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枕下玉(第2/2页)

“我知道,”姜恒无奈道,“娘不让我习武。”

“不,是因为,我自己也没学会,”耿曙给出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回答,他摆摆手,专注地练剑,答道,“待我学会再说。”

“好。”姜恒爽快地笑道。

读完《万章》,姜恒便得写三篇读后之解,昭夫人看过后,不予置评,将芦纸依旧封起,搁在架子上,吩咐道:“接下来读《天论》。”

“去年秋就读过了。”姜恒答道,继而背了起来:“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昭夫人拂袖道:“忘了,念《秋水》罢。”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

“行了。”昭夫人倏然生出隐隐约约的恐惧感,这一屋子书,居然要被八岁的儿子念完了?!

“《大取》呢?”昭夫人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打量姜恒,幸而这次姜恒面现茫然,问:“大取是什么?”

“墨翟老先生送来的书简。”昭夫人松了口气。

“墨翟是谁?”姜恒又好奇地问。

“上回那黄发老头儿。”昭夫人说。

姜恒记起来了,那形似胡人的高大老人家是姜家为数不多的客人之一。

他抱来一堆竹简,摇摇晃晃的,吃力地放在案上。昭夫人手里握着竹尺,拍了拍,道:“就读这些罢。初二起读,若想偷懒,仔细你的皮肉。”说着转向院中的耿曙,替他矫正剑招动作。

姜家初一、十五各放一天假,月末姜恒轻轻松松就完成了功课,从母亲的表情上看,正是一贯的无可挑剔,也一贯的没有半句褒奖,唯有轻飘飘一句“还行”。

明天放假,不用读书,姜恒便无事可做了,闷得头顶长草,然而现如今有耿曙在,有了伴,说不得总想折腾点什么,如果能叫上他,偷偷溜出去一趟,那就更好了。

夜来风雨声断断续续,东厢熄了灯后,姜恒的小身影悄无声息地穿过走廊,绕到后院,来到耿曙所住的役房窗下,听见里头沉重的呼吸声。姜恒轻轻敲了几下窗,并未得到回应,推开耿曙房门,靠近榻畔,榻上的耿曙却在这个时候翻了个身。

“哥哥,”姜恒很小声地说,“你睡着了么?”

耿曙似乎丝毫未料姜恒会在深夜里突然出现,蓦然一个翻身坐起,朝榻里让了些许,一手提着被子,挡住了脸。

“走,”耿曙说,“做、做什么?快走。”

姜恒马上嘘了声,说:“你生病了?”

姜恒伸手去摸,耿曙却马上锁住他的手腕。夜风把榻畔的窗倏然吹开了,借着那一点点夜幕下的天光,姜恒忽然看见了耿曙脸上有两行水迹。

耿曙的呼吸逐渐平静下来,姜恒爬上榻去,跪着拉上了窗,他原本有几句话想说,但看见耿曙在这风雨交加的夜里,躺在被窝中哭的一幕,顿时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耿曙脸上现出疑惑表情,俩小孩对视,讷讷良久后,姜恒才想起来找他的目的,从怀里掏出那枚玉玦,玉玦上已编了个拙劣而杂乱的红绦穗子,递到耿曙手里。

“这个给你。”姜恒抱着膝,坐在耿曙榻上,说,“你想你爹娘了么?”

按理说姜恒的爹也就是耿曙的爹,但他从来不觉得那个素未谋面的男人,有被他认作“父亲”的资格,也许只对耿曙而言,他才真正拥有过完整的家庭罢。

耿曙接过了玉玦,低头看了眼,“嗯”了声。

“给我说说爹吧。”姜恒忍不住说。

“改天吧。”耿曙说,“你回去睡,去吧。”

耿曙拉开被子,躺了进去。姜恒答道:“好。”

“别告诉夫人和婆婆。”耿曙在被窝里说。

姜恒自当守住这个小小的秘密,他给耿曙关上了门,回往东厢。耿曙听到他走后,却又从榻上爬起,将窗门推开小小的一条缝朝外望,只见姜恒摸黑回去时,走路不小心踢到了花栏,痛得跳了几下,又听见卫婆房中“吱呀”一声推门,于是耿曙火速关窗,姜恒加快速度,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