同主子的口味。

甜味的月饼制作时主要以糖、豆沙、枣泥等食材为馅料,咸味的月饼制作时则以芝麻、椒盐为馅料。两种口味的月饼虽然滋味不同,却都十分美味。

康熙最喜欢的便是香酥皮椒盐月饼,太皇太后则喜欢奶酥皮枣泥月饼,后宫里的众位妃嫔们也大多偏爱甜口的月饼。

清朝宫廷月饼不但种类繁多、味道多样,就连月饼的大小都有八种不同的尺寸。在御膳房里,用于制作月饼的月饼木质模具中,最大的一个模具重达十斤,直径竟长达四十厘米,最小的才只有三两重,直径只有七厘米长。为了使做出的月饼更好看,这些模具上还有很多有趣的图案,如华美的广寒宫殿、美丽的月桂树、可爱的玉兔、各种八仙法物、如意祥云等等。

康熙望着眼大宴桌上摆放的那个又圆又大的月饼,看着月饼上面印的那只正在桂树下倒杵的玉兔,心里便忽然想起了蜜菀。

康熙觉得有时候蜜菀眨着漂亮的大眼睛向他撒娇的模样像极了可爱的小白兔,娇软可爱的模样让人忍不住既想要好好疼爱她,又忍不住想要欺负她。

康熙忍不住想道:倘若菀菀此时在这里,看到这么大个的月饼,心里一定会十分喜欢吧?

康熙目光微闪,微微勾了勾唇角,侧头对身旁的梁九功低声吩咐了几句话。梁九功恭敬的低声应诺了一声,连忙带着小顺子去御膳房办差去了。

正在宴席上歌舞升平、其乐融融的时候,庶妃佟佳云绮忽然站起身子,迈着轻盈的脚步,袅袅婷婷的走到康熙面前,柔声禀报道:“皇上,嫔妾特意为了今日的中秋家宴练习了一只曲子,希望可以弹给皇上听。”

太皇太后微微眯了眯眼睛,虽然太皇太后并不喜欢佟佳氏,却没有说什么,反而看着康熙,仿佛十分好奇康熙将会如何对待佟佳氏。

康熙脸上虽然不见半分笑容,却淡淡的对佟佳氏道:“既然准备了曲子,便弹来听听吧。”

庶妃佟佳氏大喜,连忙吩咐她的宫女侍琴将她的古琴摆好,白皙修长的手指轻轻拨弄琴弦,弹起了一首应节的曲子,并且开口唱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庶妃佟佳氏自弹自唱的时候,贵妃的脸上一直带着优雅得体的浅笑,一边小口吃着她最喜欢的奶酥皮豆沙月饼,一边欣赏着佟佳氏的表演。

荣妃马佳雅淇面无表情的吃着葡萄,仿佛压根儿没看见佟佳氏的表演似的;惠妃纳喇茹芸冷笑连连;德妃乌雅玥凝脸上带着天真烂漫的笑容,仿佛已经听得入了迷;宜妃郭络罗毓秀眼中显出不屑的神色。

平贵人赫舍里怡萱鄙夷的望着庶妃佟佳氏,冷哼一声,小声嘟囔道:“不过是会弹几首曲子、会念几首诗词罢了,有什么了不起的?像谁不会似的!她唱的又不是自己做的词,这大名鼎鼎的东坡学士的词谁不会唱,偏她好意思厚着脸皮在皇上面前显摆,也不怕她那粗劣的琴艺和歌声扫了皇上过节的雅兴!”

庶妃佟佳氏一曲唱罢,又娇娇柔柔的跪在康熙面前,向康熙说了一些吉祥如意的吉利话,清丽的脸庞和袅娜的身材的确有些动人之处。

只可惜庶妃佟佳氏却不知道,方才她尽心竭力、使出平生所学的琴艺为康熙演奏的时候,康熙却在怀念着蜜菀在随他南巡回京的路上途经曲阜的时候,为他弹奏的那一曲高山流水。

康熙忽然发现,虽然已经过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但当他现在回想起蜜菀为他弹奏的这首曲子,依然觉得当晚发生的一切皆历历在目。

康熙清晰的记得,当晚清冷的月光撒将下来,照在蜜菀的身上,映着淡黄色的烛光,更加衬得蜜菀精致漂亮的容貌美得似真似幻,不似凡人。

康熙至今仍然记得蜜菀在弹完一曲之后,浅笑着吟诵“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时的模样。

康熙心中想念着蜜菀,脸上便不由自主的柔和了冷硬的线条,眉宇之间便带了一些柔和的笑意。

太皇太后看了康熙的反应,还以为康熙对庶妃佟佳氏有些意思,不禁皱了皱眉。

其他妃嫔们见康熙对庶妃佟佳氏竟然露出了喜爱的神色,皆不禁有些吃味。甚至还有些妃嫔们暗自懊恼后悔的,只恨刚才自己为什么没有庶妃佟佳氏这样破釜沉舟的勇气,在皇上面前献艺献曲呢?

佟佳氏看见康熙竟然对她露出了如此温柔的笑容,心中又惊又喜,心思百转千回,暗自琢磨着今夜她是不是终于可以有机会为皇上侍寝了?

今日可是中秋佳节,倘若她能够在今天晚上为皇上侍寝,这可是她天大的福气。倘若她第一次为皇上侍寝便能得到这样的好彩头,将来一定会事事顺心、万事如意的!

就在庶妃佟佳氏满怀期待的时候,康熙却忽然又收起了脸上的笑容,只吩咐身边的小东子赏了佟佳氏两道御菜,便让佟佳氏退下了。

中秋佳节之所以被历代皇帝如此看重,所为者并不是因为它有阖家团圆、幸福美满的寓意,而是与中秋节的起源有关。

在中秋节的寓意中最被掌权者和百姓们看重的一个活动便是祭祀丰收。祭祀丰收一事不仅被平民百姓之家看重,历代皇帝对此事也十分重视。

大清与秦汉唐宋等朝代一样,皆以农业为立国之本,唯有农业丰收,百姓们才会丰衣足食,而只有百姓们按时缴纳赋税,国库才会充盈,才更有利于大清的江山稳固、社稷安定。

因此,大清的历代皇帝皆十分看重中秋佳节,在仲秋祭祀月神,祈求上苍保佑大清社稷平安,风调雨顺,也是皇宫里过中秋佳节必需要做的一件事情。

按照皇宫里的规矩,凡夕月时,需在每年秋分酉时进行祭祀;当遇到丑、辰、未、戌年时需要皇帝亲自主持祭祀,其余年份则遣大臣摄祭。祭祀之时,需用玉器白璧,礼神制帛,另需牲畜太牢祭祀,还需乐六奏,舞八佾。

由于今年正是乙丑年,因此康熙在干清宫家宴结束之后,便换上了一身月白色龙纹朝服,佩戴绿松石朝珠,腰间系着龙纹金方版式白玉朝带,于傍晚前往月坛祭月。

而在夜幕降临紫禁城,天清云淡、皓月升空、繁星闪烁的时候,从月坛祭月回宫的康熙又按照宫里的规矩,带领众位嫔妃们拜祭月神。康熙看着身边的妃嫔们,心里不知为何却偏偏总是想起不在此处的蜜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