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章 人人如龙,自强不息!(第2/3页)

姜子牙摇头:“来日是来日,今朝是今朝,贵族并不愚蠢,只要将学宫摧毁,自可逆转风气,没有时间发展……”

话音刚落,刚刚关上的城门外,突然响起了马蹄声,更有人高喝:“速开城门,北海有急报!速开城门,北海有急报!”

姜子牙掐指一算,轻咦一声:“战事将至?”

天机不可洞察,大势再也无法推测,但针对个人还是很有所了解的,何况烽烟战火,从来都是最明显的动向。

申公豹也敏锐地察觉到,有大事发生,而这往往也代表着变数的到来。

很快,他们就得到了消息。

北海七十二路诸侯,推举袁福通为首,一起反了。

原剧情里,北海叛乱,是纣王七年春二月发生的事情,那时闻仲太师领命平叛,不在朝歌,才有了后来一系列荒唐事,否则以闻仲对纣王的管束,还真的不至于如此。

当然,那也是天机安排,故意调开闻仲,让纣王使了劲的作,触怒女娲,妲己入后宫,将众多忠良害死逼反,等到闻仲回来,发现家里已经被破坏得千疮百孔。

现在那些没有发生,但北海的叛乱,依旧出现,并且还大大提前。

为什么?

……

第二日早朝,黄尚面容冰寒,俯瞰群臣:“北海诸侯为何会叛,谁能告朕?”

群臣先是噤若寒蝉,然后由首相商容出列:“禀陛下,老臣以为,北海七十二路诸侯所叛,既为九夷封山,无以压制,也为妖人传道,警示天下。”

辅相微子启出列:“商老之意,是九夷不该封山,任由巫蛮侵我边境?”

商容淡淡地道:“非也,是妖人传道,该立刻禁止,否则必遭动荡!”

他的口气极为不好,因为近段时间的表现,群臣万分不解地发现,微子启居然是站在黄裳那边的。

你也是贵族啊,并且是最尊贵的皇亲国戚,凭什么支持那个家伙?

别说商容翻脸,从前支持微子启争夺继承人之位的大臣们,都纷纷离他而去,彻底失望。

贵族们和巫妖王一样,怒了!

而商容更作为贵族阶层的标准代表,在朝廷上屡屡发难,认为学宫的出现,会导致国家动荡,必须要拔除。

之前都被微子启挡了回去,可这回北海反叛,他们有话说了。

商容一带头,众大夫也纷纷出列,痛斥学宫弊端,各种帽子扣了过去。

纣王端坐于王座上,并不发表意见,微子启则横眉冷对千夫指,对于那些荒谬的邪说,一一驳斥。

不过有一点他无法反对,此次七十二诸侯反叛,根源确实在他。

北海的位置,在东鲁与九夷的上方,与两处都接壤。

于是乎,从前三方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制衡关系,但自从微子启与黄飞虎带兵,将九夷逼得封山后,格局就变化了。

大商和八百诸侯的关系,是统御中带着对立。

四大诸侯镇守四方,一旦中央势弱,四方势强,那最终结果必然是以下犯上,一旦中央势强,力压四方,换成一个守成的君王,或许还会维持现状,如果是强势的君王,肯定也会对四大诸侯动手。

这个关系放在四大诸侯和其他诸侯身上,也是一样的。

如果四大诸侯强盛,那么他们周边的那些小诸侯的利益,必然会受到侵害。

东鲁作为目前四大诸侯之首,就是如此。

它本来有九夷制衡,那个蚩尤留下的种族,威胁性确实不小,姜桓楚麾下的军队与之交锋,互有胜负,再想要染指周边,就力有未逮了。

可现在,九夷封山了。

那么东鲁腾出手来,麾下的军队会做什么呢?

答案不言而喻。

北海七十二路诸侯倒霉了。

那为首的袁福通本来就与姜桓楚有矛盾,受到压迫后,预见到自己的地盘会被逐渐蚕食,干脆联合一众小诸侯,放开了手,直接反了。

北海反的其实是东伯侯,但从统治角度来看,触动的也是大商的政权。

而朝歌的贵族们,肯定只会站在姜桓楚一边。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是贵族的规则。

现在七十二路小诸侯想要反抗一个大诸侯,怎么可能放任他们破坏规则?

很多事情,就是这么不讲道理,或者说拳头大,就是道理。

在群臣的统一意见下,北海的反抗必须压下,还顺便能给学宫一击!

朝堂上吵了起来,微子启再是舌辩群臣,也渐渐落于下风。

因为商容使出了杀手锏。

有人证表示,当初八百诸侯齐聚朝歌时,听黄裳讲易经的,就有袁福通。

听了你的课,回去后就谋反了,什么意思?

终于,位于王座上的黄尚轻咳一声。

大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对于这位人皇陛下,他们是很敬畏的。

黄尚不提双方争斗,寒声道:“北海猖獗,大肆凶顽,生民涂炭,今下头等大事,是将战事消弭,诸位爱卿,谁愿带兵平逆?”

微子启立刻上前:“陛下,臣愿往!”

商容也赶忙道:“臣反对,应让闻太师亦或武成王平逆,确保万无一失!”

近来西方犬戎又有异动,黄飞虎前去边关坐镇,不在朝歌,贸然调回显然是不妥的,因此群臣都看向为首的闻仲。

闻仲之前没有参与争吵。

他是道家出身,对于贵族与平民之争其实不感兴趣,但那人道与仙道相对峙,自然也不会有半分相帮,能够不落井下石就是性情高洁了。

看着纣王陛下的目光落来,露出询问之色,闻仲想了想,拱手道:“老臣愿往!”

群臣舒了一口气,不少人都用得意的目光看向微子启,而微子启不慌不乱地道:“禀告陛下,学宫有位学子,也可当此重任,臣恳请他为闻太师副官,齐出北海,戡定祸乱,早日还天下太平!”

此言一出,群臣脸色微变,就听天子的声音悠悠传下:“何人有此能耐?”

“姜尚,字子牙。”

……

“恭喜子牙,贺喜子牙!”

宋家庄外,宋异人带着全家老小,为姜子牙送行。

能得到陛下的委任,参与到平叛之举中,可以说是上了登天之梯,宋异人由衷地为这位修了三十年仙,修得比自己还老的贤弟感到欣慰。

只是亲事告吹了,可惜了马氏。

姜子牙同样满面笑容,一想到元始天尊所言的人间富贵,就这么来了,那自是身轻如燕,表示宋异人永远是他大哥。

挥手告别后,他与申公豹一起,穿上学宫文袍,来到了城外。

此时平叛的三万大军已经等待,闻仲高居墨麒麟之上,看着他们接近,露出诧异之色:“申公道友,怎么是你?这位也是玉虚宫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