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2/2页)

……

……

进入八月,新的设备即便暂时还无力添置,但每天的产出,以足金核算,已经缓步上升到稳定在一百六七十克左右。

相比较伊波古村以往每天仅六七克的采金规模,短短两个月,产量就提升二十多倍,在伊波古村的村民眼里,依旧是一个奇迹。

不计算设备折旧,每天四十多克金的产出能兑换五百美元,就差不多能覆盖日常成本。

这里面人工成本占比最低,每天折算下来,包括曹沫允诺给卡布贾、露西两人的“高薪”,也仅有一百五十美元左右。

两台二手柴油发电机交替使用,加上其他几台小型设备,每天所消耗的柴油,却要一百多美元,在没有炼化能力的卡奈姆,即便是非洲第一产油国,柴油价格还是高得离谱。

设备材料损耗以及不断添置一些工具、小型设备,以及从部落采购粮食、疏菜,给员工提供两顿工作餐,每天差不多也需要一百五十美元。

当然,扣除掉老酋长的分红,每天差不多能有八九百美元的毛利,相比较他堪称微薄的投入,就已经是相当恐怖了。

曹沫除了每隔十天,让卡布贾携带五百克金锭找谢思鹏兑换成美元,打入设备公司账户外,还有一部分在覆盖日常成本之外的产出,每十天大约有四千美元的样子,他还是直接找隆塔当地的金店,兑换成当地货币,用于购买扩大矿区基建的物资及设备。

很简单,要想挖掘机这样的设备能够进场,采金点到部落的便道,还需要进一步的拓宽。

这些准备工作,曹沫不想等购入挖掘机之后,再按部就班的去做。

更重要的是他没有捞一把就走的想法,想要真正将伊波古金矿做大,矿区建设是不能省钱的。

要不然,从密林间绕开参天大树以及崎岖地形,修一条两三公里长的简易土路供挖掘器械通过,绝对比沿着鹿角川河岸修一条相对平直、还铺上砂石的宽阔便道要容易得多,投入也低得多。

新的便道修成,是有利整个部落往北发展的。

另外,在卡奈姆发展,有一点好处,那就是与部落直接合作的中小企业,压根就不用考虑缴税问题。

在卡奈姆,像隆塔地区,市镇区域内的企业管理还相对正规一些,远离市镇,直接与下面部落合作建造的中小企业工厂,要纳税,也是由当地的部族首领酌情征纳。

这些税收都轮不到地区市政厅伸手,跟州政府、联邦政府有什么关系?

要不然的话,卡奈姆的联邦政府、州政府对地方市政民生建设也不会如此漠然。

九月上旬的那天中午,曹沫住在矿区刚刚为他建好的木屋阳台地板上,心里盘算着这样再干上两个月,应该就能添置第一台挖掘机了。

这半个月来,曹沫还特地在隆塔找了一处有挖掘机的工地,付一定费用给对方,由波图、帕里每天分别带着三四名愿意学习的青年,过去培训小半天。

却不想借假期又跑回伊波古村的莉莉,这时候一路飞快跑到矿区,说郭建带着好些人要到矿上来参观,这时候被老酋长菲利希安邀请留在村子里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