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2 章(第2/3页)

唐见微听完葛寻晴所言,也赞叹胡二郎:“不亏是你们夙县儿郎,竟有这等勇气。他肯定知道仰光你和六嫂女儿是认识的,给你说便是将县衙的秘密捅出来,回头要是佘县令追查,他必定逃脱不了干系。”

葛寻晴道:“我岂会将他卷进来?就算给我放在烤鹅的烤架上烤,我也不会出卖胡二郎!”

童少悬:“什么烤鹅?”

葛寻晴舔了舔嘴:“没事……”

虽然很饿很想吃烤鹅,但这是什么时候?大伙儿都紧张兮兮的,提吃饭不合适。

葛寻晴努力压抑着想要吃饭的心思。

童少悬将石如琢记录要点的粗布放在矮案前,冥思苦想:

“胡家,野田,山?胡家是指姓胡的某人?是他的盟友?”

大家围了一整圈,各个都紧锁眉心,表情沉郁。

“野田又是何意?”

葛寻晴随意道:“山是什么山?白头山?扶沧山?夙县就这两座山了。”

白二娘撑着侧脸,嘴都被她撑歪了:“也未必是咱们县里的山啊,有可能说的是别的地方的……”

唐见微双眼有点儿直:“不,这山或许指的就是扶沧山。”

大家纷纷看向她。

石如琢:“唐姐姐,你是不是想到了什么事?”

唐见微自然想起先前她跟踪佘县令一行人上扶沧山的事儿。

虽然因为那随行的鹰眼男人格外警觉导致她行迹败露,没能跟到最后,但是当初设县令带着一车车不可知的事物上了扶沧山,这事儿没跑。

唐见微也不顾上自己跟踪这事儿保不保密了,把当时她看到的所有细节都说给大家听。

希望大家能够集思广益,挖掘一些当时她没有发觉到的细节。

葛寻晴:“运送着一箱箱密闭的物件上了扶沧山……而且车轮印极深,不像是祭品。那能是什么啊?”

石如琢:“箱子里藏着更重的事物?”

童少悬目光在伙伴们的脸庞上、竹简上快速移动着。

胡家,野田……山。

脑海中忽然有一个念头乍现,猛地抓住了唐见微的手。

“如何?”唐见微有点儿激动,“你想到了什么吗?”

“这是暗语。”童少悬说,“但不是非常精密的暗语,而是采用了谐音的暗语。”

唐见微被她这么一提醒,立即明白了:

“胡家,护甲?!”

石如琢“啊”了一声:“野田,莫非是冶铁?”

葛寻晴:“护甲,冶铁?这是何意?”

白二娘差点跳起来:“私下铸铁,他要造反?!”

童少悬和唐见微立即将她的嘴捂住,白二娘瞪大了眼睛,点了点头,示意自己不会再出声。

忽然想通了暗语之后,所有人都没再吭声,整间屋子就像静谧得连呼吸都听不到。

还是唐见微先开口:“单凭佘县令自己,想要造反估计也难。此事恐怕牵连甚广勾连繁杂,并非我们所能料想的。所以,即便知晓此事,也不可声张。仰光,若是可能的话,你当提点一下胡二郎,让他不要将此事传出去。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葛寻晴脸都白了:“好,好,一定!”

唐见微提醒:“即便提点他的时候,也不可说尽,只让他意会。”

“嗯嗯,我会的。”

唐见微迅速联想到了卫慈将她嫁到夙县的深意,默默地看向童少悬——

长公主大概早就知道佘县令涉嫌谋反一事,而此事和我们唐家有关,让我来夙县便是暗中调查此事。

谋反,是每个朝代甚至每位在位的天子都难以避免,需要面对和解决的烦心事。

即便想要谋反登帝者数之不尽,但最后能成功之人寥寥无几,更何况是河清海晏,皇权日趋强劲的天显年间。

而卫慈和天子姐妹情深,也是曾经培养多年的储君,接受储君教育长大的卫慈,即便现在成了长公主,治国的手腕估计依旧不软,背地里估计没少为天子分忧。

能让卫慈出手相助,看来佘县令所涉嫌的谋反阴局比想象中的还要险恶。

没想到因为六嫂的事情露出了一丝马脚,不得不说是天意,是上苍都在帮着卫家。

此事绝不可操之过急。

想到这一层,不得不感叹卫慈老谋深算。

她必定算到唐见微一心想要为耶娘之死查明真相,会在夙县留意所有细节,若是有线索,肯定会出十分的力来揭露。

将她嫁到童家也有更深的考量。

虽然童家本身不是什么大户人家,但背靠长孙氏,即便惹上祸事,也不会遭受灭顶之灾。谁要惹她们家之前,看在长孙氏的面上,都要掂量掂量。

加之童府小门小户为掩护,反而不容易打眼,更利于唐见微在背后调查。

卫慈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想通了这一点,唐见微更加能够确定,这一次来到夙县稽查的那位吴御史应当靠得住。

御史台的人可不是随意调派的,特别是这些监察御史们,有可能是天子直接指派。

会派遣吴御史到夙县来,往大了想,说不定真有可能是卫慈送给唐见微的一柄开山斧。

唐见微不免腹诽:办这么大的事,卫慈为何不提前知会一声?万一我没想通这一点呢?那可怎么办?错过了这等大事,往后又上何处追查去?难道查案只靠心灵感应不成?我与长公主殿下之间又有何心灵感应可说?

骗过了“自己人”,才能骗过敌人,长公主老人家,您是这样想的么?

唐见微转念一想,这么说来,专门挑了一位姓吴的监察御史来,也是卫慈的恶趣味吧?打定了主意让我吓一跳么?

唐见微几乎能够看到卫慈在背地里露出邪恶又愉悦的笑意了。

唐见微的思绪飘了一小会儿,童少悬她们已经开始疯狂讨论,六嫂肯定是在夜半看到了佘县令谋反的证据才会被冤。

“难道是看到了私下运送护甲兵刃?”

“有可能。若是正常调派和运输的话,何须在宵禁时分行事?如今又把六嫂抓走,简直是此地无银。这个佘县令也是够蠢的。”

童少悬道:“佘县令在夙县作威作福五年之久,恐怕早就做了一些恶事,但从未被发现也未被调查,有些放松警惕。这回中枢调派了监察御史下访,估计和前几年不同,这回来的是硬茬,是真正查案的人,不好再蒙混过关。佘县令极有可能畏惧对方会查到一些对他不利之事,这才连夜将谋反的物证运走。匆促之下被六嫂察觉,更是让佘县令焦头烂额。一边要应付监察御史,一边又要销毁证据和证人,恐怕这几日佘县令的日子不好过。手忙脚乱之下暴露了更多行迹,也算是老天有眼吧。”

石如琢手掌压在心口:“希望吴御史能够秉公查案,还我阿娘一个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