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第4/5页)

“真翻跟斗?!”王满银口水横飞,激动得不行。

“是哒!”

“嘿嘿,这可是个小调皮,以后我给他……给他……嘿嘿……”他笑着笑着,心里也跟着期待和感动起来,生命呀,就是这么神奇,这么让人期待。

黄柔进屋,就看见他傻愣愣的看着高元珍的肚子笑,“姐来了?”

“才下班呢?你们当老师的可真辛苦。”高元珍也不用起来,就坐在沙发上,抚着肚子,笑得温柔极了。

黄柔把东西放下,“最近身体怎么样?”

“好着呢。”高元珍给王满银使眼色,让他把门关起来,这才从包包里掏出一个小本子,和一沓子钱。

“阿柔,这是五百块,我的罐头刚卖出去两批,只能先还你这么多,剩下的……”

黄柔按住她的手,“姐你说什么呢,我又不急用,你那厂子不能没有流动资金,你先用着。”

高元珍的“高氏老字号罐头厂”在正月十五就开张了,先让老师傅带着她和王满银学,等学会时间到了五月份,桑葚成熟的时候,她被幺妹提醒着,做了一批桑葚罐头。

桑葚这东西,农村漫山遍野都是,没有谁家之说,谁都能摘。她给村里小孩发工钱,以一分钱五斤的价格,也不用她动手,孩子们摘得又黑又甜,还把蒂给处理干净,她只要按照老师傅教的煮熟装罐就行。

孩子们拿到零花钱开心不已,都乐意争着帮她干活,孩子家长也没意见,反正这东西是无主的,谁摘到归谁,这么点钱虽然不多,一天下来勤快的也能摘到七八分钱,够给他们买好几支铅笔呢!

傻子才不乐意!

一方面是短时间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材料,一方面是低廉至近乎免费的劳动力,高元珍把成本控制到了最低,所以成品价格定得也不高。

一罐五毛钱。

五毛钱在黑市只能买到半斤猪肉呢,可在她的罐头厂却能买到一个甜丝丝的大罐头,虽然黑漆漆的颜色不大好看,可只要能让孩子甜甜嘴,又实惠,就有市场!

一开始,她还怕卖不出去,王满银打包票会去找舅妈,谁知道还没开始找人呢,就让公社单位上的给买光了。一个罐头至少能挣两毛,两千个罐头就是四百,对于种了大半辈子地的高元珍来说,这可是她以前几年的收入!作坊一年的承包费她一个月就给赚回来了!

这场小试牛刀,给她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难怪王满银一个劲鼓动她承包罐头作坊,这就是活脱脱的钱罐子啊!

而且,还是只属于她的钱罐子!

以前吃大锅饭,干多干少都是分一样的粮一样的钱,甚至她明明干两个人的活,却只有一个人的工分……现在一对比,这心里感觉就是天上的地下啊!只要肚里的小猴子不造反,她都全身心投在厂子里,几乎是没日没夜的煮,装罐。

拿出在生产队种地的力气来,自己给自己干活,多劳多得,她真恨不得连命也不要。

两千个罐头什么概念?别人一个同等规模的小厂子,十来个工人怎么说也要做一个星期,她叫着王满银,两个人,居然只用了五天时间!

要是有吉尼斯纪录,那他们绝对破了。

经过这事,王满银对她那真是深入骨髓的佩服啊!一个女人,怀着孕的女人,干起活来真是不要命的拼呐!她一女人都这么拼了,他这大男人还好意思偷懒?一半干到天黑,他就让她回家休息,他继续装到半夜两点多,她还挺着大肚子给他送宵夜……一来二去,他也不回市里了,那几天都住高家。

这不,两批罐头问世,就挣了八百多块,除去修机器的工钱,剩下就这五百了。

黄柔知道她现在正是起步阶段,差的就是钱,又给塞回去:“姐别跟我客气,手里多点资金,把作坊做大,以后做成怎么阳城市最大的罐头厂,也不枉幺妹念了那么久。”

高元珍豪爽大笑:“小丫头真这么说?”她喃喃道:“阳城市最大的罐头厂?那得多大啊……我可不敢想,先把这一屁股的债还清,心里就踏实了。”

可她这样刚强有能耐的女人,难道真的不想吗?

那是不可能的!

想到王满银给的建议,试探着问:“如果,我是说如果,我真想把厂子做大……妹子你想不想……”她犹豫一下,斟酌着不知道该用个什么说辞。

因为她现在还差黄柔这么多钱,现在钱没还上不说,又要拉黄柔入伙,她自个儿都觉着臊得慌。王满银倒是大方多了,直截了当道:“我们想问问你,要不要入伙罐头厂?”

“入伙?”

“对,现在元珍占八成,我占两成,如果你愿意的话,她给你两成,咱们一起把厂子做大。”

高元珍怕他没说清楚,急忙补充道:“妹子的三千块我会还,只不过现在手头……”

黄柔已经不是十年前的清高读书人了,她现在想的都是怎么在这动荡恐慌的局势下最大限度的保全家人好友,挣到多多的钱,给闺女一个好的生活。

而照他俩这个模式,一个拥有灵活的脑袋瓜,一个不怕苦不怕累的拼劲……以后的路绝对能走远。

入伙他们,绝对是稳赚不赔的事儿!

幺妹眨巴眨巴大眼睛,轻轻摇摇她的袖子:“妈妈,我想吃橘子罐头,你要是入伙,我以后是不是就能有吃不完的橘子罐头啦?”

三个大人全笑了,小作坊真能摇身一变成大厂子,别说橘子罐头,就是龙肉鲍鱼罐头也任她吃!

几乎是毫不犹豫的,黄柔点头,“三千块姐也别还了,就当我投入的资金。”

“这怎么行?哪有投这么多的?”高元珍慌了,这不是他们赤裸裸的占她便宜吗?没有这三千,她就承包不下来,这可是她的启动资金啊!

“姐先听我把话说完。”黄柔坐在小板凳上,认真道:“我因为要上班,走不开,这罐头的生产制作储存和销售我都无法参与,都得靠姐和哥,我这就是一闲人,两成都是厚着脸皮拿的。”

“怎么就是闲人了,你也是出谋划策的呀,就连幺妹也帮着想办法,要不是她提醒桑葚……我现在还不知道用啥果子呢。”冬春季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就是拿着钱也买不到任何果子,没有原材料,小作坊到现在也不可能开工!

要说桑葚农村哪儿没有?可能想到用它做罐头的,幺妹还是第一个。就连市第一罐头厂的老师傅都说,他做了这么多年罐头,还是第一次听说呢,早怎么没想到啊?

当然,只不过是工艺更复杂些,储存时间更短些,颜色不那么赏心悦目罢了。

这小吃货的嘴巴,就是有品味,办法就是比困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