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三合一(第3/4页)

虞衡在一旁看着太子被带歪的全过程,只觉得心情微妙。学了福王的爱财,又学了齐王的霸道,太子以后会长成什么样?

一个十分爱财的霸道太子?

这人设太奇葩,虞衡想想都醉了。但再一回想起上一届皇子出奇葩的概率,虞衡竟然觉得这发展还挺有道理,毕竟皇室就是奇葩专业户,各有各的奇葩之处,太子要是长歪了,绝对是这帮奇葩的锅!

对此,齐王十分冷酷无情地提醒虞衡,“你才是太子少傅,该用心教导太子,引领太子走上正途。他要是长歪了,绝对是你们三师三少的锅!”

虞衡:………现在跑路不干太子少傅这职位还来得及吗?

主要还是齐王和福王的感染性太强,虞衡深觉自己的道行不如他们,没有十足的信心能在齐王加福王的双重精神污染下让太子保持冷静不受影响。

太子对虞衡却很是亲近,一是其他五位夫子都上了年纪,有一身大儒学究气质,看着就十分距离感,太子可以做到尊敬他们,但却亲近不起来。

虞衡年纪合适,也就比太子大十岁,还有齐王的交情在,又有景隆帝和昭宁帝对虞衡的不断夸赞,都不用虞衡亲自在太子面前表现自己,太子周围的亲人就把太子对虞衡的好感值刷到了高点,某种程度上来说,虞衡的运气确实不错。

绝味居的这几道辣菜确实够味儿,就算平日里修身养性就差吃素剃度的寿王,这会儿动了筷子后就停不下来,筷子不断从麻婆豆腐辣酱蒸肉辣子鸡丁这几碗菜中来回穿梭,哪怕被辣得嘴唇通红不住喘气灌水,也倔强地继续伸筷子,必须要好好过过瘾。

寿王都这样了,其他人更加控制不住自己伸向菜碗的手。能接受辣味的吃得十分过瘾,饭都比平时多出两碗,捂着吃撑的肚子幸福地感慨到自己好像吃得太多,吃不了辣的,也觉得这味儿很新鲜,又霸道得很,吃过一次后就让人难以忘记,回味起来竟还觉得有种想流口水的冲动。

因着大堂中坐着的官员太多,原本被热闹吸引住的百姓们便有些迟疑,不敢进来,后来,再听到绝味居的定价后,百姓们更是扭头就走,这么贵的地方,他们才不想出这个血,当这个冤大头。哎哟哟,一碗菜都能赶上寻常农户五年的嚼用,这是直接煮了块金子吗?

当然,有觉得不划算的,也有跃跃欲试想进去尝尝新鲜的。

这一波人完全不差钱,正是京城的买卖人,家里还有自己的商队,财大气粗,别说吃一顿了,就算天天包圆了,也不算个事儿。

商人天性就是逐利的,其他人看绝味居,看到的是高昂的价格,他们就不一样了,看到的全都是珍贵的人脉。

往年需要再三递拜帖求爷爷告奶奶才能见一面的大人,现在就坐在绝味居里头,还是一堆一堆的。他们要是进去了,随便搭几句话,日后不就有理由再次登门拜访了?

考虑到这一茬,别说绝味居的菜卖十两银子,就算卖一百两银子,他们进去吃了这顿饭,也不亏。

就是吧,里面官员太多,这就有点考验商人们的胆量和心理素质了。

万一一个弄巧成拙,得罪的大人物也是一堆一堆的,更何况还有太子和三位王爷在场,真得罪了他们,那他们的生意基本上就凉凉了。

其实他们主要的目标还是户部的官员,去年虞衡和齐王干掉雍然后,不是将对方的政治财产也收拢过来了吗?雍然最擅长什么?做买卖。他们的商队遍布各地,哪个国家都有他们的身影,这一条条的商道和买卖渠道,在大宣的商人们眼中,那就是一座座金矿啊!

只可惜朝廷那边还没把商道的事儿给定下来,商人们都盯着这事儿呢,如今有了机会能见着户部的人,也难怪他们蠢蠢欲动,想去套套近乎,打探打探消息了。

更别说,虞衡也在呢。据说收归雍然商道的主意就是这位嘉秀侯出的,这位侯爷在阁老们面前又十分有脸面,也得新帝重用,他的话,分量应该不轻。

商人们的算盘打得啪啪响,最终还是渴望战胜了顾虑,深呼吸好几口,调整好心态后,一脸凝重地踏进了绝味居的大门。

不过嘛……京城里行商的人家又不止一家,看到有同行动了,其他商号的人能忍得住?

造成的后果就是,大家都派了代表进去吃饭,当然,吃饭不是目的,目的是结交一下官员们,却因为来的同行太多,大家相互顾忌,不好行动,还得担心自己被人给使绊子,看上去气氛很是别扭,反而引起了其他官员的注意。

虞衡不太清楚这一茬,回来后,边关那些事他就没有再插手过,正吃好喝好时,听小二过来禀告,说是京城各大商号的少东家全都来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平日里见着面就皮笑肉不笑地斗上几句嘴的人,今天就跟吃错药似的坐在了同一桌吃饭,看神情也不像是握手言和了的,还互相警惕。

虞衡乍一听了这消息还觉得有些奇怪,想了一会儿才明白过来京城商号这些少东家来了这么一出,到底是为什么。

保险起见,虞衡还问了一下齐王最近户部是不是有意让人接手雍然商道和买卖渠道的事儿,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都不用虞衡再继续解释,年纪最小的太子都明白过来了,“他们这是想接手雍然人的买卖?”

这就到了虞衡这个太子少傅发挥作用的时候了,当即点头道:“确实如此,谁也不会嫌钱多,雍然人经营这么多年,他们走过的商道,做过的买卖,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哪家商号要是能吞下雍然人经营多年的商道,估摸着他们家底能立马翻几番。”

这就非常直观了,太子刚才还得出了一个要努力挣钱的结论,当即好奇地问虞衡,“少傅,这样一笔大买卖,朝廷能在其中获得利益吗?”

这个问题都不用虞衡解释,旭王就给太子解释明白了,“那当然。大宣对商人收的税比较高,他们买卖东西要收税,路上还有过路费,他们做的买卖越大,挣的银子越多,朝廷收的税也就越多,国库自然也能越来越丰盈。”

太子点头表示明白,又有些不满,“朝廷打下雍然,也花费了不少银子,得来的雍然商道和买卖渠道,竟然要白给这些商号。光靠收税,得收多少年才能收回朝廷发兵攻打边关所出的银子啊?”

这可真是得了福王的真传,做什么事情都得尽可能地挣银子,白给人总觉得亏了。

齐王轻咳一声,“朝廷发兵边关的银子,早就挣回来了。你忘了,我们几乎把各族的国库都抄了个遍了。”

太子一拍脑门儿,“嗨呀,忘记这茬了。但白给商号,我还是觉得朝廷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