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第2/2页)

还有一张动图,总设计师满脸恐惧地逃离车祸后的青牛,跌跌撞撞脚步不稳,却拼命想突破记者的重围往外挤。

照片就更清晰了,碎裂的挡风玻璃、严重凹陷的车头、脖子断掉脑袋耷拉在一旁的测试人偶……

网友们瞬间炸了!

“这完全是马路杀手啊!”

“真是青牛变疯牛!突然就发疯了!”

“太可怕了!万幸是撞树了,要是撞到两侧的记者堆里,得撞死多少人啊?”

“万幸路测的时候问题暴露了,要是问题没暴露出来,青牛无人驾驶汽车真正上路,道路上的其他汽车、自行车和行人,就全都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

“怪不得一整天没有青牛路测的消息呢!原来出了这么大的事故,天琛科技公司把消息全都压下去了啊!”

“有没有懂行的专家解释一下,青牛为什么会突然发疯撞树啊?”

网友们在网上向各个专家提问,而云歌的名字无疑是被最多人圈的那个。

云歌的微博私信箱,更是早已爆炸了。

网友们关心青牛的车祸原因,更关心云骐是否会存在同样的问题。

“云骐安全吗?”

“云骐何时会进行上路测试?”

“请问云骐和青牛的无人驾驶原理是相同的吗?云骐会不会也突然失控?”

为了避免人们对青牛的不信任,扩大到所有无人驾驶汽车上,影响小车云骐的前景。

云巅之歌科技公司立刻宣布召开一个发布会。

发布会上,云歌认真地解答了大家的疑问——

“青牛发生事故的原因……我并不知道青牛的内部系统是怎样的,也没有亲眼看到事故现场,只是在网上看到了一些照片和视频,因此不方便妄自揣测。

但是通过照片和视频——大家都觉得青牛在撞树前,像是突然被‘蒙住了眼睛’一样——所有无人驾驶方面的专家学者都可以确定的一点是,青牛这次发生故障的原因,就是被‘蒙住了眼睛’。

传统开车上路,靠司机的眼睛判断路况——那么无人驾驶汽车判断路况的‘眼睛’是什么?

目前,无人驾驶汽车的‘眼睛’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Lidar技术、雷达、相机。

天琛科技公司并没有公布过青牛采用的是哪种技术,或者哪几种技术的组合。但无论是哪一种技术,都是‘眼睛’出了问题,出现了感应盲区。

还有两种可能性较低的情况,是‘大脑’出了问题,或者是‘眼睛’与‘大脑’之间连接的‘神经’出了问题。

我们以基于相机的无人驾驶思路为例。云骐的‘眼睛’就以相机为主,雷达、红外探头作为辅助。

第一步要做什么呢?MachineLearning,也就是离线训练分类器。

打个比方,一个刚从山区里出来的、从来没见过车水马龙的小孩子,他在道路上遇到很多情况,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的。

他的眼睛没有问题,能将一切看得很清楚,但是他的大脑里完全没有处理这些状况的经验。那么他遇到一些状况时,就反应不过来,或者反应速度很慢。

无人驾驶汽车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需要训练无人驾驶汽车的‘大脑’,让‘大脑’在遇到任何情况时都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应当对。

这对算法的要求很高,因此青牛也有可能是在算法上出现了问题……”

云歌在发布会上的回答深入浅出,即使之前对无人驾驶技术毫无了解的人,也完全能够听懂。

云歌条理清晰的分析、对小车云骐使用技术毫不回避的态度、以及自信的语气神态……每一点都在增强看到发布会的人们对小车云骐的信心。

人们说不出具体的原因,但是种种因素综合在一起,让大家心中产生同样的想法——

云骐和青牛是不一样的。

云骐的无人驾驶技术成熟稳定。

在发布会的最后,云歌更是为所有人喂了一颗定心丸。

“云骐也已经申请了上路测试许可,云骐上路测试时,会百分百还原模拟青牛发生事故前遇到的状况。

这样的状况,云骐完全可以应对。

十天后的上路测试,欢迎大家共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