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第4/4页)

他们“彻夜长谈”的后果就是,幺妹也失眠了。

换洗衣物弄丢了,她没法洗澡。这么多天不洗澡她又腻得慌,怎么都睡不着。

另一个原因是她没有想到的——虽然,他们的“长谈”只进行到半夜两点多,可他们的呼噜声实在是太吵啦,小地精的耳力又过人,真是想要听不见都不行。隔着一堵墙,还跟打雷似的,唉!

她觉着,妈妈脾气可真好,居然能忍受爸爸这么多年。

第二天,他们醒来,她才终于迷迷糊糊能睡着,一觉睡到日上三竿,酒醒后的爸爸,开车载她去看姐姐们啦!

早在出发前,她就给春晖姐姐打过电话,说好到达的第二天去学校找她。她的学校很好找,甚至不用地图,他们就能找到,大黄发刚到学校门口,就见一个高挑漂亮的女孩冲他们挥手。

“外公,这就是我春晖姐姐。”

老爷子打量一眼,嗯,不错,是个聪明孩子,他笑眯眯的点头,“你大伯还是二伯家的?”

“二伯家的,她还有个双胞胎妹妹叫春月,在总政文工团接受委培,不过半年前就顺利毕业,回南京电视制作中心去啦。”以后就是要上电视表演节目的啦!

春晖给妹妹来了个巨大的拥抱,“顾叔叔,黄爷爷。”聪明的她一眼就看出来这位威严的老人是谁了。

无论幺妹外公是什么样的人,他的出现,就是跟上辈子不一样的地方。多个疼妹妹的人,她高兴还来不及呢!

“对了,友娣姐姐呢?”

“我上星期告诉她了,可她这几天跟着仇大师去大会堂做国宴啦。”

幺妹“哇哦”一声,做国宴,那就是能见到领导人啦!这可是全体中国人的偶像,谁会不想见呢?甚至,说不定做得好吃了,领导人还会跟她合个影,说几句话嘞!

妈耶,这回去得让高玉强羡慕疯了吧!

黄老爷子却一愣,“国宴……仇大师?”

“是哒,我友娣姐姐……”叭叭叭,小地精又把姐姐炫耀了一遍。

老爷子听得连连点头,七个闺女无一夭折不说,还个顶个的出息,看来崔家家教是真好,好得出乎意料。他慈爱的点点头,打算和女婿说点事,让两个女孩先在学校玩着,他们出去一趟。

春晖是个大人了,顾学章也放心。说好让她们别乱跑,中午饿了就去吃食堂,不饿就等一下,下午一点钟准时来接她们。

幺妹高兴得不要不要的,跟姐姐在一起她乐意还来不及呢!“姐姐你们宿舍能洗澡不?”

“我能洗个澡吗?我太难受了。”

“姐姐你们宿舍好高呀,居然在六楼!”整个大河口也就市三纺有五层楼,还是首屈一指的高楼,可姐姐的宿舍居然有七层,她们住在六楼。

宿管员看见是常帮她干活的崔春晖,没有阻拦就让她把妹妹带进去了。现在正是上课时间,宿舍里没人。春晖去开水房打来几壶开水,倒大盆里,用凉水兑温,“妹你先在这儿将就一下,晚上带你去澡堂里洗。”

北京城再大,再繁华,大学生的洗澡方式还是很接地气的。幺妹哼着小曲儿,站在厕所的蹲坑位上,“哗啦啦”的往身上浇水。那温温的水淋在身上,真是说不出的舒服,再打上一层香皂,搓下一层厚厚的黑泥卷子,整个人仿佛轻了三斤。

不过,唯一让她沮丧的是,中途有人进来上厕所,看见她洗衣板似的胸脯,先是害羞,后是一惊,露出见鬼的表情,等再看到脸,又惋惜的叹了口气。

幺妹低头一看,不怕,不着急,她还没到十四岁,她只是长得高。

她假装安慰自己还是个小孩子,上厕所的人把她当同一栋楼的大学生了。

回到寝室没一会儿,春晖的室友们放学回来了。一个个都是油黑发亮的麻花辫,挎着个军绿色书包,“哟,咱们宿舍咋多了个小美人?”

这雪白的牛奶一样的肌肤,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头黑发披散在肩头,还在往下滴答水汽,不是美人是啥?

“是田螺姑娘吧?”

众人哈哈大笑,春晖也被逗笑了,“这我妹,崔绿真,还没十四。”

幺妹已经乖巧的叫上了“姐姐”,“姐姐你们好棒呀,我姐姐常说你们既漂亮,学习又好,还超努力。”

其实,能考上燕京大学的哪有不努力的?可女孩子们,谁不喜欢这样一个甜甜的真诚的小妹妹的夸赞呢?哪怕明知是奉承的成分更多,可大家都笑了,争着给她零食吃,问她从哪儿来,怎么来,北京好不好玩儿之类的。

春晖放心了,她就知道,她们家幺妹去到哪儿都能跟人相处得很好。甚至,大家知道她们不去食堂,还问她俩要吃啥,要给幺妹带吃的呢!

舍友们一走,宿舍安静下来,校园大广播播放的“午间新闻”清晰的传进来,“在蛇口建成了第一个五千吨级海轮泊位……”

幺妹忽然想起昨天日本人说的话,“姐姐,蛇口是不是就你说的深圳特区?”从去年年底,报纸上和广播里就常出现这个词。

“对,别看现在深圳只是宝安县一个小镇,以后可是赫赫有名的深圳特区,整个国家的门户。”一时激动,春晖也忘记掩饰她的身份了。

当然,幺妹也没注意到,她只是歪着脑袋想了想,“姐姐如果我们去蛇口建一个批发市场怎么样?”

春晖一愣,“批发啥?”

她第一反应是——“批发咱们家的皮包吗?可在广州深圳咱们没优势啊。”在阳城市之所以能卖这么好,那是因为独家垄断,订价由他们说了算。

可去到蛇口,别说订价要跟随市场供需关系,就是质量、工艺、效率,他们的小作坊都不是大厂的对手,没多长时间绝对会被耗死的。

春晖其实一直有个忧虑,他们的皮革厂现在赚的是沿海和内陆高原地区的信息差,这个由交通、通讯所造成的信息差,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只会越来越小。

而皮革厂,就会成为无数破产的私营企业之一,逐渐走向亏本,走向死亡。

所以,开皮革厂只有两个出路,要么做出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要么以皮革厂为跳板,趁着其他农民还没反应过来,大大赚一笔,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后,转战其他市场。

春晖刚开始想的是后者,现在更倾向前者,而崔绿真却恰恰相反,她现在决定,要向日本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