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女儿》29 可以设立一个奖项……

压在主席心里的贫困巨石忽然消除, 抵消了大部分生气的情绪,他对沈娇宁摆摆手:“算了,你们自己搞出来的舞剧, 团里也没帮上什么忙,你们自己做决定吧, 别后悔就行。”

文工团有经费了, 以后还能排其他新舞剧, 《女儿》不进样板戏也没那么生气了。

沈娇宁听他说完, 胡乱点点头,出去了。

她还在想样板戏。

这个名词在后来,其实是带有一些贬义色彩的, 因为它意味着文学艺术在数十年间的停滞、甚至倒退。

她曾看到过一篇文章,说“样板戏”这个词令人感到不解,如果非要追根溯源, 究其本意, 样板是一些地方对一种板状模具的称呼。

就算样板戏再好,可整整十年, 泱泱大国,戏剧和舞剧相加, 总共只有二十几部剧目,这无论如何也算不上一件光彩的事。

开放以后,人们常用批判的语气来评价这一段历史,批判只允许上演样板戏的做法, 以至于连带这些作品也一起受到了批判, 作品中宝贵的艺术价值反而被人忽略。

她可以良好地接受跳样板戏,是因为她不关心其他因素,只看作品的艺术性。但如果可以的话, 她还是不希望用这种名头来评价任何一部作品。

她现在的能力还很难做到这一点,只能替自己的舞剧拒绝冠上这个带着历史特色的称呼。

因为她所求的,不是这部舞剧热闹一年、两年,而希望它像真正的经典一样,到五十年后还有人去看电影,还有舞团不断复排、上演。

从堕女胎,到长姐幼弟式家庭,重男轻女一直都存在。

她想真正改变这种思想,让这个世界在二十年后,不会再有被人遗弃在福利院门口的女孩子。

就像上一世的她。

……

汪英毅挂完电话,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沈娇宁说的每一句话,正好也是他的想法。他其实从最开始,就反对把人才送到乡下接受再教育,让舞蹈演员劳作之余可以训练,也是他提出来的。

可是结果并不理想,他派人调查了一下,下乡后坚持训练的演员,几近于无。

他对着名单,心想,这初衷是要把优秀的剧目选出来,可现在最优秀的那个都没有列进入,这如何能服众?

他思前想后,去找了大领导,说了事情经过。

大领导听完,很久没有说话。

汪英毅以为他要动怒,赶紧替沈娇宁解释:“还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思想上不太成熟也情有可原……”

大领导摆摆手:“我是想起年轻的时候了,那时候大家都是这样敢想敢做,热情澎湃。这个小同志很不错,有舞蹈技术,也有思想,重要的是还年轻,你好好培养培养,以后会是文艺界的中流砥柱。”

其实早在电影正式上映之前,他们因为对这位女同志好奇,提前看了样片。当时大领导就非常欣赏。

汪英毅放心了:“我本来想把她调来京市,跟舞团一起排那两部新舞剧,不过她考上部队文工团了,马上要去部队。我想既然她自己有这份进取心,让她去历练历练也好。”

“嗯,部队出来是更好些。”

“那您看,这次扩增样板戏……”

“你再问问她的想法,跟她好好聊一聊,她是不是对样板戏有什么误解?如果不这么做,如何保证大家看到的都是优秀剧目?”

汪英毅先是一愣,紧接着心中一喜,这,这是松口了啊!

虽然没有说直接停止样板戏,可是都让他去问其他人的观点了,听了不同观点,也许就会有转机呢!

“好,我再去找她好好聊聊,看看年轻同志们的想法。”

汪英毅心里觉得,沈娇宁肯定能提出好意见。明明她还小,艺术上资历也浅,但他就是打心底里觉得信任。

他很想跟沈娇宁见面聊,但她在南方,实在太远了,扩增样板戏的事情还等着他定下来,只好打电话。

电话过去的时候,沈娇宁正在排练室里,面色有些凝重地排练。她在思考,是否有可能早点改变现在列样板戏的现状。

电影上映,又广受好评,文工团里人人开心,她这个编创者兼主演前几天还跟大家一起快快乐乐收集报纸呢,突然心事重重的,大家都感到费解。

就在这时,主席亲自过来喊她了。

大家看着她被主席急急忙忙地拉出去,纷纷猜测是什么事。

沈娇宁接起汪英毅的电话,听他说着,主席站在旁边,看着她的大眼睛眨呀眨,然后听到她说:“其实本质上不是叫什么名称的问题,而是模式,现在的模式是有限的,再扩增能扩增到多少?增加几部就只有几部。”

她听着对面说了什么,想了想,道:“如果是为了引导大家看好的作品,完全可以设立一个国家级的奖项,对演员、编剧、导演、作品本身等分别进行评奖,真正鼓励更多人创作……”

……

沈娇宁跟汪英毅深入地聊了聊,说完之后,带着点不敢置信的惊喜:“主席,他说会跟大领导报告,很可能真的会办这个奖!”

主席:“就算办了,你干嘛这么高兴?”

“那《女儿》就能入选呀!国家级的奖,要是在第一届就能拿奖,哪本舞蹈史都要把它写进去啊!”

主席带了点笑意:“行了行了,还舞蹈史,现在书都被烧得差不多了,哪还有人写书。算是个期盼吧,没个准信儿,等真办下来指不定要多久呢。你也别期望过高,省得到时候失望。”

“谢谢主席,不过我觉得还是挺乐观的,他是主管文艺的,设个奖不算很难,要办总能办下来。”

真是瞌睡送枕头,她正想着怎么才能改变现状,汪部长就找她了。

样板戏会成为被历史淘汰的产物,可奖项不会啊。

什么级别的奖就代表什么级别的荣誉,奖状奖杯奖牌永远都在那里。

奖项还能一届一届地一直办下去,只要还在办,前面获奖的作品就不可能被人忘记,它会一直被人拿出来观看、学习,激励后人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现在已经有好几年停办各类奖项了,要是能重新开始,对文艺界来说,无异于一场甘霖。

她期待着消息,留在绵安市文工团的日子已经开始倒计时。

此时,京市的姜玉玲和沈依依分别收到了一个巨大的包裹。

沈依依在北方的部队文工团,包裹还是小战士给她带过去的,不少人看到了,都很羡慕地说:“依依,你家里可真宠你啊,家就在京市,还时不时给你寄东西。”

她笑了笑,也以为这是她妈给她寄来的零食、衣服之类,就是不知怎么的,今天这包裹特别沉,可能寄了不少好东西吧。她觉得还是要跟她妈说一说,以后别寄那么多东西了,她拿回宿舍都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