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第2/3页)

在几个姐姐的“谆谆教诲”下,小地精又学到了。

班上的孩子们,一个个竖着耳朵听这场“架”呢,等幺妹进去,大家呼啦啦围过来,“崔绿真你姐姐真厉害,敢跟卫老师顶嘴哦!”

“崔绿真你那个高高的姐姐胆子真大!”

“崔绿真你有几个姐姐?她们还缺妹妹吗?”

……

没一会儿,学校大广播里传来“沙沙”的电流声,有人“砰砰”的拍了拍话筒,又吹了口气,广播里传来“唧——”的刺耳声,孩子们却兴奋起来。

“各班请注意,各班请注意,请把凳子搬到操场,请把……”剩下的孩子才不听呢,纷纷埋头弄板凳。

现在的板凳还是长条的木头凳,两个人坐一条,所以大家就跟同桌,你一头我一头的端着凳子出门,离开教室,原本宽敞的操场上已经已经黑压压挤满了人,有其他班的大孩子,也有厂职工、家属、十里八乡闻风而来的父老乡亲。

友娣几个,单手拎起幺妹和她几个好朋友的板凳,“咚咚咚”冲到最前头。学前班个子最矮,理当安排在最前排,可卫娜不在那儿,其他班都是班主任叫着指挥着,唯独他们这群小豆丁成了无人看管的。

无头苍蝇,乱转。

春月这小暴脾气,“哼”一声,“来啊,学前班的搬过来,说你呢,愣着干啥,这儿。”

“对,这儿,你往左边挪点儿。”

“你,让让……”

她看不过,当起了临时交通指挥员,把一群茫然的,毫无头绪的小豆丁们指挥得团团转,没一会儿,发呆的,看着人多想哭的,想尿尿的,吮手指的,所有孩子都被安排进场,板凳摆放得整整齐齐。

而卫娜,正忙着给他宝贝儿子梳头发呢。

“行了妈,我不要弄那大背头。”夏晓明短短的头发,被他妈梳了又梳,刮了又刮,那硬硬的尖尖的塑料梳子刮得他头皮发麻……顺便也薅下几十根头发。

“你懂啥,那才洋气,你得让文工团的领导们看看,咱家晓明可不是那些乡下来的,土里土气。”

夏晓明“哎哟”一声,“妈你又生谁的气呢,我疼!”

“哦哦,没生气没生气,生气是魔鬼,我就希望你今天啊,好好的唱,响响亮亮的唱,该高音的地方一定要高,把音调拉得长长的,最好震得领导们耳朵嗡嗡叫……”

夏晓明无奈的叹口气,随着汇演一天天挨近,他妈妈也是一天比一天焦虑,一天比一天话多,多到爷爷奶奶骂她,爸爸揍她,就连他也受不了了!

“妈你能不能少说几句,我知道怎么唱,你那种唱法是只顾着表现自己,一点儿也不管台下人的感受。”那话筒“嗡嗡”的传到音响和大广播里,别人耳朵怎么受得了?

“妈你能不能改改你这毛病,一天尽想着怎么出风……哎哟!妈你干啥?”

他摸了摸温温凉凉的脑门,闻一闻,脸色立马就变了,“妈你往我头发上抹口水了?”

卫娜一脸“看傻子”的表情,“不抹咋给你定型呢?”

夏晓明一想到满头都是她臭烘烘的口水,把他头发抹得油光水亮的也不知道是吐了几十口,顿时恶心得不行,身子一缩,从他妈来不及放下的胳肢窝下钻出去,跑了。

卫娜气得跺脚,“小棺材瓤子跟你爹一样,上不得台面!没老娘,你连上台的机会都没有!”

五(1)班的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是谁以不大不小恰到好处的音量说了声“母老虎”,下一秒,整个班级爆发出排山倒海的笑声。

黄柔只能当没听见,遇到这样的妈,也是夏晓明倒霉。当然,她时不时也在留心幺妹那边,见春月把他们指挥得好好的,倒也放心。

她寻思着,待会儿把班里学生挪一挪,给她们留出几个板凳来,省得跟这么多人站着看,怪累的。

因为外来人员较多,崔建军离不了岗,就没大人照顾她们了。

卫娜来到学前班位置的时候,以杨丽芝和胡菲为首的一群女孩子们正在逗小彩鱼说话呢,嘴里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或是怪里怪气的动物叫声。

“嗷呜~嗷呜~这是老虎叫哦!”

杨丽芝补充一句:“母老虎才这么叫呢!”

得,刚被臭小子们叫“母老虎”的卫娜,一口气险些没上来,憋得脸红脖子粗,可杨丽芝妈妈是老师,下个学期就能升政教处,她爸爸在市政府,以后说不定还能当大官儿,她不能像呵斥崔绿真那样发泄自己的不爽。

得,憋着吧。

她真的从来没有一天像今儿这么生气过,她在心里默念三十遍“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心情才稍微平静下来。

她早早的瞄好了,今儿来的不止厂领导,还有好几个从未见过的男人女人,甚至还有两个穿着军装的,一看就是大领导!

在大领导面前,她可得好好的当好班主任,不止不生气,为了表达她的“和蔼”“关爱学生”,她还热情的留崔家姐妹几个坐边上,让孩子们挤挤,给她们腾出几个位子来。

看吧,连村里来的野孩子她都能这么关爱,这么无微不至,对待自个儿班上的学生,那还不得嘘寒问暖,天天老母亲式的疼爱?

领导们可好好看看吧,明年的“优秀教师”她是势在必得了哟!

因为学校级别,一旦评上啥荣誉称号,那都是市级的!有了荣誉称号,意味着加工资,晋职称,她一想到那悬在心头的两百块服装费,心里就万念俱灰。

恨那该死的湖南人,恨那该死的假清高的黄柔!可她唯独就是不恨贪便宜的自己,以权谋私的自己。

很快,话筒里传来“喂喂”两声,主持人轻咳一声,台下渐渐的安静下来,就连学生后排围得水泄不通的人山人海,也安静了。

其实,对于这样抬着话筒讲话的场景大家并不稀罕,公社每年都会组织几场“大练兵”,有时候还会和县里派下来的工人联合工农大练兵,那才叫一个热闹,人山人海,人声鼎沸。

主持人发言,说过开场白,开始介绍莅临领导,除了校领导,厂领导,还有市教育局领导,以及市里的领导……当然,大家最关心的穿军装的一男一女,原来女的是西南某军区文工团的团长,男的是南京啥电视艺术中心的副主任,台下的农民基本不懂。

黄柔却心内一惊,电视艺术中心那可不得了,负责声音、视频等电视作品制作审核的,类似于后世的广电局,但比广电局又多了点军人色彩,因为她听见校长称呼那位“副主任”为“大校”。

大校是军衔!

当然,其他不懂的人也够炸锅了!文工团是啥?那是能跳会唱的俊男美女们待的地方啊,在这年代可是妥妥的香饽饽,谁家孩子要进了文工团,那就是全街道整个区的骄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