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第4/4页)

“猜猜我是谁。”

这把熟悉的声音,就是化成灰,绿真也认识,“思齐哥哥!你在哪儿?你还好吗?”

李思齐嘿嘿直乐,“好着呢,你听我声音,是不是中气十足?”

这倒是,不像是生病或者受伤的。绿真顿了顿,“你躲哪儿去了?吓死我了你知道吗?”

“这可不能说,你放心,虽然没能拿下长江首漂,但你哥没给你丢脸,等着吧,过不了几天就有好消息。”他信誓旦旦的说。

绿真松口气,“哎呀我原谅你啦,没拿下就没拿下吧,反正美国人也放弃了。”听说是团队内讧,也有说是被中国队前仆后继的牺牲吓到,沃伦夫妇可能是真的漂流爱好者,可其他队员……绿真怀疑,借着拍摄纪录片的由头,可能还有别的事儿。

但他不说,绿真也知道不能问,二人像平常一样嘻嘻哈哈几句,也就揭过不提了。

半个月后,正值国庆节当天,各大报纸报出一个巨大的爆炸性消息——在汉口附近的牛头山,发现距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稀土储存!

稀土是什么?

稀土能做什么?

有这么大量的稀土储存,我们能干什么?

社会各界展开广泛讨论,再一次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潮。

这个发现同时惊讶了世界各国,大家都在猜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到底是什么时候发现的,会不会其实早就发现了,特意选择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公布,是想要做什么?各方势力竞相猜测。

不过,根据最不靠谱的路边社消息,本来牛头山这块地在半月前差点就被卖出去了,一名香港商人以高于市场价百分之七十的高价,急急忙忙准备签合同的时候,忽然有人说里头可能有蹊跷,因为这香港人跟某个国家的境外势力有频繁来往,而此次的长江首漂,所谓的拍摄纪录片的记者,其实不是真记者,他们各种长枪短炮的采访设备,其实是稀有金属探测仪器。

甚至,某几名外国探险者也不是真的职业探险家,所谓的内讧也不是真的内讧,可能是看好的宝贝被人抢先一步,气急败坏之下分道扬镳!

这种说法不知是从哪个不靠谱的家伙嘴里传出来的,大多数人都当笑话听过便罢,可只有李思齐和“夫唱妇随”的俩人知道,这个世界上,流言往往是最接近真相的,尤其是越荒诞的流言。

只有李思齐知道,他在刚上船的时候接到这个任务时有多么激动,多么震惊,多么……感谢绿真。

如果没有她们一家鼎力相助,他的船可能连下水的机会也没有。如果没有她的故意拖延半个月,或许就错过了国家的重要部署。如果没有她的“帮助”,他的体力和敏捷度也不可能支撑他完成如此艰巨的探测任务。

他将一辈子记得,自己从冰冷刺骨的浑水里爬出来的一瞬间,有多么激动,多么幸运。激动他终于做了一回真正的名副其实的“探险家”,幸运他有机会为国效力,真正的死得其所!

一个多月后的一天,全世界人民都会记住的一天,1986年11月25日下午两点三十分,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的勇士们驾着两艘红色橡皮艇,在六级大风掀起的浪涛中安然漂至长江入海口附近的横沙岛,从而完成了历时五个多月的长江科学考察漂流重任【1】。母亲河的首漂,终究还是由她孕育的儿女们完成了!

英雄的母亲,英雄的儿女啊!

佛山和东莞的厂建设完成,正式上马后,许杰和张良军一人负责一个厂,张秋萍的学校就在那边,想要参与技术指导和管理也方便,不到七月份,第一期电脑外壳就生产出来了。

除去刚开始工人不熟练,设备磨合不好时产出的几批次品外,这一批是完完全全能用的!

美国那边专门来人看过,他们想不到,这个国家的生产成本如此低廉,效率如此之高,有这样低价高效的配件厂家,谁还会找本土和日本人?天天等着他们闹罢工吗?

可以说,绿真的价格战打得效果显著,到1986年年底,大河电脑配件厂已经能独立生产外壳、鼠标和键盘,甚至接到了上千万的订单,订单排队已经排到了第二年夏天。

1986年全年,古老的东方国度在前仆后继催人泪下的探险者的激励和带领下,继续日新月异,而世界范围内也发生了许多惊人的大事,最令人震惊的莫过于四月份的一天,位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普里皮亚季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严重的爆炸事故【4】。这是二战后发生的最严重的核污染事件,国际社会为之惶恐,胆战心惊。

而借着这股“风”,绿真放在美国股市里的钱也终于醒来了,半个月不到涨回本金,两个月翻倍,赶在田恬回家过年之前,绿真让她帮忙把股票卖掉,瞬间成为拥有三百万美金的小富婆。

“怎么样,这三百万是帮你买成设备,还是带回来?”田恬在电话里问,外汇啊外汇,这年代的外汇可值钱啦,带回来还能赚一笔呢!

“不买也不带,你帮我买成微管的股票,继续放在里头。”微管是全美最大的电脑科技公司,专门做研发、制造电脑系统和软件服务的。

田恬很诧异,“怎么想起买这家?”

“以后的世界,将是计算机时代,电脑总有一天会成为代替笔墨纸的重要办公、生产、生活必需品,你要有钱也买点儿,能买多少是多少。”

田恬这两年跟着她干,其实手里也有了不少积蓄,经验告诉她,听绿真的准没错。于是,她留足两个月生活费后,把账户上所有钱全买成微管公司的股票,不多,也就几万美金。

田广峰虽然宠她,可两口子都是两袖清风的国企干部,能送她出国留学已经非常吃力了。他们名义上一个是厂长,一个是处长,说出去可风光,但两口子半年收入加起来还没人绿真一个月的药厂分红多呢,当年老爷子轻轻松松一句话,就给她铺了这么宽的路,谁又能想到呢?

那莲花透骨胶囊在经过多年的宣传广告和口口相传的疗效之下,已经成为国内畅销药之一,田广峰的药厂名字大家都不知道,可提起这款药,却是让老百姓竖大拇指的!

大家能不知道藿香正气水,能不知道双黄连,能不知道十滴水,却不能不知道莲花透骨胶囊!

有了它,咱们国家的骨癌患病率直线下降,治愈率直线上升,国民平均寿命显著提高……虽然,目前还没能显现出来,但田家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