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2/4页)

“奶奶妈妈姐姐快把草草给大伯娘吃!”小地精大老远的就在喊,喊得真是脸红脖子粗呀。

“啥?”大家看着一堆绿油油毛茸茸的东西,不知所措。

幺妹跑太急了,喘得不要不要的,还是春晖赶上来,把她的猜测说了。甭管有用没用,现在就是死马当活马医了,万一真吃好了那就是天大的好事儿。

要说迷信幺妹,崔老太才是全家之最!

她立马背起幺妹,让大家把不知名小草带上,出了村口就往外跑。正巧,村口居然停着个“轰轰轰”怪叫的大家伙,黑漆漆的,一道一道的红色横杆,还像自行车有俩……哦不,是仨,仨大轮子。

这东西幺妹见过,陈静其中一个追求者骑的就是这东西,而且还一模一样!

“托!摩!车!”呀呀呀,又破音啦。

“托!摩!车!妈妈快看,托!摩!车!”

黄柔在后面背着背篓,还奇怪啥东西呢,抬头一看,是一辆十分罕见的边三轮摩托车,北京人俗称的“侉子”!

跟后世车头车身坐垫一体的摩托车不一样,这种“侉子”有三个轮子,左边是车头和驾驶员位,右后方是同乘人员的座位,跟电视剧里小日本坐的摩托车差不多!只不过这辆是国产货,最近十年才面市的井冈山牌!

北京城的公安也是最近几年才给配备的,一个局配三台,下头所里的小公安那都是没机会见的,更别说骑了。

这年头,有一辆边三轮可不止是“时髦”的代名词,还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那价格,放四十年后都够买辆高配宝马了!

正想着,顾三背着大大的军旅包出来,也听说刘惠快死的事情了,“婶子你们要去大河口麼?”

“回来啦?可不是,你大嫂子病着,我们去看看。”崔老太急着送药,也没时间跟他多聊。

“我载你们吧。”他指指边三轮,“你们坐后面,扶好。”

王二妹和林巧针没怎么见过他,面对这么高大魁梧的壮汉,心里正打鼓呢,可不敢坐他的车,“阿柔去吧,先把药送去,我们慢慢来。”

黄柔被她们推出去,只好把背篓放脚前的小踏板上,婆婆抱着幺妹已经坐好了,她们都比较瘦挤在后座也能勉强挤下。

顾三回头看了一眼,“把孩子放我这儿。”你们好坐。

“这怎么行,你的位子也不宽……”话未说完,幺妹已经张开双臂扑过去了。

顾三笨拙的用小背带将孩子捆在自己胸前,左一道右一道可真是五花大板。可完了一看,那高度正好能让她双脚可以踩在坐垫上,还能来回转身,累了就坐他胸前……没看出来,粗手大脚的,可想得却挺周全。

“轰轰轰——”车子发动啦,一下子冲出去。

崔老太本来就紧张,这辈子还没坐过拖拉机以外的车子呢,忽然被吓一跳,重心不稳,往后一仰……给撞大铁箱上了。

好在箱子是圆钝的,要有棱角就得受伤了。

黄柔一把挽住婆婆,“娘不用怕,跑起来就习惯了。”

崔老太战战兢兢的,心脏病都要犯了,哎哟祖奶奶啊,要不是为了送药去救命她才不坐这遭罪玩意儿!

前面的小地精可高兴坏了。这“托摩车”跑得贼快,“轰轰轰”的比拖拉机还快,路虽然颠簸,可她就喜欢这种一跳一跳的感觉,太爽啦!

风吹来凉丝丝的,她一点儿也不热呢!

路边的小草草都在跟她打招呼,可车子太快啦,她都没来得及听清!

她决定了,存的钱再也不要买大白兔啦,她要买车车!

村路终究狭窄,也不够平坦,颠得崔老太五脏六腑都给移位了,要不是有黄柔搀着,她能直接给颠掉下去。也就十来分钟,车子就妥妥的停县医院门口。

别说一路上引人注目,就是到了这儿,头上流着血的,手上打着石膏的,腿瘸着的,都在看着她们……坐的边三轮。

有几个小青年那眼睛,就没眨过,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说了声“谢谢”,黄柔扶着婆婆,背着草药往刘惠的病房去,至于闺女……她还跟树袋熊似的,挂顾三身上叫不走呢。

顾三拔了车钥匙,由着她在龙头上摸来摸去,这儿捏捏,那儿试试,平时走得很快很快也要两个小时的路程,今儿居然十几分钟就到了,这让小地精第一次意识到,人类智慧太了不起啦!

做个人类多好啊,他们好吃的多,他们爱她,他们还超有智慧!

刘惠已经从监护室里出来了,别的病床边怎么说也坐着一两个家属,就她形单影只。大家都知道她是半个死人,走路都绕着她病床走,跟避瘟神似的。

崔老太叹口气,她生了孩子,刘家也没人说来看一眼,现在都病成这样了,刘家就当她不存在似的。唉,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她怎么就把自己作到这地步了?

黄柔也是感慨良多,那天她是很生气她的道德绑架,可怎么说现在也……唉,赶紧拿出研臼和棒槌,把不知名草药捣碎成汁儿,再把汁儿喂她嘴里。

剩下的,就是听天由命了。

崔老太拉着黄柔的手,长叹一声,“你大嫂之所以成这样,也怪我,是我纵容了她。”

“娘说啥呢,这不怪您。”

崔老太摇头,“阿柔你听我说。我也想清楚了,她要好不了便罢,要能好,回去我就把家给分了。”

“啥?”她知道婆婆是典型的农村大家长思想,她在的一天,就绝无分家的可能。

“树大分枝,儿大分家,天经地义。”崔老太摸着她粗糙但小巧的手掌,“我以前不提,一面是舍不得这家散了,一面也是想拉扯你跟幺妹。”

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

其他三房夫妻双全,孩子也大了,负担是最小的,如果分出去他们绝对不愁日子过,可黄柔母女不一样,幺妹这么小,她又在外头上班,得有人帮忙搭把手带孩子。哪怕是最不靠谱的刘惠,不要碧莲偷吃孩子东西,可她在偷吃的时候至少也能看顾幺妹一眼。

对于小可怜,哪怕是一眼,也胜过让她孤苦伶仃。

农村里的孩子要养大太难了,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死因都会出现:被狗咬的,掉河里井里的,被水烫的,吃错耗子药的……几乎每一家,都有孩子夭折。

更重要的是,靠工分吃饭的年代,其他几房都是两个大人挣工分,唯独四房孤儿寡母,黄柔挣的工分连她自个儿都吃不饱,更别说养孩子。

一大家子也就不会把工分分得这么细,伯伯们,伯娘们,姐姐们,拉扯着拉扯着,也就把幺妹带大了。黄柔眼眶湿润,她不会忘记,她没时间带的时候,幺妹几乎是在一大家子人的背上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