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第2/3页)

“那就…… 云兄弟?”

“贺莱兄弟?”

两个人都对这个称呼很满意,贺莱汌这个人很不好亲近,但是奇异的和云付一见如故,倒也十分难得,不过云付性子性子单纯,人缘一向很好就是。

云付就是嘴馋肚子饱,说是吃两盘,但是吃了一盘就是差不多了,不过贺莱汌却是真的能吃…… 把剩下的都给吃光了。

从第一次吃到饺子开始,贺莱汌就爱上这种中原美食,不惜厚脸皮在这里蹭饭。

贺莱汌脸皮到底没厚到跟城墙一样,吃完就有些赧然,道,“你们中原的美食,实在是好吃,比我上次在吃的什么烤乳猪强多了。”

“我们中原美食可多着呢,你还没吃过火锅吧?”

“什么是火锅?”贺莱汌问道。

“就是…… 说不清,明天让阿瑶带我们吃火锅吧。”

林瑶,“……”

云付可是比贺莱汌有门道多了,今天央求林瑶做了火锅来吃,明天就带着贺莱汌去吃永州的美食,因为还在过年,许多酒楼都没开门营生,就带着他去吃哪种小摊贩的,两个人倒是相处的十分融洽,不过几日就生出十分深厚情谊来。

林瑶原本还想要尽地主之谊,毕竟云付是客人,但是看云付和贺莱汌作伴,倒是玩到很开心,也就随他们去了,主要是她太忙了。

父亲回来之后就可以对账了,许多陈年旧账,都只有父亲清楚,问过父亲之后,就一笔笔的去还掉,不过半个月就把银子花光了,收获了一堆借条,但是也松了一口气,毕竟无债一身轻。

林父很是愧疚道,“这偌大的家业,却败在我的手里,实在是没脸面对列祖列宗。”

林瑶却道,“爹,不是还有女儿吗,您这是信不过我?”

林父怕是伤了女儿的心,这才不敢再说话了,只是背着林瑶对着林母何氏说道,“还记得小时候就这么大,软软的,我都不敢抱她,谁知道一转眼就长大了,如今还要仰仗她了。”

林母何氏道,“自己的女儿,谈什么仰仗,反正我心里可是高兴着呢。”随后道,“老爷,您就不高兴?咱们女儿多出息呀,当初去金陵的时候,我是千万个担心,只恨自己身子不争气,没有生个兄弟给她,让她来依靠,刚是从夫家出来,婚事不顺,转过来就又要像个男人为家中事情奔波。”

“别说这种话,我呀,这辈子有你和阿瑶就足矣了。”

林父说着这话,揽住了何氏的肩膀,两个人从小青梅竹马,感情深厚,默契十足,很多时候一个眼神就够了。

忙到了元宵,原本林父准备带着妻女去金陵去吃鸭子,结果他却是伤了腿,去不了,很是有些遗憾,对着何氏道,“早年间就说要带你去金陵吃鸭子,结果一年拖一年,今年好不容易女儿回来一次,却又因为伤去不了。”

林瑶知道,这不仅是鸭子,还是父亲对母亲的一份愧疚。

原本林瑶准备带着父母去京城住,但是父亲伤了腿,只能往后延了,她就想着走之前给父母尽尽孝。

第二天就去买了五只肥鸭子,热水去毛,收拾干净,去头和尾,风干一会儿,之后就用林瑶自己调制的香料腌制一个晚上,第二天鸭子就腌的透透的,林瑶在鸭肚子里加了一个半个清奈果,随后就让人吊在炉子烤。

那之后就准备开始做汤圆,毕竟元宵节是要吃汤圆的,先准备馅料,有芝麻馅儿的,枣泥馅儿的,还有母亲爱吃的桂花什锦馅儿,还有父亲爱吃的肉汤圆。

忙到下午的时候才做好,不过正好吃了去看花灯去,倒也不耽误。

等着鸭子出炉,因为不甚熟练,烤坏了两只,但是好在另外三个却是不错,烤的外皮酥脆,里肉鲜嫩,还有一种特有的果香,林父吃了一口忍不住问道,“这倒是比金陵那一家还要好吃,”又问道,“这是什么果香?”

林瑶笑着说道,“我加了清奈果。”

“怪不得,加了这果子,这味道一下子就有些不同,简直是妙。”

另一边贺莱汌正如临大敌的看着眼前白胖的汤圆发呆,青花瓷的大碗里,飘着圆溜溜又白胖的汤圆,看起来别提多可爱了。

“这是什么?”

“这叫汤圆,这外面是糯米粉,里面是馅料。”云付还在贺莱汌前面示范怎么吃汤圆,“就这样要用勺子盛一个,咬一口。”

贺莱汌学着云付咬了一口汤圆,糯米皮软糯,从那口子里流出又甜又香的黑芝麻来,简直美味的不行。

“我喜欢这个。”

“那就多吃点。”林瑶在一旁给父亲布菜,听到这话笑着说道。

过了元宵节林瑶就准备走了,债务已经结清,虽然那些店面,之前的产业都没有了,但是好歹老宅保住了,父母住在这里一辈子,就算是以后要搬到京城和她一起,也是不愿意动这个房子的,这就是他们的根基。

林母很舍不得女儿,叮咛了好几次,道,“等你爹的腿好了,我们就上京去找你,以后我们一家人就都在一起。”

林父在一旁默默的看着林瑶,最后不舍的说了一句,“路上要小心。”

***

皇帝在宫中过元宵,陪着太后去御花园里看灯,倒也是热闹了一番,以前太后还礼佛的,自从皇帝去了一趟白云寺之后,就把所有东西都收起了,大约是怕皇帝看到那些东西,又生出出家的心思来,至于婚事是自然不敢在逼了。

元宵节这一日在宫中设宴款待,齐如珍却不在里面,而那位杨小姐虽然来了,却坐在了最后面,太后连一个眼神都没给过她。

大家马上就猜测出来,皇帝的婚事怕是有变了。

皇帝对这些全然不在意,他把林瑶的信反复的读了好几遍,里面的内容也都是和上次一般,客气而疏离,看不出任何的不同来,唯有最后一句话却是说了返回的日子。

随着这个日子的接近,皇帝越发有些住不住了。

过了元宵节,官员们的假期也结束了,那之后就是初春的耕田祭,不过这时候也是皇帝最忙的时候,虽然平日可以把事情推给内阁,但是开春的时候却是要和内阁们一起商讨新一年的政务。

皇帝忙的团团转,每日睡的都很晚,显得很是疲惫。

又过了几日,这一天,皇帝显得些心不在焉,时不时还会望着外面,李苋在一旁瞧着一琢磨,突然间就明白过来了。

等着从文渊阁出来,对着皇帝说道,“陛下,您这几日食欲不振,奴婢在一旁看着委实有些担忧,为了社稷您可要保重身子才是。”随即又道,“不如下这午膳就出宫吃个火锅如何?”

皇帝深深的看了眼李苋,道,“朕是一国之君,群臣们都在忙碌,朕又如何能只顾自己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