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第2/2页)

康熙想起蜜菀母子依然流落在外,下落不明,算算日子此时又已经接近蜜菀产子的时候了,心里便越发担心蜜菀的安危,哪里还有心思选秀?

最后,康熙只留了两位家世平平的庶妃扔在宫里,堵住悠悠众口,却选了尚书科尔坤之女伊尔根觉罗氏赐给了大阿哥胤禔为嫡福晋。

康熙原本还希望大阿哥胤禔大婚之后,其福晋可以早些有孕,尽快生下皇长孙令太皇太后高兴高兴,却没想到一年后的腊月,太皇太后再次病重,此次太皇太后却未能撑过来。

康熙二十六年腊月二十五,太皇太后于慈宁宫薨逝,谥号孝庄文皇后。太皇太后过世令康熙悲痛万分,一向勤政爱民的康熙停朝数日,为太皇太后守灵。

太皇太后临终前,还劝康熙善待蜜菀母子,康熙心中悲痛之余,越发打定主意一定要找到蜜菀母子的下落,将蜜菀母子重新迎回皇宫。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康熙更加重视与各国的交往与通商。康熙二十七年二月初,法国传教士抵达北京,时值大清国力强盛时期,由于国家强盛,康熙便不怕被外来文化同化。康熙允诺其中法国三位教士留在大清传教,另两位教士做他的私人老师。

当康熙于干清宫召见白晋、张诚等五位法国传教士的时候,白晋等人便献上了从法国带来的三十余件科技仪器与书籍当作见面礼送给了康熙。这些礼品令康熙龙颜大悦,当即便决定将他们留在宫中。

与此同时,沙俄、法国、英国等许多国家皆派遣医生纷纷来北京向大清御医学习接种牛痘及检痘法。

六月,河道总督靳辅在阅视京畿水道之时,发现通州以下北运河河道的水势缓慢,便呈上奏折给康熙,建议于河中散漫分流之处设立小坝,以此拦束河水,待漕船经过之时再开闸放水,以助漕运农耕。康熙对靳辅的建议十分赞同,当即便御笔朱批准了靳辅的请求。

※※※※※※※※※※※※※※※※※※※※

历史事件参照《清实录》与百度百科中康熙二十五年至二十七年的历史。历史上这个时期康熙大大真的是解除海禁,与各国交流,对西方文化比较感兴趣的。在本书里被杜撰成为了寻找女主才这样做的,实在有些委屈历史上的康熙大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