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结局(上) ^ - ^(第2/2页)

梅雨时节,不仅南方水害肆虐,京都也时常下雨,耽误了许多事物,街道上潮湿泥泞。

随着天色的阴沉,萧扶玉心绪难免也有点苦闷,便一心专于政务,忙起来就会好得多。

半月之后,从南方上奏的折子,有了明显的成效,卫玠这一去便擒拿两个贪官,解决户部振款的落实问题。

皇城碧瓦皆是雨水,淅淅沥沥,潮湿使得人也变得苦闷,不自在。

宣华殿内,萧扶玉坐在案前看着手中奏折,谍网司所呈上来的,关于南方诸事的问题。

而龙案之下,卫顼端端正正地站立着,眉目平和,比起几年前,他变得成熟许多,也温雅许多。

没了曾经的肃正,变得事事稳重且面面俱到,也为此招了不少贵勋小姐倾慕。

不过这两年来,卫顼始终独身一人,未有成家的意愿,一心放仕途之上,卫二夫人着急上火,也拿他没法子,比以前温润,也比以前冷淡,

卫顼淡淡道:“下个月南方潮退,所贪振款之人由兄长亲自押回京城,待陛下发落。”

萧扶玉淡淡地瞥了卫顼一眼,托着脸看向窗外的雨水,想来南方的事差不多快结束了。

她心绪沉着,停顿片刻后,示意卫顼退下。

卫顼作揖便彬彬有礼地退步,屋檐的落雨声嘀嗒,萧扶玉微顿,犹豫着还是将他叫停了。

她不禁提起心中的苦闷,“你觉得朕若与卫玠成婚,宣告天下喜讯,如何?”

卫顼略有一顿,抬眸看向龙案上的皇帝,似乎有片刻的意外,随之又消散下去。

他淡淡一笑,“是喜事。”

萧扶玉蹙了蹙眉,想起卫玠的态度,便忍不住道:“你这家伙最肃正古板,定会觉得不妥吧,你便说说朕哪错了。”

卫顼站于原地不动,平淡道:“陛下没错,兄长与陛下情深似海,早已越过结发之情,如要成婚是件喜事,想必兄长也是如此觉得的。”

萧扶玉放下托着脸的手,无奈道:“但他与我置气了。”

“或许兄长没有置气。”卫顼温和道,“成婚是喜事,陛下忘了吗,兄长乃卫氏子弟。”

萧扶玉抿了抿唇,“什么意思。”

卫顼单手揽于身后,缓缓道:“陛下是皇帝啊,世人皆知卫氏子弟忠于皇室,不可为幸为佞,违者便逐出家门。”

“世人眼里有几人认为会是喜事,权势滔天又如何,婚事不就是昭告天下,将兄长是幸臣,是佞臣的言论摆到台面上,世人可以不议论,但世人不会不如此想,难敌悠悠众口。”

“可现在不也有这样的言论吗。”萧扶玉沉了眉宇,“朕若大婚便是给卫玠正名,他不是幸臣,朕与他可为夫妻。”

“陛下觉得兄长是入赘,还是陛下嫁入,入赘兄长如何不是幸臣,陛下嫁入卫家,可失了君主威严,这些名誉之事也都可以不是问题。”

卫顼神色里掠过一丝无奈,“但陛下,到时的意义可不一样了,兄长一面掌管半壁江山,一面与陛下结为夫妇,嘉朝江山是萧家的,不是陛下和兄长的。”

“所以朝中宗师大族有几人是诚心祝愿,史书上会如何记载,后人又会如何看待这位卫氏皇夫,兄长考虑的不是成婚与否,也可以不在乎自己的抉择,但不能不考虑卫氏历来赤忠至诚的史记。”

卫顼神色淡然,“成婚是喜事,但一旦昭告天下,兄长便要做出一定的让步,监察司多年不也在严令京都的舆论吗,臣想他应该不是生气,而是需要好好想想,所以才会南下,陛下为何不帮兄长想想到底如何选择。”

“宣告天下的婚事,如果不得天下人祝愿,那有什么意义。”卫顼停顿下来,恭恭敬敬地作揖,温和道:“陛下和兄长喜结连理,但昭告天下,就没这个必要了。”

萧扶玉心绪微沉,她的确没有考虑这么多,只想和卫玠在一起,不管是她嫁入卫家,还是卫玠入赘。

已经历三世的折腾的她,只想像寻常夫妻一样,平平淡淡的就可以。

可就像卫玠说的,她是皇帝。注定不是寻常人,也不会像寻常夫妻过平平淡淡的小日子。

一直以来都在让卫玠做出牺牲,她极少考虑过他的立场,或许这真的需要好好想想。

第一世的时候,他是许多做过违逆卫氏族训的事,但都是卫家不复存在之后,天下大乱,卫玠作出的抵抗和报复。

殿内陷入了一片沉静,卫顼的神色始终温润淡漠,就像简单地站在卫家的立场,将所有顾虑说了出来。

“兄长是个逆反之人,但也是个慎重之人,不管是怎样的选择,他都有他的想法。”

萧扶玉凝视着卫顼,久久不语,不禁缓缓道:“你似乎变得比以前通透了,不再强调对错。”

卫顼抬眸看向她,有片刻的停顿,最后苦涩一笑,缓缓道:“人嘛,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看得通透,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言罢,卫顼拱手退下,殿内仅有些许雨声,他的背影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萧扶玉微顿,目光重新回到龙案上的奏折,是关于南方水害的回报奏折,卫玠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