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8章 仁者无敌(第2/3页)

“怎么?”

万历问道:“不方便吗?”

李贽讪讪道:“陛下,我们北院的士学院已经没有学生,只能去南院那边看。”

万历惊讶道:“为何?”

王家屏他们也是面面相觑,一诺学府的士学院是很有名气的,之前士学院闹得非常大,还一举打败南京学府,山东学府。

郭淡解释道:“陛下,情况是这样的,我们一诺学府认为,士学院是培养做官的人才,而为官的目的,是辅助圣君,治理天下,那么为官者必然是要学习治理的手段,如经济,如农业,如法学,如工学,等等。

之前我们一诺学府的学科尚未完善,但是如今各个学科已经完善,这北院士学院的学生就分在各个专业里面。”

王家屏道:“可是为官不仅仅是要学这些。”

郭淡道:“大人说得是,这就是为什么南院还保留着士学院的课程,那里有关于我大明制度的讲解,如何书写政令,以及官场的一些基本礼仪。”

王家屏摇摇头,道:“可也不止这些,倘若一个人心术不正,纵使有通天本事,那也只会用在不好的方面。”

郭淡笑道:“大人言之有理,我们一诺学府非常重视学生的品德,但我们来我们一诺学府的学生,大多数都已经成年,若是心术不正,只怕教也教不正。有道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如那些贪官污吏,哪个又不是满口的仁义道德,许多人根本就做不到知行合一。如今能够进入我们士学院的学生,其实已经拥有‘知’,我们是更加注重于他们的‘行’,而不是听他们嘴上说,简单来说,就是看他们平日在学院里面的表现,一些行为不检点的学生,是不会获得老师们的推荐,关于他们的毕业证书上,也会有院长的评语。”

李贽忙道:“郭院长说得是,其实人皆有私欲,这无可厚非,但为官者需要克制自己的私欲,那么就需要懂得其中利弊,一时私欲可能会葬送自己的一生,而我们一诺学府正是秉持这种理念,要让学生们明白,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一时贪念,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如此便可养成严于律己的习惯。”

顾宪成是破天荒地点点头,支持了李贽一把。

他崇尚实学,更注重于行,他反心学,就是因为当下心学有些偏向玄学,喜欢空谈,故而他也只是保留了一些基本科目,至于四书五经,南院其实也不怎么教,除非是学生主动提问。

不过话说回来,其实也不用教,天天看报刊,都能够融会贯通。

万历不由感慨道:“关于你说得这些,朕是深有体会,在朝为官,若只是光说不练,严于律人,而不律己,就还不如不说。”

这一番话,显然是对文武大臣说的,也是他最为痛恨的一点。

但是他马上话锋一转,又向李贽和顾宪成道:“你们亦是如此,朕此行也打算为朝廷选拔一些人才,这样吧,就由你们举荐一些学生,然后由朕的内阁大臣负责考核,但愿如你们所言。”

李贽、顾宪成不禁大喜。

“陛下隆恩浩荡,草民绝不会令失望的。”

立刻便有大臣站出来,道:“陛下,开封府这么多私学院,若是只从一诺学府选拔人才,这会不会有些不公平啊!”

万历笑道:“朕也没有说只从一诺学府选拔人才,各学院都可举荐人才,具体事宜,由内阁和司礼监商量着办。”

“微臣遵命。”

“朕有些累了,今日就到此为止吧。”

立刻便有人带万历前去住所。

这里自然没有旧潞王府那么的奢华,非常朴素,是一个个小院组成的,但是却别有一番风景,尤其是在这秋天,林间小道上那厚厚落叶,被清爽的威风吹起,不禁令人很想诵诗一首,以抒情怀。

不过许多大臣都没有心情吟诗作对,开封府给予他们的冲击远远胜过卫辉府。

待万历离开之后,张鹤鸣、陈有年、王家屏、李三才立刻就将顾宪成和高攀龙给团团围住。

“恩师,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开封府有您坐镇,儒家思想也……也变得不再受人重视。”张鹤鸣匪夷所思地问道。

这一路上,都在讨论算术、科学,就没有见到人谈论儒家思想。

在之前,是让人无法想象的。

虽然之前经历过一场罢黜独尊的风波,但从京城看来,儒家思想依旧非常强势,千年传下来的思想,是不可能一夕之间就毁于一旦,因为儒家思想已经融于整个华夏民族,这没法舍弃啊!

他们认为开封府情况肯定要比京城好。

如今看来却是更加糟糕!

顾宪成长叹一声,道:“皆因一句话啊!”

“什么话?”王家屏问道。

“就是郭淡常说的,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顾宪成道:“关于这一点,我与攀龙他们也做过一些调查,对于大多数年轻学子而言,在儒家思想中竞争,基本上是看不到任何希望,但是在算术、机械方面,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公平的,因为这些学科的答案就只有一个,且不是人云亦云,一些有天赋的年轻学子是能够很快出人头地,即便一时当不了官,他们也能够在各行各业大放异彩,能够学以致用,是每个读书人的追求。”

张鹤鸣他们听得不禁是眉头紧锁。

高攀龙道:“也许在好几年前,郭淡就已经在为此谋划。”

“好几年前?”

张鹤鸣不禁是大惊失色,道:“此话怎讲?”

高攀龙叹道:“最初郭淡来开封府时,就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名为‘成长之路’,各位大人可知道?”

王家屏他们都纷纷点头。

这篇文章在当时非常有名,他们都看过,不过是徐姑姑代笔的。

高攀龙道:“在当时来看,许多人都不以为然,然而事实就是,如今开封府的情况,就如同那篇文章写得一模一样,如今的儒家学问被分在上下两端,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被视为修身教育,但中间齐家治国就被郭淡所提倡的‘术’所替代,而最后的平天下,又回到儒家思想,各位便是处在平天下的阶段。但是这学院里面所有的学生,都是处于从修身走向齐家治国的路上,他们要学习更多的本事。”

张鹤鸣问道:“贤兄也这般认为?”

高攀龙苦笑道:“这已经是开封府的共识,不仅仅是一诺学府,就连南京学府、山东学府都已经根据那篇文章重新制定教育课程,如今否定这一点,在开封府是难以有立足之地的,因为这在年轻人看来,否定这个观点的人,只是想维护自己的利益,不让年轻人赶上来,这只能说郭淡的手段实在太厉害了,他准确的把握住了年轻人的心态,并且制造了一系列的成功,从而令年轻人都愿意相信他。”