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8章 两大阵营(第2/2页)

如果将太仆寺划到户部去,那么对于皇帝的伤害是最大的,因为实际上太仆寺就是皇帝的一个备用仓库,如果户部是在拿不出钱来,皇帝还可以直接从太仆寺支出。

这可以很好的制衡内阁。

而内阁现在是提出强化六部权力,让他们各司其职,以便于问责,简单来说,就是除户部之外,其余五部都不再涉及到任何财政,除兵部之外,其余五部不再涉及任何军政。

这么一来,将可以精简大量的官署,裁掉一些不要的部门。

大多数朝臣对于太仆寺划入户部,心里其实都是支持得,因为之前皇帝老是从太仆寺支出银两,朝臣们是难以制止,关键这钱跟他们也没啥关系,他们就都在观望此事,看皇帝答不答应,如果皇帝连这都答应,那就证明皇帝的确是要强化内阁权力。

大家就知道该怎么站队。

兵部和军中权贵那当然是极力反对。

但是正如徐姑姑和郭淡预料得那般,万历直接就批准了,但是万历也提出了预算制,就是每年必须要将账目都算得清清楚楚,严格控制财政收支。

原因很简单,因为现在万历也不需要太仆寺的钱,我不乱用国家的钱,那你们也就不能乱用这钱。

说到底,这还是屁股决定脑袋。

这么一来的话,内阁权威得到空前得提升。

大量的朝臣就都倒向内阁。

关键内阁之前还做了一件非常深得人心的事,就是提高官员得俸禄,说得还比较动听,一定要确保那些清廉得官员不会再为生活而担忧。

其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细节,就是内阁大臣们制定官员俸禄其实是根据一诺牙行的待遇来给的,再加上官员的本身特殊的待遇,还要比一诺牙行高那么一点点。

同时内阁也吸取张居正的教训,第一,支持私学院。第二,不扼制言官,言官还是能够闻风上奏。

但是王锡爵在一道奏折中提出,言官必须要做到知行合一,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任何有道德问题的官员,绝不能出任言官。

考成法得本质,是追求政绩,但是王锡爵得这一道奏折,其实就是将考核一分为二,对于监察机构的考核,更侧重于道德,对于那些官员而言,就侧重政绩。

表示言官你不能光说别人,而不要求自己。

这其实是变着法来约束言官。

但是这却得到陈有年、张鹤鸣等人的支持。

他们这一派非常崇尚个人道德。

万历也是支持的,因为他也要反腐,原因就是他不需要再腐败,没有别的意思。

这就将预示着大量有道德问题的言官,就将会被清除出局,如唐文献这种有道德洁癖的官员就将会加入都察院。

如此一来,由肥宅一手缔造得两大阵营是初见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