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三合一(第3/4页)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妇人一脸恳切感激向众人致谢,一般人肯定也得心软几分。岐州刺史倒没什么感觉,年轻些的衙役们则有些不好意思,高兴之余便都暗下决定,等会儿送方氏离开时,打听一下她的摊子摆在哪里,到时候他们也能去捧捧场。人家年纪一大把,又在王家过了几十年苦日子,他们这帮青壮,总不能还占人家老人家的便宜吧?

见了衙役们这般不自在的神情,方氏嘴角微微一翘,便知自己的目的达到了。果不其然,方氏离开时,出于对她做的这件漂亮事的肯定,岐州刺史便让一位衙役送了她一程,那衙役正是个刚进来不久的愣头青,嫉恶如仇热血未凉,仔细问了方氏多久出摊,在哪儿摆摊后,便将这消息告诉了同僚。到了方氏出摊那一日,前来照顾她生意的衙役们就有好几个,倒是唬了旁人一跳。

正好王老夫人的病情也稳定了下来,王家人正想给方氏找点不痛快呢,就见她和衙役们相谈甚欢,一时间也摸不准刺史大人到底是何意思,不敢轻举妄动,只能选择再观望几日。

这一观望,就等来了虞衡派来的护卫。

岐州刺史先前不插手这事儿,护卫将虞衡的话一转告,岐州刺史便麻溜地敲打了一番王家老二,让他好好管好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别想着再作妖。

有了刺史的敲打,王家人哪还敢打什么歪主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方氏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自己憋气。

王老夫人的病情好不容易有所好转,听了这个消息后又晕了过去。王老夫人这样执拗阴狠的人,是绝对不会想让方氏好过的,奈何她的儿子孙子都不听她的,她现在也病得下不来床,不能亲自去找方氏的麻烦,整个人愈发暴躁了起来。

怒急攻心,又憋闷暴躁,王老夫人是个气性大的,一直看不开,竟是这样硬生生地将自己给气死了。

方氏得闻后,在自己的宅子里仰天长笑,只说是老天有眼。

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虞衡的护卫到岐州时,见方氏这么大的年纪竟然还能立起来门户,也很是震惊,回京后向虞衡交差时,难免多提了几句。

听得虞衡更为感慨:这样的人物,心性坚定目标明确,还有极强的行动力,若不是生在这样一个时代,该有多耀眼。他先前的担心,竟是多余了,方氏只凭自己的本事,都能让自己过得很好。

秦溶月听了这事儿后也为方氏叫好,“这样的人物,等我们到了岐州,我定要见她一面,同她好好说上一番话。”

虞衡也点头,“巧了,我也想见见她,这位夫人,实在太不容易了。”

从烂泥潭里爬出来,不但没沾上任何脏东西,还让自己开出了坚韧的花来。虞衡都觉得,相比起《列女传》那些东西,方氏这样的有魄力有自我意识的女子才更该值得人敬重。

========================

眼下朝中最要紧的便是新帝登基的恩科之事,昭宁帝在二月初二即位,会试自然赶不上加科了,但乡试还有时间可以准备,便格外加了一科,明年二月进京赶考的举子又要齐聚京城,开启新一轮的角逐。

昭宁帝私下透露了一点口风给虞衡,“等到新科进士都安排好后,各地的官员任免也该动一动了。”

虞衡了然,看来自己外放之事,明年就要定下来了。

这么想着,虞衡也开始向昭宁帝透露自己的心思,“微臣听闻岐州节妇之事,颇为动容,若有机会,真想去岐州看一看。”

昭宁帝都被虞衡这话给惊呆了,愣了半晌才问虞衡,“你竟然想去岐州?”

这脑子是怎么长的啊?就算去江南那些富庶州太过抢手,不太好办,但去些中等州绝对没问题,怎么突然之间就想着去岐州了呢?

昭宁帝摸着良心说,他是想历练虞衡,没想把虞衡放去富庶之地,但也没打算把他扔去岐州啊。那边基本都是贬谪发配臣子的去处,虞衡竟然主动请缨,要求外放去岐州,任谁听了,第一反应都会是让他看个大夫,怕是病得不轻。

虞衡也没想到昭宁帝会有这么大的反应,顿时觉得这是个刷好感度的好机会,立即一脸大义凛然地对昭宁帝道:“微臣知道,陛下这是有意历练微臣,为日后再次提拔微臣做准备。陛下如此为微臣着想,微臣也想为陛下分忧。好去处大家都想去,但贫困之地也得有人去,不然的话,那里永远没有任何长进,一代又一代地穷苦下去,朝廷也总是要为这些地方烦心。微臣虽然没有什么大能耐,也想为朝廷多出一份力。岐州那边既然没有人愿意去,那就让微臣去吧!”

昭宁帝心说平时也没看出来虞衡竟是这般无私的人,颇为感动地对虞衡道:“爱卿一心为朕分忧,果真是朝中肱股,朕为太子寻到一宰相也!”

虞衡自然口称不敢,心下倒是颇为喜悦,没想到昭宁帝这么信任他。当文官的,谁不想入阁当首辅呢?哪怕虞衡是条咸鱼,首辅这个位置对他的吸引力也颇大,这确实是所有文官的梦想。再说了,虞衡还想着以后要多做点事,让这个时代有一点点改变和进步,那手上没有权力怎么能行?

手中没有权力就没有话语权,想做什么都只能想想,一切都只是空中楼阁。想要有所改变,必然得将权力握在自己手里才行。

虞衡觉得自己还年轻,有的是时间可以等,更重要的是,太子现在也隐隐受了他的影响,在对待女子之事上更宽和了一点,慢慢做到了虞衡所说的,要对弱者有怜悯之心和同理心。

这就是希望的火种。

虞衡觉得未来还是有点光明的,并非是一片黑暗。为此,他愿意多努力蹦跶几回,争取当条活蹦乱跳的咸鱼,努力翻身不躺平。

虞衡想去岐州的事儿也没瞒着阁老们,胡尚书等人听到虞衡的打算后,第一反应和昭宁帝差不多,还以为虞衡烧坏了脑子,还想劝他换个地方。

倒是秦首辅略一思索,对虞衡的选择表示赞同,“越难治理的地方,越容易出政绩。你是个有大本事的,若是在岐州做出了让人侧目的政绩来,日后要入阁,即便你的年纪相较于阁老来说还太年轻,其他人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富贵险中从,虞衡要真让岐州那块穷苦的土地变得越来越好,那就证明他确实有治理国家的能耐,这么苦难的地方他都能做出政绩,实力绝对可以碾压一众官员。既然如此,常规的入阁要求就禁锢不住他,天才,总归是要特殊一点的。

就像虞衡最开始被景隆帝封为嘉秀侯时一样,文官封侯,难吗?难如登天。但虞衡不还是当上了这个嘉秀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