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8章 郭鹏还是那个大忽悠(第2/3页)

“这……”

曹兰还就真的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了。

很早以前古人就有规矩,不允许亲生兄弟姐妹结亲,也定下同姓不婚的约定,可这究竟是为什么,她也不清楚。

“有悖伦理纲常?”

她试探着询问。

“伦理纲常是汉武帝时才有的,而这些规矩早在宗周时就有了,你说说为什么呀?”

郭鹏乘胜追击。

“这……难道真有问题吗?”

“如果没有问题,古人为什么要做此规定呢?为何不允许家内通婚,乃至于族内通婚,一定要异姓通婚?肯定是很早以前的古人也是觉得亲上加亲最好,结果闹出了很大的乱子,死了很多人,后果十分惨烈,才有如此规定。”

郭鹏叹气道:“你以为我不懂得亲上加亲的道理?可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没注意到吗?咱们孩子的孩子,至今为止,有哪个夭折?”

曹兰细细想想,还真是这样。

人家家孩子怎么说都有那么些夭折的,可郭氏的孩子……

“真是这样?不对啊,规矩不是同姓但不同族者可婚吗?承志姓郭,子脩的女儿姓曹,有问题吗?”

曹兰立刻想到了关键点。

郭鹏一脸你太年轻的表情。

“左传云,男女同姓,其生不蕃,阿兰你想啊,上古时男女同姓,就是同族,血脉相通,彼此联姻,就出了大事,然后被禁止,但是这是因为同姓的缘故吗?非也,是因为血脉相通啊。

同姓者,血脉相通,这才是不婚的原因,而不是什么同姓不同族,姓氏只是一个借口,实际上,是因为血脉相通,血缘太近,所以才有同姓不婚之说,实质上,就是血脉相通者不当成婚!”

“这……好像真的有点道理。”

曹兰越想越觉得郭鹏说的有道理,越想越觉得这是对的。

要是没有问题,大家都亲上加亲了,怎么会有同姓不婚这样的规矩呢?

于是她陷入了强烈的动摇之中。

郭鹏当然不是骗她,这道理是真的,也有科学依据。

只是身份不同,对曹兰,郭鹏不想来硬的,所以选择讲道理。

再者说了,这样的规矩的确是前人用生命为代价换来的。

先秦时期中国人姓氏分别,同姓者常为同族,血脉相近,而西周以前,婚姻常为族内婚,即所谓亲上加亲。

结果到了商末西周时期,同姓男女彼此通婚酿成后代畸形或无法生育的问题已经无法忽视,人们终于意识到这样做的危害。

付出惨痛的代价之后,古人才终于经由大量的经验事实而形成了同姓不婚的共识,中国于是从西周初期开始盛行族外婚。

秦汉以来姓氏合流,不再有姓和氏的区别,这一规定也从同姓不婚改为同姓不同族可婚。

直到唐朝以后讲究复古,又开始讲究严格的同姓不婚,明清以后这一规矩逐渐消亡。

但是这一规矩的根源并非是姓氏,而是血脉太近导致的后代基因病问题,在姓氏合流的当下,早已没有了西周时的严谨。

所以血亲关系三代以内者不当成婚才是最适当的。

曹兰只知道同姓不婚,不知道血脉关联,郭鹏则巧妙利用自己和曹兰之间的信息差使劲儿的忽悠她。

结果还真给他忽悠成功了。

曹兰当然知道郭承志和曹昂的女儿有血缘关系,郭承志是她的孙子,曹昂的女儿是曹操的孙女,而她和曹操是亲兄妹。

但是她不曾想过这样的关系结了婚会造成后代的病变。

想想古人的规矩,加上郭鹏的使劲儿忽悠,曹兰的立场逐渐软化。

“这样说起来,郭氏和曹氏的后代,因为我的缘故,都不能成婚了?”

曹兰指了指自己。

“阿兰,不是因为你的缘故,而是因为血脉的缘故,所以血脉亲缘未出三代者,最好还是不要成婚,以免遗祸后人啊。”

郭鹏语重心长的样子让曹兰越来越相信他说的话,思来想去,还是觉得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所以有些失落。

郭瑾那边可没有时间顾忌到母亲的失落,火速开始推进郭承志结婚的事情。

他找到了诸葛瑾。

“臣女?”

诸葛瑾听闻郭瑾问起他女儿的事情,顿时一愣:“臣女的确还没有嫁娶之事,不过家中也有一些商议,正准备议论议论。”

郭瑾点了点头。

“那正好,太子承志即将加冠成年,我遍寻朝里朝外贤人之女,感觉唯有诸葛尚书的女儿最适合为太子之妻室。”

诸葛瑾愣在当场。

目瞪口呆的看着郭瑾,一时间居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郭瑾笑了。

“诸葛尚书?”

“啊?哦!陛下所说的……臣……臣……”

“别急别急,诸葛尚书,我在和你谈论子女的婚事,你家女儿尚未婚配,我的儿子也没有结婚,不如结成儿女亲家,你觉得如何?”

听到皇帝真的说出了这样的话,诸葛瑾的心脏开始了加速跳动。

“陛下,这……这……”

“我知道,这有点突然,但是选择你家,我也不是没有深思熟虑过,事实上,这个选择,是我和太上皇一起做出的决定,太上皇也认可这个决定,所以你不用担心。”

郭瑾安慰了诸葛瑾一句,诸葛瑾更加激动了。

“陛下,臣……臣何德何能?”

“诸葛尚书也是太上皇的老臣了,为我魏办事十数年,勤勤恳恳,没有任何违法违规之处,朝堂上下都没有人说诸葛尚书是不称职的,这一点我认为尤其难得。”

郭瑾走到了诸葛瑾面前,握住了诸葛瑾的手:“贤臣之女,必然温柔贤淑,知书达理,正是我儿良配,如果诸葛尚书没有不愿意,这件事情,咱们姑且就定下来,如何?”

诸葛瑾还能怎么说呢?

原来天下真的不会掉馅饼。

只会掉肥肉!

还是一块肥的流油的超级大肥肉!

居然就掉在了自己的嘴巴里!

诸葛瑾离开宫中的时候还晕晕乎乎的,回到农部官署里,属下跟他打招呼他都没有反应,像幽魂一样飘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里,弄得属下们十分奇怪。

怎么往日里随和的诸葛部堂忽然间不理人了?

而且还一脸迷茫的模样?

这是自然的,论谁忽然意识到自己要成为皇亲国戚了,都是这样的情况。

所以诸葛瑾整个白天办公的时候都心不在焉的,到了下班的时候,更是十分罕见地准时下班回家,弄得整个农部议论纷纷,都在怀疑诸葛瑾是不是出什么事情了才如此急切。

难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