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6 章(第2/3页)

因为她们不会再离开彼此了。

童少临安心地抱着路繁,和她一块儿进入梦境之中……

.

第二日到了晌午时分,就童少潜早早起了去了茂名楼,大女儿一家和小女儿一家都没影子。

宋桥和童长廷知道她们最近状况特别多,应该遇到棘手的事儿了,也就没去打扰。

孩子们长大了,能知道将耶娘接到身边照顾,晨昏问安,衣食丰足,就都是孝顺孩子。孩子大了有自己的要紧事需要拼搏,跟耶娘说耶娘也未必听得懂,不说就不说吧。

来博陵之前,宋桥和童长廷就约定好了,好好打理童府上下就行,别打扰孩子们更别给孩子们添乱,他们这辈子也就这样顺顺当当过了。

宋桥和童长廷来博陵之后由唐见微和紫檀这两位本地通领着在城里逛了好几趟,两大市集也没少去,足迹已经遍布了整个博陵府。

宋桥记忆里那富饶的博陵再次出现在她眼前。

四通八达的道路比记忆里还要宽敞,店铺酒垆还跟以前一样多,而高楼林立的盛世场景,却是超越了她的记忆。

她离开博陵的这几十年,博陵变得更加繁盛。

而博陵这儿的人,骨子里的优越感,依旧和她记忆里的一模一样。

崇文坊这个地界宋桥是知道的,能住这儿的起码都是达官贵人,而她以前所住的摇星府就在崇文坊对面的康乐坊中,里面待着的皇亲国戚。

崇文和康乐两大坊是博陵双贵之地,汇聚了博陵九成以上的权贵。能在这两处安家,是所有普通博陵人毕生奋斗的目标。

宋桥十多岁随耶娘离开博陵前往东南定居,再回来时,近三十年的岁月匆匆而过,两鬓渐白,带着浓重东南口音回到故土的宋桥,却被当成了外乡人。

数月前。

当她们第一天搬入崇文坊的时候,周围路过的豪舆之内,有那看热闹的贵族男女暗中看来,见这童府竟将乡下亲戚都接到了崇文坊内,破旧的箱子摆了一地,竟还牵了一口猪!

这可真是太好笑了!

博陵之外的野地果然到处都是猪!如传闻中所言,他们真的不骑马,而骑猪!

正在指挥着家仆搬运货物的宋桥听到一阵嬉笑声,回头看时,正好看见那车上的男女讥笑的神态。

双方眼神碰撞之后,对方毫不避讳,反而笑得更大声,甚至学着猪叫的声音哼了两声。

宋桥:“……”

马车扬长而去,宋桥看清了,这是她们隔壁韩家的马车。

宋桥可是气得肺疼,童长廷乐呵呵地拿了茶水过来给她喝,感叹这唐府是真大,太大了,东西两院加上后院,各个都比夙县的家要大,每个院子都有自己的特色。看那些花卉盆植,假山造景,可真是讲究!

“最绝的是每个夹院里的景致都颇为不同,不愧是博陵大富人家啊,这个唐府是真不得了,我刚才去拿个茶水都差点迷路!哎,你瞧见那绿莹莹的大水池子了吗?不是用来钓鱼,而是用来洗澡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回去我跟夙县那些老头子说,他们估计都能笑我是在吹牛!咱俩可真是有福之人,居然能住在这样的富贵之地……”

童长廷在这儿一通感叹,茶水咕咚咕咚地喝,却见身边的妻子双手捧着茶杯,到现在一口也没有喝,看上去一脸的不爽。

“怎么了这是?”童长廷不知道妻子在生什么气,乔迁的大喜日子,她怎么阴沉着个脸?

宋桥:“你就知道吹牛,还知道什么?”

童长廷:“??”

不是,我这还没开始吹牛啊!

宋桥牵着阿花进了宅子,将它擦洗得干干净净。

阿花舒服地哼哼,一双小豆眼依旧和小时候一样可爱。

宋桥摸着乖巧的阿花,知道自己不应该因为别人的嘲弄和刻薄的态度让自己不舒服。

话虽如此,谁都知道,但轮到自个儿身上,心里那股气还是难以立即平复下去。

博陵这儿多数人还是很和气、热心肠。

可但凡遇见个混蛋,就能破坏宋桥一整天的好心情。

几天之后宋桥和童少潜一块儿出门买菜,童少潜的口音重,菜农听不太懂,便多问了几句,童少潜也重复了几遍,遍遍夹带着东南口音。

旁边路过的人听罢重复了童少潜的口音,顿时引来一群笑声。

童少潜心大,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她还觉得博陵人舌头跟被沸水烫了似的,说句话跟赶车一样快,恨不得十个字粘成两个字说,实在难听懂。

大家都听不懂彼此,笑就笑呗,她前两天还跟童博夷笑话了一个博陵人说话声音跟黄门似的。

宋桥却是很气。不过是口音而已,最后能交流不就行了?轮得到你们来笑话我女儿?

宋桥利眼一个个给瞪了回去。

宋桥这张脸平日里笑起来是挺和蔼,但凡放下脸还是很唬人。那些笑话人的也就不再自讨没趣,都散了。

今早宋桥晨起要去喂阿花,发现阿花不在栏里,栏门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它拱开了。

这阿花鬼机灵的很,比家里的阿黄都要厉害。

阿黄是童家的老狗了,是童长廷捡回来的小孤儿,一直为童家看家护院,十多年了颇有感情,从夙县来博陵的时候童长廷和宋桥都舍不得,就将它带上了。

来博陵路上,阿黄坐着马车一路兴奋得不行,到了新家而老主人都在,似乎是知道自己重要,精神头也好多了,跟个一两岁的小狗子似的成日在院子里跑。

它对阿花的气味相当敏感,宋桥牵着它一找就找到了阿花。

阿花尾巴不知道怎么的被大门卡住了,看到阿黄和宋桥过来,便对着她们哼哼。

宋桥把大门打开,解救了阿花,正要将它领回去的时候,韩家的马车恰好又路过,那轿子里的小郎君看到童府老太太领着一猪一狗,可是乐翻了天。

“我的阿娘!我都看到了什么脏东西!”这韩大郎咋咋乎乎地对车夫说,“咱们崇文坊就算式微,也不是随便哪个豚犬之辈能玷污的吧?臭,好臭!我就说昨日闻到了什么臭味,原来是从这儿飘来的。”

宋桥:“……”

无耻小儿,嘴可真不干净!

忍了好久的宋桥可不打算再忍,对那韩大郎道:“你说谁是豚犬之辈呢?你别走,给我下来说清楚。”

那韩大郎才不下来,留下一句“小小评事也敢猖狂”便将车帘一放,扬长而去。

宋桥记下这黄毛小子了!

下回别给她逮着!不然铁定扫帚伺候!

宋桥被惹得心浮气躁,一个劲安抚自己,就要带阿花和阿黄回去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车马的声响。

那韩家的马车居然倒回来了。

宋桥不解地看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