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祸国殃民的太后 38

康平二十三年。

“启禀太后,鸿胪寺接到日照国递交过来的国书,日照国慑政太后,也就是我国玉宁公主,亲笔来函,请求入朝拜访您。”

玉宁公主,是洛宛真和亲时被赐的封号,一别二十一年,有关她在日照的消息,洛薇有时常关注。

她也算是亲自见证,那位曾经胸怀大志的女孩,如何一步步扶持她那懦弱的,本被排除在继承权之外的丈夫,登上日照国的王位。

从初时,由她代新王执政,到后来,在后宫沉溺女色的新王驾崩,继位新王,是她的幼子,她以慑政太后的身份,临朝执政至今,已过六年。

相较于洛薇有袁方的支持,可以无言的威慑四方,令那些人就算不服,也只敢在私下搞点小动作。

洛宛真在日照国的处境,显然要艰难许多,她手中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洛薇特意分配给她的,那些经过特别培训的宫人内侍,以及暗地里的五百侍卫。

可她就是凭借这些人手,硬生生的在照国杀出一条血路,最终成功将自己,送上日照国的慑政太后之位。

这其中,不仅需要心机、手段、魄力,还需要心够狠,手够毒辣,走的是与洛薇完全不同的路子。

随着袁国强势崛起,洛宛真这个和亲公主,在日照国的声望与地位,也得到巨大提升。

在洛薇的授意下,看在洛宛真的面子上,在两国的经贸往来上面,对日照国也多有优待。

如此以来,有了利益的牵绊,洛宛真近几年在日照国中的地位,已经不需要再靠暴力手段强制维持,而是得到日照上下一致的拥护。

这也正是她敢带着日照王访问袁国的底气,不怕后院失火的同时,再次向日照国上下,展示她在袁国的地位,以及受重视的程度。

再见面,洛薇都不知道,对方已变成什么模样,她还认不认识。

洛宛真带着日照国新王回京那天,提前掌握她行程的洛薇,带着皇帝与皇后,亲自来到京都外的十里亭迎接。

不管对方变化多大,洛宛真当年主动站出来,和亲日照,给袁国争取到喘息之机的巨大贡献,洛薇一直都有感怀在心。

所以,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洛薇愿意给她这个面子。

康平十九年的遇刺事件,在洛薇另辟蹊径,派人带着黄正纲等人,以及后来主动加入队伍的传统士林之人,遍游袁国上下。

让他们真正近距离去聆听过,那些最普通的百姓们的心声后,除少数为满足私心权欲以及利益,仍在坚持不断搞小动作者,大多数人,都已经逐渐放下曾经的固执。

就连黄正纲本人,这个最忠实的孔圣门徒,最终也不得不接受现实,切身认识到,他所坚持的那些,只能给衣食无忧者,带来精神上的富足。

而太后洛薇做的那些,才能真正让世人仓廪足,而知礼,那些被认为不堪教化的庶民百姓,都能被教得很好。

贫穷的少年,穿着破旧却整洁的衣物,边在田间忙碌,边背书诵诗,有关圣人先贤的古今典故,脱口而出,且都通俗易懂,周围年长的人们,都能听得兴致盎然。

这一幕幕,给那些自诩读书人的人们,带来的冲击,都极大。

这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游历结束后,那些参加游历者回去后,纷纷著书立说,讲述自己沿途的所见所闻,发表自己的感慨。

令袁国上下的风气,都随之出现明显的变化,真正意识到太后果然如她所言,并没有灭孔圣之道的想法,而是取其精华,去除被后人增注的糟粕,在其中加入实践。

让孔圣之道走下让人高不可攀的神坛,渗入民间四野,真正教化天下后,大家对教育新规,也就不再那么抵制。

所以,近几年来,袁国上下,一直发展得井然有序,说是进入高速发展黄金时期也不为过。

纵然总有些不死心的人,惦记着想要搞事,却因影响力有限,能掀起的浪潮实在太小,阻碍不了什么。

离开二十一年,这次算是衣锦还乡的袁宛真,自打离开日照国境内,进入到袁国境内后,心情就一直很复杂。

有关袁国的信息,她也多是从书面,以及周围人的口口相传中,知道一些,知道她的故国,在她离开后,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变,逐渐强大到威振四海。

曾经还可以借机要胁袁国的日照国,如今已如周边小国一般,许多地方,都需仰仗袁国,这种日益频繁往来的联系,更让所有人,对袁国的崛起,有着深刻的认知。

而袁国越是强大,她这个袁国的和亲公主,作为身在日照国的外人,就越能感觉出自身处境的变化。

这一切,也让她越发清楚的认识到,无论她走到哪里,是什么身份与地位,都改变不了她,永远是个袁国人的事实。

在异国二十一年,经历过无数风雨,但在随从的提醒下,远远的看见等在十里亭中,那个异常显眼,也异常熟悉的身影时,自认已心硬如铁的洛宛真,忍不住就泪流满面。

当年对方送她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可如今,二十一年过去,她还是那个那她,可她,却再也不是过去那个她了。

真正走到近前,看到洛薇的刹那,洛宛真下意识双膝一弯,就想要施个大礼,未等她付诸行动,就被洛薇一把拉住。

“宛真,多年不见,看到你安好,哀家就放心多了!”

亲昵的举动与语气,一如当年,这一切,都被看在周围随行的日照国人眼中。

“太后!”

擦干眼泪后,好不容易才勉强让自己平复情绪的洛宛真,刚叫了这么一声,又觉心头有些酸涩,喉头哽咽。

洛薇理解的拍拍她的手道,“这是皇帝和皇后,你离开时,他们都还小呢,一别多年,他们都已经长大成人,皇儿,皇后,这是你们宛真姑姑,过来见礼!”

洛宛真连忙制止道,“不可,不可,微臣哪担得起陛下和娘娘的礼!”

可两人还是按洛薇指示,给洛宛真躬身施了个晚辈见普通长辈的礼。

洛宛真赶紧还礼过后,才将自己的儿子,也就是日照国的新王介绍给众人,让他给众人施礼,这般一忙碌,初见面时的那些激动情绪,才得以平复,理智回炉。

带着日照国一行人回宫后,作为甩手皇帝的袁靖,就负责招待年仅十三岁的日照国王。

洛宛真带着最亲近的侍从,直接住进宫中,没有如日照国王般,被安排到鸿胪寺。

规模庞大的皇宫,仍是她记忆中的样子,传闻中的袁国内宫,与太后的私库,都富得流油,可这宫中,不仅没有新建宫殿,甚至连侍候的人,也大多都是些旧人。

看到这一切,洛宛真不禁心情复杂,一路走来,她早已发现,袁国境内,不仅道路宽敞整洁,路上车马如织,路旁那些村镇房屋,也明显都大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