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家有极品妻(17)(第2/3页)

季三河:“花妮儿跟着阿珍回娘家了,要晚上才回来。要不大哥,明天再给你答复如何。”

“行啊,怎么不行。”季言之笑了笑,“我回去了。”转而,季言之走出季三河家。而回来的时候,就那么恰巧,季言之遇到了几个结伴在附近溜达的知青。男男女女都有,那个二皮脸却总喜欢嘤嘤嘤,表现自己柔弱的苏英华也在。

“叔,出来散步啊!”其中一个叫李国柱的知青,跟季言之打招呼道。

“嗯。”

季言之神色淡淡的颔首,然后毫不理会的大步往家的方向走,隐隐约约,后面传来了谈话声。说是这季家村真怪,地没少种,但口粮就只有那么点,还需要村民们每两三年就搞一次围猎。

而且自从季言之松了口子,以往带队进深山老林打猎都是季言之的事儿。

去年冬月,知青们好奇求参加,季言之还没开口呢,村干部们直接以进山之后容易拖后腿为由噘了回去。

当时知青们可不高兴了,还闹着说什么歧视,求公社给他们做主的话。

这又捅了一个马蜂窝,连累刚刚娶了村支书大闺女的周建国都遭受好一段时间的白眼。

当然了,其他知青们的日子也更不好过了,以往村干部们还要提点他们几句,说他们这地界冷,要在冬季来临之前储备口粮、柴火的话一句也没有说。

任由这些个不服管教,一天到晚想着闹事的知青们自作自受。

敢闹腾多半是闲的,闲得觉得乡下日子不好过。

不得不说,这一招还真不错,很快现实就教会还不没有褪去城里人那种高高在上、喜欢斜眼看人的知青们如何做人。

大冬天的没柴火烧炕怎么办,只得花钱跟村民们买。

可惜知青们将村民们得罪得深沉,村民们还真就不乐意挣这个钱。统一口径说什么自己家里的柴火也不够用,趁着还下大雪,地里还没有冻上,自己上山打柴呗。

至于用钱换鸡蛋换菜干,呵,我们自己都不够吃呢,换什么换。

总之,要不是知青里出了一个周建国,他们真的有可能熬不过这个冬天。

北方的冬天真的是寒风呼啸,和南方冷到骨头里一点儿也不一样。知青们大多是南边,庐上,甚至京市都有,天南地北的,除了本身是北方的知青,其他知青们还真就不习惯北方的天气。

不过本身,季家村村民们的想法是用现实教知青们如何做人,并不是真心想弄死他们,所以总会适当的在知青们觉得自己熬不住的情况下,将春夏季节收集晾晒的菜干,柴火等交换给知青们,总算让知青们顺利熬过冬天的同时,学会了向现实低头。

至于他们为什么要在附近徘徊,除了散步以外估计也是想找周建国打探一下工农兵大学的名额。当初周建国和季大妮结婚之后,宅地基就选在村尾附近,离知青院、季三河家、季言之家都挺近的,所以这也是季美妮几个时不时就会碰到在附近溜达的知青们的缘故。

而季言之猜得没错,几个男女知青所谓的散步溜达,的的确确是想找周建国问问工农兵大学名额的事情。

可问题是工农兵大学名额只有一个,哪个生产大队不紧着自己人,就算不紧着自己人,也是关系处得好的知青。周建国心里明白,自己刚结婚,岳家心存顾虑,不会给他工农兵大学名额。

可他周建国不能要,并不代表一个院子里长大的林清河不能要吧。所以他凭什么看在同是下乡插队的知青的份上,帮忙去求老丈人将工农兵大学名额让给知青们。

于是几个知青们找上门来,周建国直接就没啥好话说。而且还‘祸水东引’,说他老丈人已经将名额交给了季大军(季言之)处理,想要的话去找他。

知青们对于季大军(季言之)这个人的印象,是不好惹。不过工农兵大学名额于知青们,不亚于通往回家之路的竭尽,所以周建国这么一说,他们就厚着脸皮又转而找上了季大军(季言之)。

季言之这人,可看不上知青们高人一等的姿态。刚打个照面,就被他直接毒舌噘了回去。知青们不服气?那就憋着,他又不是他们爹妈,还管他们日子过得怎样不成?

就这样过了几天,等确定季花妮也没读工农兵大学的意向,觉得读那个纯粹浪费时间浪费青春。于是季言之就把‘包袱’甩了回去,让村支书自个儿处理。

村支书愁眉苦脸,自个儿能怎么处理呢。自家大闺女的意思是将工农兵大学名额给自己女婿,肥水不流外人田,说是相信女婿的人品。可季大妮不知道,她越这样说,村支书就对女婿周建国越加的不放心,哪怕女婿说自个儿不需要,问他可不可以把名额给林清河,村支书也心有余悸。不过最终,还是选择将名额给了林清河,让他去读工农兵大学,从此离开农村回到了城市。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转眼又是春去秋来,新的一年春。

去年寒冬出现了一件大事,失踪了数日的季二牛在深山老林被进山狩猎的一伙人找到,已经死得僵硬,半拉身体还被野兽啃了去。当时季言之也在场,看了一眼就确定季二牛原本是打算通过捷径偷偷摸摸回季家村,结果运气不好遇到了狼瞎子,可不就丢了命,哪丢了半拉身体吗。

出于人道精神,季言之将季二牛半拉尸骨收敛,带了回去。季老太见了,即使再怎么恨季二牛这个儿子狼心狗肺,也是狠狠的哭了一场,并且暗地里给他烧了不少的纸钱,让自己心里好过一点。

季老太私底下的作为,季言之都知道,而且也没有阻止的意思。

为什么要阻止?

大部分母亲都是那样,不管儿子怎么坏,怎么可恶,哪怕不孝顺到了极点,寒心之余都会对儿子有一丝的牵挂,何况是冷不丁看到他过世,而且死得那么凄惨,心都会难受,即使猜到了他偷偷摸摸走山道回季家村,没起好的心思。

季二牛死后,他那后娶的城里媳妇立马就改嫁了,季金贵和季银贵被送回来了。

瘦骨伶仃,一看就知道没少受后娘的磋磨。

而因着季金贵、季银贵回来的缘故,季老头带着季老太又搬回了老房子。毕竟总不可能让家里已经有七个孩子的季言之帮着害过他的季二牛养儿子吧,所以老两口只能选择带季金贵和季银贵回老房子居住。

季言之对于季老头、季老太的决定没有搭腔。不过从此以后,倒是自动将每月三块钱的养老费,涨到了五块,再加上季三河给了两块钱,两老口带着季金贵、季银贵,日子倒很过得去。

这是七零年出的事。

往后没了季二牛暗中盯着,日子过得十分的平顺,一溜烟十年风暴不知不觉的过去了,国家重新步入了正轨,高考随之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