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眼中钉(第2/2页)

百年前,周、曾、耿、卫四大家,以门客的身份跟随汁氏远征塞外,平定侵扰洛阳的风戎人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卫氏擅治军;曾氏则为汁家的高参幕僚;耿家主管守卫王室与刺杀;周氏主管外交与商贸。

汁家在塞北自立为王后,兑现了他的承诺,将大安、山阴与灏城封给了三名门客,奈何耿家人丁凋零,当家主不愿迁走,宁愿留在落雁,时刻陪伴在王族身边。于是耿家成为了唯一没有封地的大贵族。

一代又一代下来,耿渊与汁琅、汁琮兄弟情同手足,于是耿曙归朝后,也得到了最高的待遇,被收作汁琮的义子。

山阴城半在山腰上,到得秋季,城内欣欣向荣,虽以雍律治理,却因远离落雁,又有胡人混杂,较之王都充满了烟火气,烤饼摊、面摊多了不少。初秋时山前已有黄叶,雨季过去,秋高气爽,碧空如洗,蓝天映着山下的景色,投在城外湖里,赏心悦目。

“我不想去见曾家家主。”姜恒朝耿曙说。

两兄弟抵达山阴后,耿曙便找了一家驿站,出示自己腰牌,在后院卸车下货,说道:“你说了算,想做什么都行。”

姜恒想了想,说:“还是去见一面罢。”

耿曙:“嗯。”

姜恒又觉得无趣,这伙公卿与士大夫,成天缩在城中,外头的世间疾苦,于他们而言仿佛不存在,唯一能看见的,就是每个地方每年死了多少人、缴上多少税,百姓变成了数目,生活的苦难折算成了粮食与钱,为此而语。

“算了不去了。”姜恒又说。

“好。”耿曙说,并去小二处吩咐,杀两只鸡,一只炖汤,一只蒸得嫩嫩的斩件蘸葱姜油吃。

两人凑着一张矮案,姜恒确实饿好些天了,林胡人所食不过烤肉上撒点盐,大多时候困苦潦倒,只吃干粮。姜恒饿得眼睛发绿,耿曙便道:“慢点吃。”

正吃饭时,他又看见了界圭,界圭一身衣服脏兮兮的,大摇大摆进来,在驿站让小二做了一碗面,犹如野人一般。

“你还不回去?”耿曙朝界圭道。

界圭说:“我换了主人,主人不要我,只能当流浪狗了。”

姜恒叫来小二,盛了一大碗汤、半只鸡,说:“送过去给他吃。”

界圭也不客气便吃了,耿曙让他晚上去睡柴房,免得来打扰他与姜恒,界圭也没有异议,就此安顿下来。

“南方怎么样?”姜恒吃得太饱,晚上还睡不着。

“被你说对了,”耿曙躺在床上,搂着姜恒,注视他的眼睛,嘴唇动了动,说,“南方四国今年不会开战,太子灵派人到宋邹那里,讨要金玺,被宋邹回绝了。”

金玺不在宋邹手中,哪怕把嵩县翻过来也没用。宋邹按着姜恒的吩咐,昭告天下——谁能替姬家收拾这残破河山,令神州大地重归一统,金玺便交给谁。

于是太子灵只得回去与门客商量,要拿到金玺,成为盟主,就要让余下四国包括北雍发出称臣令,想得到称臣令,就必须自立为天子。

而眼下五国,谁也不敢自立为天子,否则一定会遭到各国的讨伐,姜恒成功地把对外问题,转化成了南方四国的内斗。

“目前代国愿意与郑结盟。”耿曙说,“梁、郢两地不愿意,管魏派出去的说客起到作用,郢王按着此事,不参与联军,只能说再看罢。管相说,明年开春,不知道会不会有变化。”

“会的,”姜恒说,“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耿曙翻了翻姜恒路上记载的册子,说:“是真的吗?”

每一页,都是雍国百姓的血与泪,耿曙从未听说过,东宫议政,也从来不说这些,他们离民间实在太远了,哪怕地方官每月的汇报与简书上,百姓的生活苦难也会被繁杂事务所掩盖。

汁琮只有一个目标,即南征,收复中原。除此之外,所有的民生、贸易等问题,都要为这个宏图伟业让步,他清楚地知道国内有许多问题,但等他打下梁国、郑国,一切都不会再成为问题。

只是这个目标被姜恒与太子灵联手打断了,导致如今国内的问题已暴露到难以收拾的地步。

姜恒道:“每一个人都有名字,那些生活都是真真切切的。你们看了我发回去的信吗?”

“看了。”耿曙翻过一页,聚精会神地读着。

“他怎么说?”姜恒问。

耿曙答道:“回去你就知道了。”他不想告诉姜恒,因为他的信,导致朝廷内互相倾轧的派系,有了许多杀人诛心的借口,起初汁琮杀大臣杀得沙洲血流成河,其后天牢内则人满为患。

不知道多少人已把姜恒视作眼中钉肉中刺,恨得他咬牙切齿,但耿曙不在乎,文臣能把他们怎么样?军队在他的手里,只要在他手里,姜恒就不会有危险。

谁敢碰姜恒一根手指头,他耿曙就会把他们杀个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